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浙江外向型企业录用要求的调查
2018-01-23鲍建军
鲍建军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单位所提供的岗位数量增长少于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用人单位录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要成功就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以使自己更加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即具有可雇佣性能力。所以,了解企业的录用要求和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所欠缺的能力,能为在校高职生提供有效信息,为将来应聘就职打好基础。
一、可雇佣性能力的内涵
可雇佣性能力指的是个人应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重新就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Harvey(2002)认为,可雇佣能力有雇主和雇员两个研究视角,前者的出发点是工作胜任,指的是雇员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被雇佣;后者的出发点是生涯持续,指个体获得、保有和做好工作的个人特征保证。Little(2003)指出,可雇佣性是促使个人更可能获得就业和成功地选择职业的一系列成就、理解力和个人属性。崔惠斌把可雇佣能力划分为基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元技能四个部分。综合他们的研究,笔者认为可雇用性能力是个人获得并胜任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技能、素质,不仅包括初次就业时所需具备的符合用人单位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持续就业和胜任工作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元技能。
二、浙江外向型企业录用要求调研
为了了解浙江外向型企业的录用要求,本课题组对我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应用英语专业2014-2016届毕业生所在的浙江外向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衢州、温州、义乌、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80家外向型企业的经理、人事部门负责人以及资深业务员等。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浙江外向型企业在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元技能等方面的录用要求:
1.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向型企业对职员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涉及面比较广,包括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法律等;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技能、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外贸英语函电技能、外贸单证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其中以英语技能的要求为最高。调查显示,80%左右的浙江外向型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60%以上的浙江外向型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的最重要的英语技能是口语,其次是写作技能占18%左右。
2.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外向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50%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工作责任感、服从意识、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其中对吃苦耐劳精神的要求为最高,为72.5%。其次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分别占比60%以上。
3.元技能
元技能是使可雇佣能力不断提升的技能,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自我雇佣能力等方面。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具有上进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不断进取的外贸人才,更受到外向型企业的青睐。7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毕业生进入外向型企业的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学习企业的产品知识以及企业文化,还要不断更新国际贸易方面的前沿知识,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和胜任工作。所以,他们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还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三、高职毕业生欠缺的可雇佣性能力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外向型企业对于招聘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毕业生并未存在严格要求。52%左右的企业会招聘高职毕业生,46%左右需根据毕业生的能力而定,而只招收本科毕业生的企业只占2%。由此可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只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可雇佣性能力,本科生和专科生没有本质区别。课题组从上述调查对象中抽取了40位进行电话访谈,调查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所欠缺的能力。根据访谈结果,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技能不足。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尤其是外贸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而在专业技能方面,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欠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应加强外贸函电撰写能力和外贸单证缮制能力。二是职业素养不全面。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沟通能力差,不善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一半左右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没有工作责任心,实践动手能力差。三是创新能力欠缺。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应变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工作效率低。
四、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对策
1.明晰主体定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思考和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首先,学生要了解自身所学的专业。在入学初,了解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理念和目标、适用的岗位群、课程设置、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习该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开始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其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专业的发展概况以后,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选择今后的求职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所选岗位对人才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了解职业发展前景。有了职业规划,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就不会盲目而缺乏动力。最后,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积极的行动。一方面,应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等等,以掌握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有意识地、主动地通过应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训、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活动,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积累经验。
2.“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所面向的岗位主要是外贸企业的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涉外文秘等。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外贸、英语、计算机等方面,而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直接影响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通过“三位一体”,即集“课程整合、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于一体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1)通过课程整合,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从内容和体系两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删除比较虚泛的课程,代之以具体、实用的课程,构建知识技能贯通、紧密配合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加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等行业知识的课程以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2)通过课内实训,培养单项技能。教师根据社会对英语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课内实训项目,力图使实训项目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操练,课内实训课程成为单项技能的获取、巩固和延伸的渠道。对在外向型企业里就业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尤其是口语是最重要的技能。所以,在各门语言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实训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模块展开实训训练。而对于高职毕业生比较欠缺的英语口语技能,则应渗透到所有语言课程的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表达。还有,外贸英语函电撰写能力、外贸单证操作技能对外向型企业来说也比较重要,同时也是高职毕业生有所欠缺的,所以,在对应的课程中,教师要加大课内实训的比例,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
(3)通过综合实训,培养综合技能。在掌握单项技能以后,教师分阶段安排综合模拟实训。如在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以后,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在培养了各项单项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外贸流程综合模拟实训,最后再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综合实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各项单项技能,还可以培养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累积更加完善的、更具有可雇佣性的能力。
3.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以活动为载体,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和课外学习活动中。在课内,教师以课堂学习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信用证审核的活动中,必须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工合作,而且要认真谨慎,才能逐一审出信用证中的不符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谨慎细心的行为习惯等。课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公益类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工作责任感等。
4.建立激励机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外贸已步入新常态,外贸企业的竞争从资源转向技术创新,对外贸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创新教育模块,设立“创新学分制”。创新学分的构成为:基础学分+等级学分+奖励学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既定的学分才能毕业。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只要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都能获得基础学分;参与创新活动并获得奖项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成绩给予不同等级的学分;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果能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给予奖励学分。其二,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型教学等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如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创立模拟公司,然后以外贸流程为主线,在外贸实习平台上给不同的公司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由于每个公司经营的产品和所处的国家各不相同,所报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邮件撰写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灵活处理邮件。这就需要学生有创新精神,不能生搬硬套,才能顺利完成一笔交易的磋商。教师设计的作业,要鼓励学生采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过程性考核则注重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培养创新意识。其三,校企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外贸企业实习,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学会创新。
[1]崔惠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的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85-90.
[2]谭亚莉,万晶晶,陈 曲.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因素、结构与测量[J].心理学探新,2011(1):79-84.
[3]姜 源.基于可雇佣性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2-64.
[4]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79-80.
[5]陈蔼琦.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及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