APP下载

刘天华二胡曲《月夜》的演奏艺术探究

2018-01-23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刘天华运弓滑音

焦 倩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一、乐曲作者刘天华与其创作背景

二胡曲《月夜》的作者刘天华先生在中国音乐界是被人们所熟知和极其敬仰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艺术创作与教学,为大力发展二胡艺术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也为二胡艺术在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上的迅速成长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他中西兼擅,理艺并长,将西洋技法融入民族音乐的创作中。他改良二胡,规范定弦,并改良记谱。他还为二胡创作了大量独奏乐曲与练习曲,例如《病中吟》、《独弦操》等十大名曲。而“改进国乐”的思想则是刘天华一生的理想,他坚持主张取西乐之长、补国乐之短,他热切希望将来有一天国乐能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而乐曲《月夜》正是当时那个时代文化和音乐思想下的产物。这首乐曲作为作者早期的音乐作品,时至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黑暗年代,刘天华先生被自己的母校聘为音乐教师,暂时结束了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困苦局面。至此,他的生活逐渐变得安逸。刘天华先生常于夜晚在庭院里或散步、或操弓习琴,此时凉风阵阵临身、月光如水、繁星点点,如此美景令作者无比惬意、深深陶醉于其中。愉悦的心情得以升华,遂成此曲。

二、乐曲的演奏技法探究

在第一乐段中,乐曲以极慢板开始,用流畅的运弓、按指以及细致入微的揉弦、首换把的处理,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明月初升、夜色朦胧的美好月夜。第一第二小节中连续出现了七度的跳进,此时要以手腕的力量控制发力,揉弦速度稍微加快,运弓也略加强。在此值得注意的是从第八小节末开始,旋律走向节节上升,由此转入充满生机气氛的第11小节,此时右手应用大臂带动琴弓,运弓幅度应逐渐加大,力度变强,从原本的连弓变为了多为一弓一音为主,这时乐曲开始逐渐加快以保持气息与运弓的连贯,并一步步将旋律推向全曲的最高音“do”。乐曲从第20小节开始,多个十六分音符在一弓之内的连续行进与大量的连弓开始出现。因此,在此段乐句的演奏上,右手运弓要匀速、平稳,并且每个连弓都要完满,在呼吸上不慌不噪,力求旋律平稳又富有感情。而此时左手就要变得更加灵活,回旋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各类滑音都将会在一弓之内出现,此时在左手连续换音的情况下,手指触弦一定要清晰,而上下快而连续的滚揉也要表现的柔和并富有歌唱性,使各音符之间做到优美与连贯。

乐曲第二乐段是作者内心浓厚情感的抒发,旋律柔美如歌富有表情,前半部分看似平稳,其中却蕴含些许不安。后半部分的旋律则具有较大起伏,在看似平稳的节奏中夹杂着情绪变换的激动与热烈。一开始的音量由弱至强,紧接而来的“re sol si la”运用同指异音的滑音方式使声音粘连柔润,似是作者在缓缓诉说往事的回忆。之后的旋律则逐渐加快,情绪随之激动起来。随着音调的升高,演奏力度开始慢慢加强,弓速也应相应的加快,此时右手的运弓幅度应随之加大,在声音饱满的情况下体现出该乐句的流动感。第四乐句(第44小节)开始使用大量强而有力的分弓和快速深入的揉弦,每个音符都流露出作者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随后而出的32分音符更要演奏的节奏分明、清楚干净。左手从容敏捷,灵活快速,力度均匀适中,与运弓的平稳相配合。而这一连串音符的最后三个音要以类似顿音的方式出现,以此将音乐的情绪推送下去。

第三乐段可以说是整首作品中最令人兴奋与激动的高潮乐段,此段与前两部分的抒情慢板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一改乐曲之前典雅、秀丽、略显忧伤的情感,从而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与未来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从第55小节起左手滑音就开始大量运用,此时的左手更加要极尽放松,上下手腕的动作要连贯协调,此时的滑音应连续而又粘连,声音饱满而又圆滑。在四次大滑音的排比乐句之后,乐曲突然出现一次由“mi”到“do”的突慢,回到了与第一、第二段相同的结束音调,这种创作手法使乐思在变化中得到统一。之后的滑音连绵而又缓慢,使音乐从有些欢乐的气氛逐渐趋于平静,并在最后两小节同样以呼吸来带动手臂做出强弱的不同效果,最后一个泛音“do”好似象征着子夜钟声,带给人们一种无限的臆想。

三、乐曲思想文化内涵对演奏艺术的影响

刘天华先生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凝结成了这首作品,而这也是他对于中国民族文化与自然文化深切情感的表达。作者在创作该乐曲时,将自己的情感投向大自然,将自然作为自己吟咏的对象,使自己对其有感而发,因而乐曲明澈流畅,旋律优美抒情如溪水一般,衬托着如画月色,相得益彰。乐曲前半部分的旋律线条缓慢而又柔美,节奏也以流畅自然的慢节奏为主。但如此柔美的节奏在不经意间也会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是这一丝伤感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消沉与悲观,而这恰恰表明作者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对人生情怀的积极表现与自己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感。而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也使他自己的内心变得愈发激动。因此,他越来越憧憬国家的美好未来,越来越期望民族艺术的强大与崛起。这一切,都在他与那郎朗的圆月、深邃的星空的精神交流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倾诉。

总之,《月夜》作为二胡的传统音乐作品,它凝聚着的不光是刘天华先生一人的音乐思想与当时的情景交融,它更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底蕴的融合。只有我们演奏者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完美的演奏技巧来呈现作品,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传统,并为之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刘天华运弓滑音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浅谈二胡演奏中如何合理运弓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谈18世纪小提琴运弓技术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