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巧用宣传窗,学生受益匪浅

2018-01-20罗娇利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

罗娇利

摘 要: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宣传窗。班主任巧妙运用学校的宣传窗,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知识面等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对与之含义相对的显性课程也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隐性课程;宣传窗;显性课程

学校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校的隐性课程包含许多内容,如学校环境、学生關系、师生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隐性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的宣传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宣传窗,宣传窗的设计形式、内容等都因各校的文化、制度等不同而不同。有效地开发利用宣传窗,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会竞争,增强意识

关于竞争,《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进步才不会挨打。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能关乎整个民族的利益。学校的宣传窗里在无形中就给了学生“要对比、要竞争”的意识。如,在我校宣传窗里有一块内容是各班级的评比展示表,哪个班级表现得好,哪个班级的小红旗就多。因此,这一周哪个班级表现得最好,哪个班级表现得最差就一目了然了。每当星期一粘贴小红旗的时候,就能听到围观学生的各种表达:“啊,上星期我们班得第一啦!”“嗯,我们班又没得小红旗!”“下个星期我们要加油,争取拿到小红旗!”……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如二年级就有个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星期五下午,我很认真地扫完了地,我想下星期应该会有卫生小红旗了。到了星期一,我们班果然得到了卫生小红旗。

没有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没有书本强制的牵引,有的只是学生自觉的意识,自觉行动的产生。无形当中学生就形成了这种竞争意识。相信这种意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二、展示才华,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有喜表现、爱表达的特点。学校的宣传窗可以展示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了。

比如,各校都有展示学生各项优秀作品的传统。平时让学生写一张字是百般不情愿,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可能无法安静地坐着认真地写完一张字。但如果说要把写得最好的字帖到宣传窗里时,学生马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到最好。

隐性课程有形象性、灵活多样性、引导性、暗示性等特点。宣传窗里展示着学生各种各样的作品:有充满想象力的美术作品,有或铿锵有力,或俊逸潇洒或笔笔认真的毛笔字、钢笔字和铅笔字作品,还有学生的优秀作文等。用这些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或暗示学生要认真、仔细地做事,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赏识。

三、濡染品德,默化规范

隐性课程应该在耳濡目染中默化学生,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果,使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在我校的宣传窗里有“争当四好少年”和小学生骑自行车必须遵守的规定等。

“争当四好少年”要求如下: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小学生骑自行车必须遵守的规定: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学生经常会驻足在宣传窗前看一看、评一评,在无声中就把美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注入学生的心灵。

四、帮扶显性,相互转化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非固定一成不变,两者有时候可以相互促进,甚至还能相互转化。某些隐性部分一旦被人充分认识;通过分析、反省,给予重视和肯定,会转为显性。如,在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就要求学生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面画着四幅图画,分别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写作业,一位叔叔来到门口敲门,小朋友问叔叔是谁,叔叔回答说是他爸爸的朋友,这位小朋友想着他该怎么办。低年级的小学生尤其是山区的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在看图编故事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无法想出正确的做法,或者想得不够完整。于是我就先跟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再提醒学生,在学校的宣传窗里就有教小朋友如何面对陌生人来访的方法。学生纷纷跑去看,我再让学生重新编故事,这时,学生就能写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了。

作为隐性课程的宣传窗,经过老师的分析、重视和肯定,与显性课程结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相互帮扶、相互促进的作用。另外,如宣传窗里的生字、生词、名言警句以及事例(比如那些图文并茂的防各种疾病的知识)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开拓学生的见识面。

显性课程的实施一般情况下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隐性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逐渐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教育、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的宣传窗就像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包含了各项内容。把这些内容开发、利用好,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沈克非.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探索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模式研究
医学院校本科生隐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