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伴随现象

2018-01-20向军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饱和溶液白醋小苏打

向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学生的提问、质疑和困惑,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指出,科学思维是从自然科学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思想、实物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其中科学论证的重点是: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运用(之前的推理)证据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的能力,以及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关系的能力。

我和学生在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2页)实验中,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中发生剧烈反应,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也就是温度稍微下降。其中一组学生实验时把小苏打倒入水中,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这一组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没有加入白醋怎么会有凉的感觉?于是,我们一起深入探究,测量下降的温度。我们实验了多次,发现小苏打溶于水温度确实下降了。温度下降是吸热现象,这个吸热现象是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现象还是小苏打这种物质的性质?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和分析:

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伴随现象。

一、實验器材

小苏打10克2份、白醋100毫升2份、小苏打饱和溶液100毫升、玻璃杯4只、实验室温度计1只、水100毫升、玻璃片4片。

二、实验准备

保证实验材料在同一温度下实验,把实验材料配置好,盖上玻璃片,放在实验桌上静置一天。

三、实验过程

1.测量小苏打、白醋、小苏打饱和溶液、水的初始温度,记录数据;2.小苏打10克溶解在100毫升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记录数据;3.小苏打10克倒入白醋100毫升溶液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记录数据;4.白醋100毫升倒入小苏打饱和溶液100毫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实验现象

小苏打倒入白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嗤嗤声,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温度下降4℃;白醋倒入小苏打饱和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嗤嗤声,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没有感觉,温度没有变化;小苏打倒入水中,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温度下降4℃。

六、实验结论

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分析,小苏打倒入白醋中温度下降4℃,小苏打倒入水中温度也下降4℃,而白醋倒入小苏打饱和溶液温度没有变化。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苏打溶于水会吸热是小苏打的性质,这个吸热现象不是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的现象,而是小苏打与白醋的接触时首先要溶于白醋里的水,产生吸热现象导致温度稍微下降,然后才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

依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对原来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考查,做出了如下改进: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通过实验可以验证一些真理和规律,在小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对科学实验进行深度探究,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所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得来的,不经过科学实验证实的科学知识都是不具有说服力的,甚至有的是错误的。因此科学实验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也要在这些活动中突出实验教学的地位,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重点讲述一些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注重细节,不断对实验过程进行革新和创新,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上的创新。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饱和溶液白醋小苏打
小苏打及纯碱结构快速鉴别研究
源于生活的课前初探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白醋洗头
泉水与白醋
鸡蛋微笑了吗
泉水与白醋
使用小苏打消除异味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降低小苏打生产中蒸汽消耗的措施
对饱和溶液性质的补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