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头痛验案举隅
2018-01-21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头痛是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1]。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描述,头痛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素问》风论中提到头痛为“首风”、“脑风”,论及其症状表现,并提出头痛的主要病因是外感和内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较详细地描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内伤头痛有了较详细的认识。金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东垣十书》中记载头痛可由外感与内伤引起,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可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血虚、气血俱虚、厥逆头痛等,并指出太阴和少阴头痛。《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中总结了头痛病,指出:“头痛由内伤引起的,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由外感引起的,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
1 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部分。外感头痛是由于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不通则痛。在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皆会聚于头部,所以外邪首先侵袭头部。在外邪中以风邪为主,但“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挟寒、湿、热邪侵袭头部。
若风邪挟寒邪,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清阳受阻,寒性凝滞,不通则痛;若挟热邪,热性炎上,风热上壅,扰乱清空,气血逆乱而疼痛;若挟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滞,湿蒙清阳,气血运行不畅而疼痛。
内伤头痛是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跌仆损伤等因素,导致肝阳偏亢,痰浊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以致头窍失养,或清窍被扰,而发头痛。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息息相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都可以是头痛的病因。头痛的病位虽然在头,但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
2 方药解析
川芎茶调散出自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由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甘草、防风组成,并用茶清调下。方中川芎性辛温,善于祛风活血、止头痛,为君药,薄荷、荆芥轻且上行,既能疏风止痛,又能清利头目,为臣药。羌活、白芷均能疏风止痛,其中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防风祛风解表,以上各药协助君、臣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时以茶清调下,取茶叶苦凉之性,清上降下,寓降于升,利于散邪,亦为佐药之用。此方集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并少佐苦寒之品,即使巅顶风邪从上而解,又无过分升散之虞,既升中有降,共奏疏风邪、止头痛之效。正如汪昂《医方集解·发表之剂》中说:“此足三阳药也。羌活善长于治太阳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治少阳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所以在临床上,常以川芎茶调散为基本方治疗头痛,如此方证相应,常获桴鼓之效。
3 验案举隅
患者任某,男,37岁,从事修理汽车,多为露天工作。2015年6月12日初诊。主诉:因“反复头痛1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1年来,反复发作头痛,以前额及颠顶疼痛为甚,呈重痛,与寒热无关,头痛开始的时间为每日上午十点以后,并逐渐加重,一般到下午减轻。患者曾先后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头颅MRI未见异常,诊断为:偏头痛。服用止痛药如芬必得等效果不佳,近1月来头痛程度加重,伴头晕,腿软无力,嗜睡,懒言,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纳可,二便尚调,睡眠安。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等疾病史。
查体:血压120/8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舌暗,苔薄白,脉数,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头颅CT、头颅MRI+MRA、脑电图: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四诊合参,当属中医“头痛”范畴,证属阳明受寒、夹风邪上扰清窍,应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法,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处方如下:川芎15 g,当归10 g,细辛3 g,防风10 g,辛夷10 g,薄荷6 g,蔓荆子15 g,藁本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知母6 g,白芷10 g,僵蚕15 g,甘草3 g,茶叶一撮。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5年6月19日)患者诉每日上午十点以后,头痛减轻,仍伴头晕,腿软无力,舌质暗,苔薄白,脉数无力。处方调整为:川芎15 g,当归10 g,白芍10, g细辛3 g,辛夷10 g,藁本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生芪30 g,人参10 g,白术10 g,防风10 g,葛根9 g,白芷10 g,甘草3 g,茶叶一撮。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15年6月26日)患者每日上午十点以后,头痛明显减轻,已无头晕,下肢软无力减轻,舌质暗,苔薄白,脉稍弱。处方调整为:川芎15 g,当归10 g,白芍10 g,细辛3 g,辛夷10 g,藁本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生芪30 g,防风10 g,葛根9 g,白芷10 g,白僵蚕10 g,荆芥10 g,薄荷10 g,甘草3 g,茶叶一撮。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用三诊的五剂中药后头痛完全消失,下肢软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4 按语
头痛首先应辨外感还是内伤,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应考虑为外感。患者常年露天工作,风邪首先侵犯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会于此。汪昂著《医方集解》中说:“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治疗头痛,从风论治很重要。《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十二经脉中阳经会聚于头,所以风邪侵袭头部,会使头部的气血运行不畅,经络血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导致头痛的发生。结合头痛的部位,本病病位当属厥阴、阳明,病程日久涉及到太阴。厥阴肝经头痛在巅顶部位,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寒为阴邪,最易伤阳,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邪夹寒侵扰清空,头窍被扰,而发为头痛。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厥阴、阳明两经受到邪气的侵犯,阴阳失调,厥阴之气夹风寒上逆轻窍阻碍阳明经气的运行,使阴阳之气无法交接,阳不入阴所导致,故出现前额及巅顶头痛。厥阴肝气旺易克脾土,加之寒邪内盛,太阴阳气受损致升清无力,出现头晕,嗜睡,懒言,中阳下陷出现双腿软无力。故本病病性当属虚实夹杂,先以急则治其标为治则,泻其实,可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品治疗,以驱邪外出,所以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中川芎归经为肝、胆、心包,恰入厥阴、太阴经,以达祛风活血而止痛的作用,而且川芎为“血中气药”,最为走窜,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又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被认为是治疗头痛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各经头痛的要药。同时处方注重采用对药配伍,如川芎配当归以温通经络,白芷配细辛以温经散寒,天麻配钩藤以平肝熄风且天麻为治风之神药。藁本长于厥阴经头痛,白芷、知母长于阳明头痛,蔓荆子、辛夷、薄荷轻而上行,善能疏风止痛,升能清利头目。僵蚕通经活络,以行药力。细辛辛香走窜,宣泄郁热,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防风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止痛为主,且止痛之力较强,两药合用加强疏风止痛的作用。服药时用清茶,茶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诸药合用,共同起到疏散风邪、活血通络、止头痛的作用。
经治疗后好转,二诊以缓者治其本为治则补其不足,加用生芪、人参、白术,不仅健脾益气,且使受损太阳阳气得以升清,濡养髓窍。生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制剂,补其卫阳之不足。葛根以引药上行。当归、川芎、白芍有四物之意,补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三诊以标本兼治为治则,去人参、白术,加用白僵蚕、荆芥、薄荷,进一步疏散外邪,使得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通过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后使得厥阴、阳明、太阴之邪祛除,阴阳达到平衡,故头痛止。
5 讨论
川芎茶调散,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同起到疏风、活血、止痛的作用[2]。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提取物可扩张脑血管,降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治疗头痛[3]。所以在川芎作为君药的川芎茶调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4],川芎茶调散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且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器官供血,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也可以改善脑循环,以及中枢性镇痛作用,从而有效治疗头痛[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头痛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6]。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上取得较好的疗效[7-9]。川芎茶调散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很广[10-12],不仅可以治疗偏头痛,而且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鼻窦炎、副鼻窦炎等。临床可根据辨证,灵活加减,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88-297.
[2]王敏博,张庆,杨旭红.杨旭红教授运用川芎茶调散防治偏头痛经验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7):96-98.
[3]姜宇懋,王丹巧.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0):1364-1370.
[4]吴宏赟,胡志强,史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99-102.
[5]宋军.卒中与血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3(1):54-55.
[6]YU S,LIU R,ZHAo G,et al.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na:a population-based door-to-door survey[J].Headache,2012,52(4):582-591.
[7]郭增元.偏头痛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19(10):133-134.
[8]王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4,6(2):88-89.
[9]郭长学,李书霞,王剑英.川芎茶调散方加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10):14-16.
[10]王心好,随志化.川芎茶调散新用[J].江西中医药,1996,27(6):38.
[11]李会文,赵恒志.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6):42.
[12]陈拥军,周洁,扈国杰,等.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体会[J].山西中医,2014,30(12):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