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与IgA肾病黏膜免疫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20白雅雯麻春杰钱占红任存霞荣宝山丁鑫
白雅雯,麻春杰,钱占红,任存霞,荣宝山,丁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称约20%~40%的IgA肾病患者最终进展为ESRD[1]。IgA肾病是免疫病理学诊断名词,其病理表现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该病主要累及青壮年。IgA肾病与黏膜免疫关系密切,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病史,因此认为黏膜免疫缺陷是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于 “尿血”“水肿”“肾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湿热内蕴,伤及脾肾,灼伤脉络,导致精微外泄、血溢脉外,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湿热与黏膜免疫缺陷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为研究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提供思路。
1 湿热的含义
湿热的含义广泛且复杂。湿热一言病邪,一言证型。从病邪讲,是指湿邪和热邪相合而形成的一种致病因素。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易动血生风,其性炎上;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趋下。湿邪与热邪相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热邪受制于湿邪不能向上而散,湿邪受困于热邪不能向下而解,湿热交蒸,弥漫三焦,阻塞气机,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湿热不仅难于治疗还较为常见,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生气通天论章句辩》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2]。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但湿热为病往往是“内外合邪”,感而发病。即患者素体脾胃气虚,水湿不化而内停,复感客邪,从卫表侵袭,内外之邪相合而发病。清代薛生白在《湿热病篇》提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生,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3]。因此,湿热致病内伤是本,外感是标,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这也与IgA肾病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相似。从证型来讲,湿热证可见于上中下三焦,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患者可见身热不扬、困倦乏力、胸痞脘闷、腹胀便溏、口苦纳呆、渴不欲饮、尿浑浊或焮热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若湿热下注,则见腰酸腰痛、尿频尿赤等症状。
2 IgA肾病湿热证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
IgA肾病临床多见湿热证,且湿热也是其发病、复发和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医肾脏病专家很早就提出湿热郁滞是IgA肾病的主要病机,湿热证是IgA肾病的最常见的证型。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提出慢性肾炎的“湿热伤血”理论。赵老认为以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机为下焦湿热久蕴,不仅气病,而且血分亦受累[4]。湿热久留,深入血分,形成血分伏邪,灼伤络脉,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中湿热之邪,不仅是病理产物,更是促使或导致慢性肾炎久治不愈的新致病因素,因此,清热利湿法必须贯穿治疗的始终[5]。刘宝厚教授认为,现代医学中的感染与中医学中的湿热病机相同,只是中西医从理论上认识有所不同。在IgA肾病过程中,感染是引起肾病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上焦湿热,常见于急慢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中焦湿热,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下焦湿热,常见于尿路感染、妇科炎症等,而以上这些都是诱发或加重IgA肾病的原因。肾病患者病情迁延,易反复感染与湿热致病病程较长,湿热蕴蒸缠绵难解的特点相似。因此,刘宝厚教授提出“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观点[6]。
IgA肾病患者湿热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素体正气不足,外感邪气,风热邪毒侵袭,湿热相合,导致三焦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湿热久稽,伤及脾肾,故精微泄露;二是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或一些补肾助阳药物,助阳化热,与内湿相合,形成湿热;三是水肿患者过用利尿消肿药物,阴津耗损,阳热亢盛,与体内水湿互结,生成湿热。
湿热证是IgA肾病患者最多见的邪实证候,约31.6%的患者存在湿热证,其次是血瘀证(28.9%)[7]。IgA肾病患者湿热证候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湿热证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黏连占比、肾小球节段病变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评分、破坏毛细血管袢活动性病变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湿热证与上述病理指标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球性硬化、肾血管透明变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湿热证是肾损害恶化的危险因素[8]。
3 IgA肾病与黏膜免疫机制
IgA肾病与黏膜免疫关系密切,临床研究发现91.8%的IgA肾病患者存在黏膜免疫异常,其中慢性咽炎占62.3%,慢性肠炎占35.2%,慢性扁桃体炎占32.8%,多数患者存在3项及3项以上黏膜受累症状[9]。目前认为,异常糖基化IgA1的产生是IgA肾病发病的始动环节,而黏膜免疫异常与之密切相关[10]。环境中抗原(细菌或食物等)反复不定期的刺激,导致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所引起的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与IgA1糖基化异常密切相关。在抗原刺激下,IgA由黏膜免疫系统B细胞分泌,参与黏膜免疫。初始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对此特定抗原产生记忆的记忆性B细胞,记忆性B细胞形成后,可分布在黏膜上皮,或进入血液再循环,部分也可沉积在骨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记忆性 B 细胞在较低浓度的抗原刺激下,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11]。记忆性 B 细胞在相同抗原多次刺激下被激活,导致黏膜和骨髓分泌过多异常糖基化IgA1,异常糖基化IgA1 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脏损伤。
4 从湿热论治IgA肾病
在IgA肾病的治疗中,从湿热论治、采用清热利湿的治法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张玉龙教授治疗本病湿热在下焦者以清利为主,常选石韦、白茅根、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蒲公英等清热利湿解毒药;湿热在上焦皮肤肌表者,常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等宣散利湿、清热解毒药;在中焦脾胃者,辨证选用半夏泻心汤、三仁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汤等[12]。陈以平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阶段和慢性持续阶段,对于急性发作阶段以下焦湿热为主者,常用小蓟饮子加减。药用淡竹叶、藕节炭、生蒲黄、白术、茯苓、豆蔻仁、六一散、茜草、马鞭草,并重用鲜生地黄、小蓟根等[13]。时振声教授治疗IgA肾病早期以血尿为主,有少量蛋白尿时,认为此时正虚尚不显著、以邪实为主,治疗以祛邪为首务,着重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常用药味有白花蛇舌草、生侧柏叶、马鞭草、大小蓟、益母草、白茅根、石韦[14]。马红珍教授认为湿邪是IgA肾病日久,病变累及其他脏腑,津液输布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湿浊内壅,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易致病程长期缠绵,迁延不愈。马师在祛除湿邪时特别注意调补脾肾,认为脾气健旺则自能运化水湿,肾气充足则自能化气行水。祛除湿热之邪,马师常用温胆汤、三仁汤加减,湿热渐去,仍注意培补脾肾,防止湿浊内生[15]。周全荣教授治疗IgA肾病急性发作期,症见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尿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滑数。药用金银花、半枝莲、茜草、地榆、茯苓、白花蛇舌草、小蓟、白茅根、生薏苡仁、生地黄、生甘草。若湿重者加苍术、藿香、佩兰、车前子;热重者加牡丹皮,栀子,黄柏[16]。近期,一项基于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指出,中医清热利湿法可降低IgA肾病患者蛋白尿、血尿,并能提高疗效[17]。
5 小结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医病因学方面,各种原因引起的湿热之邪内蕴是IgA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黏膜免疫缺陷与IgA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IgA肾病黏膜免疫缺陷与湿热有重要关联,湿热可能是IgA肾病黏膜抗原的重要来源。湿热作为抗原,通过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导致异常糖基化IgA1增多,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导致肾损害。清热利湿法在IgA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清热利湿法调节人体黏膜免疫系统可能是IgA肾病的治疗靶点,但是湿热如何影响炎症因子,以及清热利湿法在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环节,仍有待于中西医结合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