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教学:回归教学的本然之道

2018-01-22黄蓓蓓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体性

黄蓓蓓

摘 要:“适度教学”是从教学实践中生发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与行为。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学习的常态,回归教学的原点,就必须展开适度教学。通过适度的教学预设、适度的互动交流、适度的倾听表达和适度的反馈评价,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展开主体性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适度教学;主体性;本然之道

中国古代四书经典之一的《中庸》首章即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适度、和谐乃是万物之根本,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当下的教学,或失之于窄,将教学降格为知识,降格为分数等;或失之于浅,将学生复杂的学习过程缩减为知识结果,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视同机械识记等。教与学常常成为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描述的,以“爱”和“忧”的名义“害之”“仇之”。“适度教学”是一种从教学实践中生发出来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艺术,旨在改善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状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适度的“教学预设”,诞生动态性生成

教学预设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的预先设计、活动方案。适度的教学预设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而教学预设的缺位往往让教学“随意化”“简单化”,成为“脚踩西瓜片、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放纵,而过度的教学预设又往往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过犹不及”。“适度法则”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学习,生成核心素养,让学生自主、创造的数学学习体验落地生根。“适度教学”富有弹性,能够促进动态的课堂生成,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多层次预设,可以揣摩学生的认知状态多角度预设,还可以预设多种选择性方案等。例如教学《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笔者预设了这样的三个核心问题,形成了“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1】:将6个桃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多少?

【问题2】:将1个桃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多少?

【问题3】:将一盘桃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多少?

这样的教学预设富有层次性、递进性、启发性。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在问题链的导引下,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旁逸出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有学生认为,6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猴子,可以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得1个桃;有学生认为,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猴子,需要切开来分;有学生认为,如果不是6个桃子,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如果剩下的桃子少于6个,可以一个桃一个桃地平均分;还有学生认为,无论是几个桃子,都可以将每一个桃先平均分成6份;……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了灵性的空间,产生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观点和主张。

二、适度的“互动交流”,诞生精彩化观念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学习环境等相关因素组成的”。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形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也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富有深度地思考,需要一种“丰富的安静”(周国平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时间、交流的形式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与静思默想中诞生出“精彩的观念”(达克沃斯语)。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2冊)时,在探究公式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形成了多样化的推导方案。有的小组仿照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将圆柱切拼成长方体;有的小组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V=Sh,类比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也是V=Sh。接着,学生小组合作,对圆柱进行推导。形成了体积公式后,笔者让学生静静地反思,对推导过程进行咀嚼、消化。在经历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让学生适度地“间歇”“缓冲”甚至“小憩”,有时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数学灵感。在一段时间的静思默想后,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生1:老师,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将长方体换个方向摆放,底面积和高是不是就发生变化了呢?

生2(举起拼摆后的长方体):老师,像我这样摆放的话,底面积就是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的半径。

生3(举起拼摆后的长方体):老师,像我这样摆放的话,底面积就是高与半径的乘积,高就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适度的互动交流是要给学生一段宁静的学习时空,让学生深度反思,以便能够诞生出“精彩的观念”。教学中,教师不要忙着“点将”,而应让学生充分地互动、交流、思考。唯其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走向优质高效。

三、适度的“倾听表达”,诞生创新性见解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力强,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见解、观点、思想等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学生普遍重视表达而忽视倾听。其实,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倾听和表达是一体两位的,没有良好的倾听就没有优质的表达。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这样说,“一个人通过倾听,一定会作为当事者参与其中”。在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倾听。通过倾听,捕捉他人的数学信息,判定自我的思路正误。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5册),补充习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王大爷利用墙壁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长和宽分别是10米和8米。如果用竹篱笆围,至少需要多少米竹篱笆?

在汇报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边倾听、边陈述自我见解、观点,从他们的话语中处处闪现出创新性见解和精彩的教学魅力。

生1:由于题目中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多少米篱笆”,所以我认为应该让篱笆的长边靠墙。这样,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8米和一个10米,周长至少是26米。

生2:我觉得既然可以利用墙壁,何不两边都用墙壁,这样周长就是18米。endprint

生3:我认为他(指生2)说得不对,如果两边靠墙,就好像不是围在外面,而是围在家里了。

生4:我认为他(指生3)说得也不对,我觉得靠两面墙围也可以,我们家就是利用围墙的角落围篱笆的。

……

学生在相互倾听和表达中萌发出一系列创新见解和观点。他们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在倾听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广开思路,发出了真实的声音、动听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特别的声音,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另辟蹊径的见解。

四、适度的“反馈评价”,诞生智慧性生命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评价论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在一个又一个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适度的反馈评价,能够生成学生的智慧性生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评价存在着伪化、随意化倾向,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价值,如“你真棒”“你很会思考”“给他掌声”等话语在课堂上满天飞。而另一些教师的课堂,则有评价虚无化的倾向,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这些教师不善于激励,不善于运用评价。“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评价之父斯坦弗尔比姆的格言为教师适度的“反馈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够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册)后,笔者出示了一组习题:0.52÷4,0.52÷0.4,0.52÷0.04,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说说自己的发现。

有学生首先观察了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说出了“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缩小10倍”。尽管学生只是说出了题目的表面特征,但笔者还是这样鼓励学生,“你已经有所发现,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全面的发现?”对于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笔者在肯定的同时亦指出了思考的方向。许多学生在倾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和笔者的反馈评价后,纷纷敞露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生1:我通过计算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小,商反而变大了。

师:你已经有所发现了,而且你的表达也比较全面。思考一下,怎样更精确地描述?

生2: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缩小10倍,商依次扩大10倍。

生3: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扩大10倍,商依次缩小10倍。

生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

……

显然,在笔者的积极评价、反馈中,学生的表达越来越数学化,也越来越全面。这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好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不完全正确、不完全科学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否定,而应努力从学生的应答中找寻“价值点”“意义点”,肯定学生思维中有价值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扬帆思考的勇气和信心。

适度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回归常态。教学不能在混沌中推进,也不能走极端、过度化,而必须通过师生适切的教学行为,包括适度的教学预设、适度的互动交流、适度的倾听表达、适度的反饋评价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展开主体性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度教学是学生学习本质的回归,也是数学教学原点的回归。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性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