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青龙汤治疗骨节疼痛伴牛皮癣验案1则※

2018-01-21刘斐雯通信作者朱文宗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6期
关键词:麻黄汤赤小豆连翘

刘斐雯,通信作者:朱文宗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患者,男,54岁。于2017年3月28以“全身关节疼痛1年余”为主诉就诊。症见:体型中等,肤色偏黑,皮肤粗糙,全身关节疼痛,左足第2足趾肿痛,微恶风寒,无汗,心烦,咽痛,无口苦口干,胃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厚腻,脉浮紧。查血常规、血沉、尿酸、风湿提示:白细胞10.51×109/L↑,淋巴细胞18.5%↓,中性粒细胞76.3%↑,血沉40 mm/h↑,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等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骨节疼痛,太阳伤寒表实兼里热证。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内服方药:大青龙汤加生甘草、桔梗。处方:麻黄1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苦杏仁15 g,生石膏60 g(先煎),生姜5片,大枣10枚,桔梗12 g,甘草片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嘱患者汗出后停药。

2017年4月11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发汗后全身轻松,全身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左足第2足趾红肿疼痛好转,现已不红,肿胀较前消退,咽痛减轻,心烦好转,诉口苦,舌红苔白腻,脉浮紧。腹诊:腹直肌紧张。腹诊时发现患者双下肢及腹部可见散在鲜红色皮疹,表面干燥,脱屑,皮肤瘙痒无疼痛,破溃处少量渗血结痂。追问病史:患者多年前因进食海鲜后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腹部及双下肢散在皮疹,多年来反复发作,瘙痒明显,四处就医尚未求得治愈之法。自诉服用前次药物后,瘙痒缓解,皮损减轻。补充诊断:牛皮癣,风寒郁表兼里热证。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内服方药:大青龙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柴胡、黄芩。处方:麻黄13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苦杏仁15 g,生石膏60 g(先煎),柴胡10 g,黄芩片10 g,赤小豆15 g,连翘15 g,生姜5片,大枣10枚,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

2017年4月18日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全身关节疼痛基本缓解,仅晨起时存在轻度疼痛,稍活动后疼痛即消失,左足第2足趾无红肿疼痛,腹部及双下肢皮疹较前减少、色褪,无明显瘙痒感,舌红苔白,脉浮紧,舌苔较前变薄,厚腻感减退。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处方:麻黄15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苦杏仁10 g,生石膏60 g(先煎),柴胡10 g,黄芩片10 g,赤小豆20 g,连翘15 g,生姜5片,大枣10枚,7剂(煎服法同上)。

1周后患者未再来诊,遂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自诉全身关节疼痛消失,腹部及双下肢皮疹消退,无瘙痒。其后至2017年11月底,每月电话随访1次,诸症未发。

按语:中医认为牛皮癣多由风湿热邪阻滞肌肤腠理之间,或营血不足、血虚风燥所致。初诊时,患者无汗、烦躁、脉浮紧,考虑为太阳伤寒表实兼里热证。根据《伤寒论》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可知麻黄汤可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具有发汗、解表、祛痛的作用,加之患者体格强健,可用麻黄汤。兼有里热可致烦躁不安,法当汗出而解,而今伤寒表实汗不得出,里热不得外泄,故合越婢汤清热除烦。胡希恕先生认为大青龙汤实际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方中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患者咽痛,故加用桔梗、甘草。二诊时,患者自诉服药汗出后全身疼痛减轻,左足第2足趾肿痛缓解。查体时发现患者腹部及下肢可见散在皮疹、血痂、鳞屑,结合既往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牛皮癣(风寒郁表兼里热证)。患者自诉服药后皮疹瘙痒感较前减轻,故继服前方,并加用连翘、赤小豆清热解毒。连翘苦、微寒,苦能清泄,寒能清热,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赤小豆利水祛湿。三诊时诸症渐消,继服前方巩固疗效,随访半年余未再复发。

猜你喜欢

麻黄汤赤小豆连翘
赤小豆成长记
赤小豆粥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赤小豆治痄腮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