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对策
2018-01-20毕永奇
毕永奇
摘 要:很多初中生都觉得数学学科比较难,数学学科对学生空间几何能力和想象力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需求。在数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函数知识,传统数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利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这样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政府机构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逐渐完善了初中教学基础设施,并且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设备等,辅助他们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函数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背景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函数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和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创设出函数教学的情境,生动地展示出函数的概念和特征,有效利用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函数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需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但在学习之前你们需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小明的奶奶家距离小明家6000米,他今天要骑自行车去他奶奶家,速度是300米/分钟,现在你们需要完成下表:
当所有的学生完成这个表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路程和实践的关系,从而导入自变量和应变量的相关知识,并且顺势导入有关一次函数的定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创设情境之前,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可以有效结合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将情境创设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此外创设的情境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尽量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挖掘函数资源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整合复杂的函数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出更多的函数资源,有效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函数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知识学习平台,整合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图象等,展示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知识网络和树状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有关二次函数知识的系统。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测试题,结合有关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利用图片展示应用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函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技巧,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对于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今的初中生对于信息化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通常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游戏,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兴趣爱好,设计函数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下学习函数知识。很多学生都认为函数知识比较抽象,很难掌握,因此不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成基础层、提高层以及优秀层三个阶级,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布置函数的闯关任务,按照阶级的不同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函数题目,題目一定要做到难度适中,可以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形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课后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利用函数解决一次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和QQ等平台发布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一元二次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知识的有趣性,使其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融入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J].经贸实践,2016(21):233.
[2]黄另竹.浅谈函数在初中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教学对策[J].科技风,2010(3):13.
[3]周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32):14.
[4]史月红.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