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澳外语教育现状比较及其启示

2018-01-22江敏

文教资料 2018年28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教育模式

江敏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在增长,但是在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外语教育的研究规划,制定明确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外语教育计划,将其与我国社会实情相联系,探求适合我国的外语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外语教育 中澳教育现状 教育模式

我国学生在接受外语教育时表现出了一种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与国外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我国学生接受外语教学时选择的学习方式及策略与国外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及策略不同。因此,在针对我国学生开展外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影响外语教育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建立符合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外语教学效率,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一、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小学不开设外语课,中学在是否开设外语课的问题上纠结,大学不少外语系停办,当时推广的外语教学是俄语。20世纪60年代后,中俄关系急速惡化,学习俄语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英语成了外语教学的主要对象。起初先教俄语,之后又改教英语,说明我国外语教学当时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到了70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此时的中国急需大批人才建设国家,全民学习的浪潮席卷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外语教学得到重视。人们意识到国家的发展要与国际合作,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必须普及,于是在80年代可以看到,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有相应的外语教学,但由于当时我国各方面设施还不发达,学生所学习的英语仅仅局限于书本,只会简单的书面英语能力,口语表达非常欠缺。当时我国的外语教师主要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将英语融入生活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的编写及教学重点往这个方面倾靠。进入90年代,我国的外语发展开始完善,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其次教学硬件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起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采取了“白澳政策”,对于不是欧洲的移民保持排斥态度,教育制度只是模仿英国,而教育政策则对全部移民进行“同化”,要求所有移民只能学习澳大利亚的语言和文化,其他语言全部被禁止。因为错误政策的执行,导致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澳大利亚一味追求拜仁文化,提高英语的地位,对于当地的土著居民有着严重的排斥心态,严禁除英语外其他语言的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政府不再实行错误的政策,开始接受并推广多元文化。1986年7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任命墨尔本大学教授楼必安可先生担任教育部有关语言政策的特别顾问,制定国家语言政策相关文件。次年4月,楼必安可先生完成了“国家语言政策”报告[1]。这篇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是他经过认真研究各种专业和社会组织中涉及的相关语言问题而得出的。例如:本地出生者和外来非英语者的英语教学、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教学及无语言能力者和别人交谈的需要。该报告获得了议会的认可,成为澳大利亚第一部正式官方语言教育文件,澳大利亚政府同意楼必安可在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在2年间年度拨款1500万澳元,实施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政策。

三、中澳外语教育现状对比

1.外语教育课程标准比较。

课程标准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基础文件,它对课程教学起到评析与约束管制的作用,它在某一学科中对该课程的内容、性质、实施建议及课程目的起到规范作用。中澳对外语教育的政策存在差异,其差异会在教育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来。针对小学至高中的外语课程,我国相关部门于21世纪初期就颁布两部以学习策略、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及语言知识为发展方向的标准文献。在此之前,经过相关部门的梳理与审阅,决定在21世纪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育外语人才的方向。再后来,相关部门又出台相应的文献,明确表明了为适应国际交流与经济发展,大学英语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重点,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学习。此后,各大高等院校便以此为非英语专业学习与教学的基础。

因为澳大利亚的居民组成很复杂,所以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这是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和移民的孩子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语。课程的内容也是尽量满足少数民族的需要,处处对少数民族有照顾。澳大利亚的外语课程标准设置了外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至于具体的联系方法,在标准中有说明。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并不是全国统一的,而是每个州自己指定的,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就会有多样化的课程,对于国家来说培养了多样化的人才。

2.教学方法比较。

尽管中澳在地理位置上相距比较近,但是思想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同样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我国的教师自古以来就是课堂的中心,教师驾驭课堂。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教学方法出现了改变,教师逐渐走下了课堂中心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西方传来的教学方法在中国课堂上被广泛使用,这使得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颠覆,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2]。但是,这些理念都是从西方直接借用过来的,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我国的教育制度,这种“拿来主义”在中国已经吃过亏了,再次使用肯定会在课堂上产生问题和误区,出现教育理论西化的现象。澳大利亚的外语教学改革比较早,因为他们需要大量外语人才,短时间内又不能满足经济需求,要进行教学改革。主要采用“浸入式”教学法,“浸入式”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

四、启示与借鉴

1.完善外语教育政策,明确目标,制订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及国际化发展的必要,规划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模式,是保证与促进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导致我国对于外语教学政策的研究规划欠深度和高度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门对于政策指导和方向所规划的主题不明确。国家应当参考澳洲的“国家外语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原来对于外语教育的多投分管模式上建立综合的管理部门,通过这样的方法明确规划的方向和制定科学的政策,加强我国的外语教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出我国外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战略。

2.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是对外语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因为外语教学的政策规划等都取决于外语教学所采用的教育模式。现阶段,外语教学人员应当不断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反思改革教学方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等方面研究探索最适合国家外语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模式,加快我国外语教学的本土化进程,从而摆脱掉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3.树立多元外语教育发展观。

我国教学大环境倡导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模式。虽然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主体,但这是有客观原因的。我国要与世界接轨,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要兼顾全面,目标长远。虽然我国英语人才众多,但其他语种人才却奇缺,即使是从事文化研究的机构单位也难以找到英语人才外的其他语种人才。小语种教学仅仅局限于大学的专业中,且培养力度不够,这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要抓紧教育改革的时机,挑选一些学校进行多语种教育教学尝试,以此为我国多语种教学的发展积攒经验。

五、结语

现在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贸易往来密切,经济政治多元化,英语作为全世界公用的语言,普及的意义非常重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有的外语教学模式不能紧跟发展的速度,必须进行改革。借鉴国外的成功改革经验,从客观的角度审视我国这方面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体制的外语教育模式,促进外语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国际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京艳.我国外语政策与规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2015(05):69-72.

[2]朱晔,俞理明.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31-36.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教育模式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