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2016-11-07王婷婷
王婷婷
摘 要: 斯巴达人崇尚武力,为了保持强悍的军事作风,他们极为重视军事教育。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和异邦的侵袭,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将通过长期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他们还重视道德教育和女子教育。古代斯巴达人坚韧、勇敢的品格的形成,高尚的爱国情怀的产生和节俭美德的养成,与这种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斯巴达 军事教育 教育模式
斯巴达是古希腊的城邦。公元前第七世纪,原始公社基本解体,逐步形成了一套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这套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迄今人们依旧觉得非常有特色。保罗·卡特利奇在其著作《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中为我们展示了斯巴达人的宏伟历史,其中古代斯巴达人的教育模式最受学人关注。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受到众多学人的关注与争议,其存在的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目光聚集于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通过研究使得曾经的这段历史更为生动详细地呈现出来,其在当下有着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对于如今教育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形成背景
拉凯戴孟(王以铸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翻译的)是拉哥尼亚境内的主城,城市地区称为“斯巴达”,斯巴达人非常勇敢,世人皆知。
斯巴达是在不断地对外征服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是这么描述这种征服的:“希腊人仅仅因拉凯戴孟的一个妇女而纠合了一支大军,侵入亚细亚并打垮了普利亚莫的政权。”波斯人认为希腊人攻略伊里翁(即特洛伊),是他们敌视希腊的开始。约在公元前九世纪末八世纪初,来自希腊半岛北部的多利亚人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在其中心定居,随后逐步以原来的斯巴达形成一个政治中心,于是这支多利亚人就被称为斯巴达人。定居下来的斯巴达人由于阶级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动荡不安。之后又把矛头指向了西部邻邦美赛尼亚,对其发动战争,收服当地奴隶,为其国家服务。由于斯巴达对奴隶和平民的压迫,经常引起他们的暴动和反抗。因此斯巴达人长期处于一种提高警惕、时刻备战的状态,不得不加强军事训练来巩固国家的霸权。
古代斯巴达政治制度拥有独特的双王制政治体制,斯巴达拥有两个国王,来自两个家族,平时权力不大,作战时一个带兵出征,另一个则在国内驻守。其双王终身世袭任职,因而均出身王族;此外还有长老大会、检察官及公民大会,这些政治体制共同组成古代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斯巴达最高权力机构是长老大会,长老大会由三十个任职终身的年满六十岁的贵族组成,拥有决定斯巴达大事的权利,并掌握三权,还拥有决定婴儿是否有资格存活的权利。
“吕库尔戈斯又设置了五长官和元老院”。公民大会通过年选,直接选举出五人,构成拥有监督国王、检查公民和镇压起义等权利的检察官。公民大会表面看来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其在古代斯巴达的整个政治体制中无足轻重。斯巴达的政体实行的是奴隶制,也就是说斯巴达社会属于奴隶制社会,这种社会中的奴隶制建立在少数斯巴达公民对绝大多数农业奴隶的统治之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斯巴达公民都是平等的,斯巴达公民也有斯巴达贵族与普通公民之间的区分。在受到不断地压迫后,就会涌现出奴隶们的反抗与暴动,这就需要斯巴达人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以军事为主的斯巴达属于贵族寡头专政,斯巴达国王拥有统治权利,对被统治者而言,他们没有一丝自由及权利。此外,古代斯巴达社会的双王制是由两个王室贵族世袭的,公民大会缺乏民主性,因为公民只有表决权。在这样的贵族专制政治制度之下,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就受到了强硬的、霸权的态度影响。
二、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
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中非常注重尚武精神,也注重尚武教育,并极其重视军事教育。
斯巴达男人从出生就要受到考验。他们挑选体质好的婴儿进行抚养,以保证其军队的战斗力。男孩到了七岁就开始进行以格斗为主要形式的训练,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出机警而勇猛、坚韧又服从的品质。如此培养出来的斯巴达男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英勇的战士,但也从骨子里流露出冷漠与残忍。
斯巴达男孩长到十八岁时,就结束训练所的生活,转而接受比较正规的军事方面的训练,学习军队的规章制度、格斗技术、军事演习等,以此锻炼斯巴达青年的本领,并促成斯巴达青年应有的性格养成。二十岁之后,斯巴达青年就要经常到城邦的边缘学习和训练自己的武术本领,到了三十岁,斯巴达的青年们方能结束这些军事方面的教育及训练。
由于斯巴达的婴儿要经过严格挑选,只有体质好的婴儿才有资格活下来,并且这样挑选出来的婴儿还要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至于古代斯巴达人的平均寿命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城邦要长得多,斯巴达人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受这种军事体育教育和爱国教育,使斯巴达的老人们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队伍中。
古代斯巴达对女子教育较为重视,与之同年代的所有国家和城邦比较而言,斯巴达注重女子的教育也是极为少见的。斯巴达人对待女子具有跟男性相同的教育模式,于是女人也像男人一样,形成了坚韧又勇猛,能够吃苦,效忠祖国服从命令的汉子性格。但斯巴达女子的教育模式也陷入了同斯巴达青年同样的单一军事化教育带来的各种弊端,斯巴达女子缺乏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性格单一又冷漠,与人交流寡言少语,业余活动极为单调,崇尚武力和战争,鄙视知识和文化,只重视军事教育和体育教育。
古代斯巴达所重视的是一种国家至上的教育理念,斯巴达人的军事教育完全由国家来操纵。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柏拉图从斯巴达获取经验,强调教育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严格控制。斯巴达人过分偏重对军事教育的注重,从而忽略培养斯巴达青年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知识。
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都是极为严苛的,训练中只注重将被训练者训练成为一个真正的斯巴达勇士,却全然不顾及斯巴达青年的综合素质和人性,以及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斯巴达教育模式与雅典教育模式的最大区别。斯巴达人的道德训练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服从长官,忠于祖国,形成一种战士意识。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中除了形式多样的体育训练外,斯巴达青年还被强制要求进行严格的政治道德教育,以促成斯巴达青年成为一名勇敢又坚韧,热爱自己祖国,并能服从上级命令的真正的斯巴达战士。这就是斯巴达教育模式的道德方面,用这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培养效忠国家,始终如一,服从的心理品格和爱国血性。
从历史来看,不可否认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有着惊人的效果,也为许多专家学者所称道。其中斯巴达教育模式最突出的成就便是从小对人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基础教育中多少贯穿了这种教育模式。
三、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不足与反思
诸多学者在斯巴达对国民实行一种极为严格、单一的军事化教育模式问题上,普遍达成一种共识,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可供借鉴之处已在上文中指出,那斯巴达教育模式的弊端又在哪里呢?近年来对古代斯巴达历史的进一步发掘,学者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古代斯巴达的教育问题,有些学者已经撰文指出了古代斯巴达教育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
斯巴达只注重军事教育,忽视综合素质教育,导致社会文化事业停滞甚至倒退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又是极为复杂的,正如赵薇和佟大为近年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一样,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受到家庭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姥爷姥姥的影响,还受到包括所在小区的同龄人及他们的父母的影响,还有孩子在校的同学们的影响,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成为一个培养人心目中标准的有为青年,但往往事与愿违,就像《虎妈猫爸》中的小女孩,任何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及社会群体,都不愿意看到小女孩最后得了精神障碍,简单说就是逼疯了。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我们应当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下手,培养出让个人和家庭、社会都满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
四、结语
斯巴达是典型的奴隶制城邦,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代表性,重视体育教育、军事教育及道德教育,此外女子与男子一样参加体育锻炼。斯巴达的教育模式成就了斯巴达宏伟的历史,最终使得斯巴达走向衰弱。由于斯巴达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等的差异,斯巴达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军事力量脱颖而出,但奴隶制文化和教育却逐渐落后,可以从中探索一些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保罗·卡特利奇.梁建东,章颜译.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
[3]孟蕾,马蓉.古代斯巴达与古代雅典教育之比较.魅力中国,2010(11).
[4][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97.
[5][古希腊]修昔底德.谢徳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2011.
[6][古希腊]普鲁塔克著.席代岳译.古希腊罗马名人传.吉林出版社,2009.
[7]祝宏俊.军事教育与斯巴达的阿高盖制度.世界历史,2013(04).
[8]王道珍.古代斯巴达妇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9]厉永平.人性的扭曲文化的荒野——略论斯巴达军国主义教育.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