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三仁汤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8-01-21边红萍张胜容
边红萍,张胜容
(1.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张胜容,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肾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肾病理事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理事,北京市中医管理局“125”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导师。笔者在参加山西省第二批中青年中医临床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时,有幸拜张胜容教授为师,其临床善于辨证运用改良三仁汤治疗各类肾脏病,临床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1 三仁汤
三仁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主要功效为宣畅气机、清利三焦,用于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病证。肾病内因多与脾、肾虚损有关,外因与感受外邪及过劳相关。肾主水,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需要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三焦的通利与否影响全身的气机和水液的代谢。三仁汤制方特点为“开上、畅中、渗下,通利三焦”。
2 改良三仁汤
基本方组成:生薏苡仁15 g,苦杏仁10 g,法半夏10 g,淡竹叶10 g,茯苓15 g,桃仁10 g,砂仁6 g[1]。方中以生薏苡仁、苦杏仁、砂仁为君药,以清热利湿,宣畅肺气,开郁醒脾;苦杏仁宣肺,利上焦肺气,通过宣通肺气,祛除肌表的湿邪;砂仁性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畅中焦之脾气,祛除中焦湿邪;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利下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淡竹叶甘淡性寒,利湿清热;法半夏苦温,行气化湿,为臣药,二者助君药运脾理气燥湿。茯苓甘淡而平,可补脾益心,健脾渗湿。桃仁性甘平,味苦,可降气逐血,化瘀生新,润燥滑肠,药性缓和,无峻利克伐之弊。
临证加减:湿浊甚者加土茯苓30 g,萹蓄15 g,瞿麦15 g,萆薢15 g;湿热甚者加半枝莲30 g,马齿苋30 g,泽泻15 g,滑石15 g(包煎);瘀血甚者加丹参20 g,鬼箭羽15 g,当归10 g;热毒甚者加炒栀子15 g,蒲公英15 g;肾阳虚者加菟丝子20 g,淫羊藿15 g,肉苁蓉片15 g;气虚者加生黄芪10~20 g,党参片10 g;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龟甲15 g(先煎),麦冬10 g;内热明显者加地骨皮10 g,郁金15~30 g。
3 病案举例
3.1淋证(湿热淋)——反复尿路感染
患者,女,53岁,2014年3月19日初诊。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3年且加重1周就诊。症见尿频、尿急、排尿烧灼感,伴疼痛、口干、口渴,胸闷,两胁胀痛,食后腹胀,眠差,多梦,双手足发凉,双下肢肿胀,便秘,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沉细。尿培养曾为“大肠埃希氏菌”,有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史。西医诊断:尿路感染。中医诊断:淋证(湿热淋);辨证:下焦湿热证。治疗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为主,用八正散合逍遥散治疗20余剂,但效果较差。
2014年3月19日二诊:尿频明显,有排尿不净感,尿道烧灼不适,下腹坠胀,腰酸痛,周身乏力,口干,口苦,食后腹胀,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沉细。此次就诊,张胜容教授变换思路,运用改良三仁汤加减以通利三焦。处方:炒薏苡仁30 g,苦杏仁10 g,法半夏15 g,淡竹叶10 g,茯苓15 g,桃仁10 g,砂仁6 g(后下),苍术20 g,盐黄柏10 g,怀牛膝15 g,六一散15 g,赤芍15 g,生地黄15 g,瞿麦20 g,陈皮10 g,大腹皮10 g,冬瓜皮30 g,鸡内金10 g,半夏曲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4年4月7日三诊:尿频诸症缓解,仅见纳少、乏力、气短、腹胀、怕冷,入睡困难,大便调。处方:萹蓄20 g,瞿麦10 g,灯心草3 g,泽泻10 g,车前子15 g,淡竹叶10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炒薏苡仁30 g,苍术2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三棱10 g,干益母草10 g,乌药15 g,半夏曲15 g。14剂水煎服。随访患者4个月未发作。
2014年9月17日尿路感染再发,症见尿频、尿痛、心烦、急躁,每日尿10余次,排尿不畅,小腹坠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张胜容教授继续以改良三仁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处方:生薏苡仁15 g,苦杏仁10 g,法半夏15 g,淡竹叶10 g,茯苓30 g,桃仁10 g,砂仁6 g(后下),萹蓄20 g,瞿麦20 g,灯心草3 g,泽泻10 g,车前子15 g(包煎),六一散15 g,炒栀子10 g,金银花30 g,半枝莲20 g,赤芍15 g,三棱10 g。14剂水煎服。诸症缓解。
按语: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临床辨证以湿热证多见。淋证反复发作时需辨明证候虚实、标本缓急。迁延难愈者常湿瘀互阻,治疗以活血化瘀与清热利湿并进。缓解期根据气血阴阳之不足采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以培正固本。张胜容教授治疗淋证湿邪盛者用三仁汤,下焦湿热盛者合八正散,心火旺盛者加导赤散,肝气不疏者用逍遥散。
本例患者初诊时给予八正散合逍遥散治疗,效果较差,二诊时仔细辨证实为湿热留恋三焦,湿盛热微。“胸闷,两胁胀痛,食后腹胀”等皆因湿性黏滞,阻碍三焦气机所致。故张胜容教授选用改良三仁汤通利三焦,用怀牛膝引药下行,以泽泻、六一散、灯心草、车前子、薏苡仁、滑石等清热利湿之品宣畅下焦气机,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祛。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则血瘀,配以赤芍、益母草、三棱活血化瘀,治疗淋证迁延难愈者疗效显著。
3.2水肿病——慢性肾炎
患者,女,57岁,2015年6月9日初诊。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症见精神萎靡,易于疲倦,眼睑及下肢水肿,纳食可,尿中有泡沫,小便少,大便正常,舌红有裂纹,苔白腻,脉沉滑。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白细胞 9个/HP。肾功能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肾炎。中医诊断:水肿病;辨证: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气血瘀阻证。治疗以改良三仁汤为主宣通三焦,同时活血利湿、益气养阴。处方:苦杏仁10 g,炒薏苡仁15 g,法半夏15 g,淡竹叶10 g,茯苓15 g,桃仁10 g,砂仁6 g(后下),鬼箭羽15 g,怀牛膝30 g,当归10 g,桑寄生15 g,枸杞子20 g,枳壳10 g,赤芍15 g,天花粉30 g,玄参20 g,荷叶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药后自觉效佳,于当地抄方再服14剂。2015年7月14日复诊,疲倦、水肿等症状改善,上方减去怀牛膝、当归,加麦冬15 g,生知母20 g,以滋阴清热,调治3个月余,连续3次尿常规检查均为正常。
按语:水肿病病位在肺、脾、肾,以脾肾亏虚为主。《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气化失司,湿浊停滞,水道不通,上至头面目胞及上肢,中至脘腹部,下至下肢与阴部,可谓上、中、下一身悉肿。津液不能正常运化,聚湿生痰则无以输布濡养周身,出现口干、肌肤干燥、舌质裂纹等津液不足症状。脏腑气机宣降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化热生瘀。张胜容教授治疗本病选用改良三仁汤,配以怀牛膝、桑寄生、枸杞子滋肾固精;天花粉、玄参、知母、麦冬养阴清热;枳壳理气宽中;赤芍、当归、荷叶、鬼箭羽活血化瘀,降血脂。
3.3尿血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患者,女,58岁,2013年10月22日初诊。因“反复出现皮肤紫癜3年余”就诊。皮肤有散在暗红色紫癜,咽部不适,轻咳,痰黏不爽,时有流涕,尿量正常,大便不干,无腹痛、关节疼痛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279 mg/d。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断:尿血病;辨证:脾肾两虚,湿浊内蕴,血脉瘀阻证。处方:改良三仁汤基本方加苍术30 g,马齿苋30 g,蝉蜕10 g,蛇蜕10 g,白鲜皮20 g,地肤子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防风10 g,金银花2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用药后复诊,皮肤紫癜消退,为巩固疗效,原方再服20剂。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过敏性紫癜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因长期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究其原因与体内湿浊邪气有关,故张胜容教授运用改良三仁汤加减治疗。方中苍术燥湿,防风、蝉蜕、蛇蜕、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散邪止痒;马齿苋、金银花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全方利湿活血、祛风止痒,共奏奇效。若临床反复发作,正气不足者,用生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扶正固本;紫癜、皮疹瘙痒甚者,可辨证合用五皮五藤饮[2](粉丹皮、白鲜皮、海桐皮、桑白皮、地骨皮、青风藤、海风藤、双钩藤、首乌藤、天仙藤)加减以祛风活血通络。
3.4消渴肾病、肾衰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2期
患者,男,60岁,2014年9月23日因“血肌酐升高2年”就诊。症见尿中多泡沫,尿频,小便分叉,时腰酸,无口干、乏力等症状,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滑。有糖尿病病史12年,高血压病病史10年。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血生化:血肌酐159 μmol/L,血尿素氮9.47 mmoL/L,尿酸413.9 μmol/L,白蛋白44.2 g/L。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2期。中医诊断:消渴肾病,肾衰病;辨证: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证。治疗以改良三仁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牡丹皮10 g,冬瓜皮30 g,枸杞子20 g,苦杏仁10 g,炒薏苡仁15 g,法半夏10 g,淡竹叶10 g,茯苓15 g,桃仁10 g,砂仁6 g(后下),桑寄生15 g,赤芍15 g,覆盆子2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4年10月8日复诊,尿频、腰酸症状缓解,效不更方,原方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消渴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其标实可见瘀、毒、痰、湿,其中湿邪最为关键,表现为水湿、湿热、湿毒、痰湿等。在治疗中强调利湿逐邪,分别治以利水渗湿、清热利湿、化湿排毒、祛湿化痰之法,常选用或合用三仁汤、五苓散、甘露消毒丹、温胆汤等方剂。慢性肾脏病病位主要在肾、脾,涉及心、肺、胃、肝,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兼夹瘀、毒、湿等多种病理产物。张胜容教授用改良三仁汤宣畅三焦气机,通利水道,使脏腑气机通畅,气血恢复正常运化,再辨阴阳气血之不足给予扶正治疗。加用六味地黄汤益肾扶正,佐助桑寄生、覆盆子益肾固精,减少蛋白尿,桃仁、赤芍清热活血化瘀,冬瓜皮利水祛湿。诸药合用,使三焦通利,气机调畅,湿浊毒邪有路可去,邪祛正安,标本兼顾。
4 小结
改良三仁汤临床主要治疗淋证、水肿病、尿血病、消渴肾病、肾衰病等,此外也可应用于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强调以下几点:第一,不同肾脏疾病的病机为水湿或湿浊阻滞,中医辨证为湿浊证,即可应用改良三仁汤。第二,肾脏病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证,强调本虚标实共存时必须辨明虚实之间的主次关系,再进一步明确补泻的轻重,必要时应先祛邪疏导,再扶正固本。第三,善于抓主症,在治疗中既注重变通,随主症加减用药,当治疗有效时,需守方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