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8-01-22孟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7期
关键词:顶叶丁苯达拉

孟秀丽

ACI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 本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显著性病情特点为起病急骤、进展速度快、致残和致死率高、预后差等, 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1]。对ACI患者而言, 发病6 h内是黄金救治时间, 但大多数患者是在发病>6 h后就诊, 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再加上适应症的限制性, 无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抢救缺血半暗带的同时减轻灌注损伤。丁苯酞是临床治疗ACI常用药, 但其具有生物利用度低、吞咽困难等不足之处。而依达拉奉作为脑保护剂之一, 其对恢复ACI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114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相关诊断标准[2]。通过随机偶数计数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 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8±12.1)岁;病程4~35 h, 平均病程(7.9±9.8)h;其中基底节区8例, 额顶叶25例, 颞顶叶24例;合并高血脂5例, 糖尿病12例, 高血压24例, 冠心病16例。治疗组患者男38例, 女19例;年龄36~79岁, 平均年龄(57.4±12.2)岁;病程5~36 h, 平均病程(8.0±9.8)h;其中基底节区9例, 额顶叶27例, 颞顶叶21例;合并高血脂6例, 糖尿病14例, 高血压25例, 冠心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和稳定斑块的常规治疗, 同时做好基础疾病的治疗工作。在此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予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42, 药品规格:化学药品, 20 ml∶30 mg)+100 ml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25 mg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药品规格:化学药品, 100 ml:丁苯酞25 mg+氯化钠0.9 g)进行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3]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其中NIHSS评分减分率≥91%, 病残程度显示为0级别, 生活自理能力正常表示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分率>46%, 但<91%, 病残程度显示为1~3级, 肌力提高在2级左右表示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分率>16%, 但<46%, 肌力提高在1级左右表示进步;NIHSS评分减分率<18%或明显增多, 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直接死亡表示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基本痊愈17例(29.8%), 显著进步25例(43.9%), 进步8例(14.0%), 无变化7例(12.3%), 治疗总有效率为73.7%;治疗组基本痊愈23例(40.4%), 显著进步28例(49.1%), 进步5例(8.8%), 无变化1例(1.8%), 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281, P<0.05)。

3 讨论

ACI主要是因为脑局部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 脑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 随即发生坏死, 进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血管对脑组织产生阻塞后, 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就会有大量氧自由基产生, 并呈现出“瀑布式”连锁反应, 特别是生物膜脂质被过度氧化后会直接对生物膜结构造成破坏, 使其通透性明显增加, 对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造成损伤。借助氧自由基的作用, 花生四烯酸会单向转化为血栓素A2, 其会使血管发生痉挛, 促使血小板快速凝聚, 从而对缺血半暗带形成损伤。与此同时还会将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出来, 脑部白细胞开始大量积聚、浸润, 并快速形成免疫炎症应答反应[4]。治疗ACI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使脑组织血流恢复正常, 恢复神经细胞正常功能。

依达拉奉属于强效氧自由基清除剂之一, 其主要是由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组成的, 可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抑制功效, 达到相应药物浓度后可在短时间内清除细胞毒性的羟基, 显著降低黄嘌呤、次黄嘌呤的氧化酶活性,将前列腺素大量释放出来, 促使血管扩张, 同时改善炎症反应, 使神经元损伤最大限度的降低, 并对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之外, 本品还可有效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 减轻脑水肿程度[5-7]。丁苯酞注射液可对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的诸多环节进行控制, 明显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的同时增加开放毛细血管数量, 使缺血区灌注以及脑能量代谢得到有效改善, 使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少, 对花生四烯酸以及谷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释放、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减轻和改善血管痉挛, 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抵抗效应[8-10]。与此同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也会受到抑制, 降低血管内谷氨酸水平,促进钙离子快速外流, 抑制氧自由基活性并显著提高氧化酶活性。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可知, 丁苯酞在ACI治疗中,可保证灌注结构的完整性, 提升形态保存比较良好的微血管数量, 对微血管再生起到促进作用, 使微循环得到改善, 并对血小板凝集从而形成血栓烷A2进行有效抑制, 使神经细胞与氧化应激损伤明显减少, 对脑部神经进行营养。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281, P<0.05)。

综上所述,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的临床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和大力普及。

猜你喜欢

顶叶丁苯达拉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