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2018-01-20吴瑞王竹风魏军平
吴瑞,王竹风,魏军平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 102618;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慢性咽炎临床表现为咽部疼痛、不适(灼热、干燥、异物感等),患者常“吭咯”清利咽部,易恶心,咽部有痰,因咽痒引起刺激性咳嗽等。现代社会中,慢性咽炎的发生明显增多,具体统计数据未见相关报道,但在临床多有“十人九咽”的说法,可见该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
慢性咽炎类似于传统中医的“喉痹”。喉痹病名,首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对喉痹有多处论述,如《素问·阴阳别论篇》:“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究其病因,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多与辛辣饮食、吸烟嗜酒、情志郁结、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中医则多责之于感受邪毒,五志过极,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在治疗上西医颇感棘手,无药可用,而中医多数失于辨证,以清热解毒或滋阴清热为主[1-2],或借助西瓜霜润喉片、清咽滴丸缓解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使得原本早期能够治愈的小病久久不休,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兹就临床治疗慢性咽炎的体会与同道共飨,切盼斧正。
《内经》有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此言是疗病愈疾的总原则,也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领,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亦是如此,临床中慢性咽炎的证候是在变化的,用药如同用兵,证变方药亦变,如能辨清表里寒热虚实,定准脏腑发病部位,多能执简驭繁,药合病机,方能彰显中医疗效。近代医家干祖望老前辈将喉痹分为广义和狭义,治疗上实证从风寒、风热论治,虚证首辨阴阳,临床多能效如桴鼓[3]。笔者在临床中判定虚实多依据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中的卷一·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脏腑辨证多从肝、脾、肾着手,现结合临证经验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我们对慢性咽炎治疗的认识。
1 首辨寒热虚实
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这段文字对于寒热的分辨可谓详尽,尤其是口渴与否、喜热还是喜凉,小便是否短赤,脉象是迟是数,对寒热的辨证至关重要,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时,应该首先根据以上辨证要点及方法进行寒热辨识。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对于虚实笔者一般先查病之新久,脉是否有力,再结合上述论述中的其他要点,临床对于慢性咽炎的虚实辨别亦不难掌握。至此,慢性咽炎临床上寒热虚实的分别已尽矣。
2 脏腑定位从肝脾肾论治
2.1 从肝论治
《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意为邪气结于一阴一阳,也就是厥阴和少阳受病,可发生喉痹,这段话提示喉痹的发病与肝胆密切相关,治疗可从调节肝系统功能入手[4]。足厥阴肝经循喉咙入颃颡,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肝之经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影响咽喉的正常生理功能,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为慢性咽炎[5]。此类患者多见于平素急躁易怒或生闷气的人,心情郁郁寡欢,常觉咽中如有物梗阻,正如《金匮要略》所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并且常常伴有失眠、焦虑,纳谷不香,善太息,脉沉弦”。我们在临床常用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如果伴有热象就加牡丹皮、栀子,如果有阴血不足之症,减半夏、厚朴的药量,同时加玄参、麦冬,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2 从脾论治
咽喉为水谷之要道,《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曰:“咽喉者,脾胃之候也。”其摄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脾气的健运。脾为后天之本,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向上转输亦濡养咽部,从经络走行来看足阳明胃经,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入缺盆;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由此可见,脾胃的生理病理变化可直接影响咽部功能的发挥。因脾胃失调致病的这类患者多有长期烟酒、长期食辛辣烧烤食物的病史,临床多见咽喉干燥,饮水不解,胃纳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溏泄、倦怠乏力等脾胃不调证候,脉象多偏于缓或弦而软[6]。此种咽炎反复不愈,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中医治疗常偏重养阴清肺或滋阴补肾等补阴之法,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和口含药为主,这些治疗不但疗效不佳,反而损伤脾胃[7]。治疗此种慢性咽炎,应以健运脾胃、理气生津利咽为法,我们临床上多选择药性比较柔和,养阴生津而不碍湿的药物,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常把汤药改成丸药,缓缓取效,同时嘱患者规律饮食,少吃水果、牛奶、肉蛋等有碍脾胃运化的食物,以使脾胃功能徐徐增长。
2.3 从肾论治
《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虽然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外,其余诸经皆与咽喉有关,但最密切的应当是肺肾二经,在十四经腧穴主治中可见,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本经主治作用均有咽喉病[8]。咽喉虽属肺系,与肾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肺与肾又是母子关系,肾阴为一身之根本,二者相互资生。在病理上外邪侵袭肺之门户,日久耗伤肺阴,肺阴不足累及肾阴,故肾中精液不能上滋肺阴,亦不能上荣咽喉;或肾阴本不足,阳失潜藏,浮越于上,熏灼咽喉;或肾阳不足,火不归原而致咽喉不利。此类患者多见于长期熬夜,房劳过度的患者,临床以咽干或辣为主,阴虚者可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舌有裂纹,脉细或细数,方选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麦冬;阳虚者多干痒不适或咽部有异物梗阻感,口干不欲饮或饮量不多,伴见头面部烘热,畏寒肢冷,腰痛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胖嫩、苔润,脉沉迟或无力,方选潜阳封髓丹加温潜收敛之品如牡蛎、磁石、山茱萸等。
3 善后加强护理以防复发
现在很多医生治病不注重疾病善后的防护,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慢性咽炎的治疗应该特别注意并杜绝重视治疗却疏于调理的现象。笔者认为慢性咽炎属于身心同病,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加强精神的调摄,针对肝气郁结的患者临床多以言语开导,使其畅达情志;对与脾虚夹湿的患者多嘱其加强锻炼,平素可食补,如气虚者可选用生甘草、生黄芪等熬粥时常饮用,阴虚者平素可食用百合、玉竹等;对于肾阴虚患者应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不熬夜,同时应适当节制房事,以惜存肾精。
4 验案举隅
袁某某,女,40岁,2016年7月初诊。反复发作咽干、痒3年,加重1年。患者近3年每因疲劳、熬夜、郁怒后发作咽干、咽痒,服用抗生素及各类中成药,效果欠佳,近一年发作次数及程度较前明显,现自觉咽干有痰,黏滞不出,咽痒,口渴喜冷饮,胃纳一般,大便偏干,小便正常,心烦,入睡难,多梦,月经量偏少,经期及前后无明显不适,平素急躁易怒。检查咽部充血红肿,色暗红,咽后壁颗粒增多,舌暗红苔少,脉细弦,右寸上鱼际。处方:玄参30 g,生地黄30 g,麦冬30 g,桔梗15 g,姜半夏6 g,太子参15 g,僵蚕6 g,浙贝母6 g,蝉蜕3 g,薄荷3 g,郁金15 g,生甘草6 g。患者自述服药7剂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遂又连服半月,咽干、痒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及睡眠好转,大便通畅。
按语:此患者慢性咽炎经久不愈,熬夜、疲劳后易发,结合咽干,便干,口渴喜冷,舌暗红苔少,脉细辨为虚热,以阴虚为主,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入睡困难,咽中有痰且粘滞,说明患者存在气滞痰凝且有化火之象,综上分析病在肺肾肝,证属阴虚气滞,挟痰、挟热。方选增液汤、甘麦玄桔汤、升降散加减。增液汤养肺肾之阴,并且重用该方以加强通利大便之效;甘麦玄桔汤滋阴润肺,清利咽喉;升降散条畅气机,加薄荷、浙贝母、郁金,增强疏肝化痰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行气化痰之功。全方注意所涉及之脏腑肺、肾、肝的功能失调,玄参苦咸寒,生地黄甘苦寒,合用养阴清热,补而不腻,合为本方之君药,配合麦冬、太子参以补肺之气阴,甘草、桔梗以清热化痰;同时重点考虑气机条畅通达对本病的重要影响,以僵蚕化痰祛风,清热解毒散结,升阳化清引清气上朝于口,并加用薄荷、郁金等疏肝理气及半夏、浙贝母等化痰降逆之品,增强理气化痰之功。全方考虑周到,用药准确,故收到良好效果。
5 结语
总之,慢性咽炎的临床诊治必须注重局部与全身整体辨证结合,当辨清表里寒热虚实,定准脏腑发病部位,同时要密切询问年龄、病程、饮食及生活习惯、及其患者其他全身慢性疾病等。治疗手段方面,也可内外合治,以尽其功,辨证论药与外治法相结合,如针刺、中药雾化等。更应注重治疗与调护相结合,即除治疗外平素也需综合预防调理,如心理调适、饮食调摄、戒烟限酒、睡眠调理等方面,以促进疾病康复,并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