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动手实践活动,实现数学真理解

2018-01-22王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王伟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可以应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的生长点、疑惑处、难点处以及应用处设计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操作能力

在课堂中,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地获取知识,要比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来得更加有效率。在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白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培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真谛呢?

一、在知识生长点操作,实现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都是环环相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知识生长处设置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精细的研读,并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将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笔者在开展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组成,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具有引导性的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圆柱体模型和纸张若干。活动的步骤就是在小组合作下,将纸张贴到圆柱体上,按照圆柱体的边缘剪下来,并测量所得纸张的面积。活动之后,小组成员都剪下两个圆形以及一个矩形。大家在活动中明白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其中,两个圆形分别是圆柱的顶圆和底圆,长方形是圆柱的侧面积。经过实际测量之后,学生们发现剪下来的圆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底面积,剪下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最后各小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14×直径×高+3.14×半径2×2。

在上述实践活动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如何去求,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获取数学知识。这样的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认知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柱表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在知识疑惑处操作,促进理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尚小,数学基础薄弱,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疑惑。在面对这些疑惑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做是对的。但实际上,这样直接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成长。笔者建议教师将学生的疑惑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答疑解惑。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概念有疑惑,大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三角形的这一性质,便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发放几组小木棒,一组由三根小棒组成,这三根小棒的长度都不一样。具体的数据如下:(1)4厘米、4厘米、4厘米;(2)3厘米、4厘米、5厘米;(3)1厘米、2厘米、4厘米;(4)2厘米、2厘米、4厘米。小棒分發完毕之后,笔者让小组成员对每一组小棒进行摆放,试试看能不能摆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学生们经过实践之后得出,第一组、第二组可以摆出三角形,第三组和第四组不能组成三角形。根据对每一组数据的验证,最终学生们解开了疑惑,明白了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三角形才能够形成,这就是实践的价值。

在知识疑惑处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解决。事实上,在疑难之处设计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这样的方式也确实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知识难点处操作,强化理解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备的基础知识并不足以撑起这些抽象的概念。所以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点,难以理解。事实上,每一节课都会有难点。一般来说,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后,会向学生渗透难点知识,此时,有的学生认知程度较高,能够准确地掌握难点,但是有的学生认知程度较低,或者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难以准确地把握难点。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利用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开展梯形的面积教学时,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促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笔者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将上底、下底和高全部做出标记,随后引导学生回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实质上是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在求三角形的面积时,也是将三角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来求的,那么对于梯形来说,应当如何进行转化呢?随后学生们通过动手拼接,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恰好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再结合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小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梯形面积的求法——实际上就是求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接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定义及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此来理解数学的真谛,体验操作的价值,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在知识应用处操作,深化理解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参透,还要进一步地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训练,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素养。很多时候,教师都会采用做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这种方式固然能够取得一些教学效果,但是与实践活动相比,还是逊色许多。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帮助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数学认知,升华数学知识,深化对数学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知识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统计彩电市场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具体来说,需要学生对彩电市场进行调查,并将不同种类的彩电的畅销程度进行统计,学生得到了这样的数据:TCL占22%,索尼占20%,长虹占15%,创维占10%,熊猫占8%,其他占25%,然后将这些数据画成扇形统计图。因为扇形统计图能够反映出总和与部分的关系。经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得知了几种常见品牌的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在这个活动中,最有价值也是最重要的收获,是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上面的这个活动,让学生对于统计这部分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和深化,这就是实践活动的作用。很多时候,仅凭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

活动是认知的基础,也是智慧提升的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基本学情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