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研究概况

2018-01-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腹针心脾针刺

1.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sorder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DIMS),是睡眠的启动与维持困难,致使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再睡困难、醒后不适或疲惫感,或白天困倦,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怖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等多种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又称“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胃气失和、心脾两虚等多个证型。目前临床广泛应用针灸治疗失眠,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失眠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阳不入阴,阴不涵阳,神不守舍;或跷脉功能失调。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或房劳伤肾,肾阴亏耗;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均可致心神不宁或脑之元神受扰而发生失眠。而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病机关键在于心、脾两脏的虚弱,导致其功能失调。正如《济阴纲阳》中所说:“脾气入心而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因阴阳气血皆源于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脾虚则生化乏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神定不安而致病。心脾不足之关键在于血虚。临床常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无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等多种心脾两虚的病理变化。

2 针刺治疗

2.1 单纯针刺治疗 李超[2]采用针刺以“心俞三神”为主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针刺以“心俞三神”为主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每组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表明针刺“心俞三神”为主穴的临床疗效明显。李浩[3]通过背俞穴芒针透刺的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并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与单纯传统针灸疗效进行比较,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结合芒针组(治疗组)与普通针刺组(对照组)。选穴为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心俞、脾俞。治疗6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任爽等[4]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为健脾养心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取穴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内关,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健脾养心针刺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表明健脾养心针刺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较小。

2.2 特殊针刺治疗

2.2.1 头针治疗 头针,是通过针刺人体头部的特定刺激点(区、线、穴)从而治疗相应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头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对脑源性疾病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部分非脑源性疾病也有其独特的疗效。冯有亮[5]运用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大八卦、巨阙、中脘、大椎、命门,辨证取穴心俞、脾俞;对照组选用西药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70.73%,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的64.29%,说明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疗法治疗失眠远期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2.2.2 眼针治疗 眼针疗法是以中医学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6]。最早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程岩[7]将临床7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对照组(36例)单独使用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眼针配合体针能够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突出。

2.2.3 耳针治疗 耳针是运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当人体的脏腑或躯体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轮区的相应部位有特异性的表现,比如:压痛敏感、变形、变色等,因此对耳轮进行针刺有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有不少学者运用耳针治疗失眠。苏占国等[8]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将160例辨证为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耳穴选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肾、肝,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5%,表明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2.2.4 腹针治疗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基本理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经穴,调节经络、气血及相关脏腑,使之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针刺疗法。朱砚[9]选取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对照组。腹针组选取腹一区,腹八区,用0.35 mm×40 mm规格的毫针于腹一区处,针尖向肚脐方向,以15°角刺入皮下1.0寸,三针平行;于腹八区处,直刺入皮1.0寸;对照组选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俞、脾俞、三阴交。两组在针刺时均施用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腹针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结果表明孙氏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樊莉等[10]观察腹针结合灵龟八法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39例患者经过15次治疗后,以自身小样本作治疗前后对照。结果痊愈2例,占5.13%;显效22例,占56.41%;有效9例,占23.08%;无效6例,占15.38%,总有效率为84.62%。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提示腹针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

3 灸法治疗

张俊[11]采用补心健脾益气方(党参、白术、吴茱萸、肉桂、香附各10 g)研末,再取失眠方(酸枣仁、茯神、远志、丹参各10 g,甘草6 g)研末制作成艾柱,取神阙穴进行艾灸,艾柱用量20壮,每天1次,每次45 min左右,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95.00%。表明神阙隔物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高希言等[12]选用不同灸量透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0 min透灸组(A组)和60 min透灸组(B组)。两组均予针刺治疗,穴取厥阴俞、心俞、膈俞、脾俞、神道、至阳穴,然后选用艾灸箱,于患者背部透灸法施灸,灸至局部皮肤均匀汗出、潮红为度,A组透灸40 min,B组透灸6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B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A组的89.3%(P<0.05)。说明针刺结合透灸法治疗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症状,且60 min透灸组效果更优,延长透灸时间可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

4 其它疗法

4.1 穴位注射 张鹏祥[13]运用四花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探讨此方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进行编号,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结合普通针刺)、对照组1(普通针刺)和对照组2(穴位注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主穴:膈俞、胆俞、安眠、神门、内关、百会,配穴:心俞、脾俞、三阴交。对照组1主穴:安眠、神门、内关、百会;配穴:心俞、脾俞、三阴交。对照组2取穴:膈俞、胆俞。安眠、神门、内关、百会、心俞、脾俞、三阴交等穴位常规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留针时间是30 min。膈俞和胆俞采用穴位注射,一次注射一侧,下次注射对侧。每周治疗3次,1个疗程四周,选择1个疗程作为观察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对照组1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88.5%,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注射结合普通针刺法的整体疗效和长期疗效均较其他两种疗法好,尤其是在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等方面。

4.2 穴位埋线 王彦霞等[14]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药物组给予归脾丸配合枣仁安神胶囊口服治疗,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4.3 综合疗法 杨为霞等[15]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选取82例心脾两虚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普通组应用艾司唑仑和谷维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组和普通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普通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8%、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施琪[16]将9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1例。连续治疗10周后,观察比较三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医症状积分、自评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的得分改善情况。治疗后,刮痧组、拔罐组、联合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心脾两虚中医症状量表得分、SAS和SDS得分较治疗前下降。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刮痧联合拔罐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心理,且效果优于单一刮痧法、拔罐法。

5 小结

针灸治疗失眠是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运用针刺、艾灸等方法,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上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都是极强的。从目前在关于治疗失眠的文献中,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获得较好的疗效,随着针灸疗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多,多数疗法均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也较为可观。但其中有部分研究缺乏相同条件下的对比性,影响其结果的科学性。与此同时部分研究还缺少证候诊断及评估的客观指标,中医病症与证候的诊断是以失眠为主,采集四诊信息,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诉及医师诊察其舌脉象的判断,二者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客观指标的不足,可能会使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故需制定出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方案和统一的疗效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另外,从文献中的疗效评价来看,多数研究仅仅注重及时的效应评价,而未对远期疗效的维持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导致针灸治疗失眠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有所降低,缺乏循证医学的可靠证据。因此,需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1]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2012:534-536.

[2]李超.针刺以“心俞三神”为主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3]李浩.背俞穴芒针透刺对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治疗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4]任爽,张杰,韩旭.健脾养心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303-4306.

[5]冯有亮.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6]彭静山.眼针疗法[J].中国针灸,1988(6):21.

[7]程岩.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8]苏占国,李亚平.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78-84.

[9]朱砚.孙氏腹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0]樊莉.腹针结合灵龟八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mittee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第二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4.

[11]张俊.神阙隔物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07):33-34.

[12]高希言,王栋斌.不同灸量透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1):1139-1143.

[13]张鹏祥.四花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4]王彦霞,杨桦.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12):2203-2204.

[15]杨为霞,张华琳,陈敏.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185-186.

[16]施琪.刮痧联合拔罐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腹针心脾针刺
清明的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