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流行音乐文化的融合

2018-01-19朱元清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流行音乐融合

朱元清

摘要:在各种音乐形态中,流行流行是一种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其特点是具有轻盈的流动性、粗犷的包容性。它将“文以载道”的历史束缚摒弃,追求时尚大方。在艺术大众化进程的引导下,高职合唱群体的合唱格局已经向多元化发展,将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是提升高职合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能进一步推动高职合唱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 艺术实践 高职合唱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14-02

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状态,追求流行元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在合唱作品中,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能进一步推动合唱艺术的发展。流行音乐元素能够使合唱作品的舞台表现和风格,更加别具一格。同时,流行音乐元素与合唱艺术之间还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本文通过在合唱作品中运用流行元素的分析,有机的融合这两个方面,旨在拓展合唱艺术的发展空间和创作水平。

一、流行音乐概述

(一)流行音乐的内涵

在国内流行音乐又被称之为“通俗音乐”,是现阶段国内的主流音乐。流行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特征,和其他音乐相比较,流行音乐郎朗上口,通俗易懂,大众性和传播性广泛,同时吸纳性极强。在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同时还能作为演出曲目,因此备受广大年轻人的喜欢。同时,流行音乐也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涵盖了民谣、摇滚乐和爵士乐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变化。

(二)流行音乐的类型

因为流行音乐的时代感和包容性极强,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多样的类型。第一种音乐类型为爵士乐,最早源于美国黑人。在流行音乐中,这种音乐类型可谓是功不可没,爵士乐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黑人音乐主要是节奏布鲁斯,节奏感极强,所以,这种音乐也是摇滚乐的起源。第二种音乐类型为乡村音乐和酒吧音乐,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也包括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所流行的通俗歌曲。第三种音乐类型是各种高雅又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主要是以古典音乐为创作灵感而发展的,包括各种舞曲和改编的乐曲。流行音乐还表现在影剧院的娱乐性音乐和抒情歌曲等。

(三)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

1.通俗性

流行音乐在社会上流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流行音乐的基本属性,就是通俗性。流行歌曲的通俗性,主要表现在歌词的浅显易懂,所以流行歌曲歌词的通俗易懂,主要表现在具有较窄的音域,具有艺术的生活化,与大众生活相贴近。

2.大众化

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就是大众,而流行音乐发展的保障则是社会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开始相继出现了一些娱乐性和消费性的场所,如练歌房、酒吧和咖啡厅等。而凭借其通俗性,使流行音乐拥有了传播载體,音乐风格的大众化,而有效吸引大众参与其中。

3.地域性

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其音乐的地域色彩也非常鲜明,对不同区域的艺术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风貌进行了展现。例如在欧美国家,主要流行乡村音乐、说唱和摇滚乐;而中国流行音乐的特征,则是有舒缓的节奏和柔和的咬字,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机的结合了本土音乐元素。

4.娱乐性

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决定了其大众基础非常牢固。大众生活是当下流行音乐内容的主要取材,对于民众的精神需求和民众文化进行了展现,其中主要表现为爱情主题。因为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功能和重要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讲,也促进了流行音乐自身的艺术性。

二、合唱艺术概述

(一)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主要是源于西方基督教音乐,通过逐步完善和壮大,而开始流行各种合唱活动。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最基本的元素,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一些流行元素也融入到合唱作品中。由于在合唱作品中,融合了最能够表达大众新生的流行音乐元素,使合唱作品具有广泛的受众,也使合唱作品更具现代性。

(二)合唱艺术的表现特征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合唱艺术追求和声美,并强调是一种立体化、均衡性和协调性,正是基于合唱艺术的表现特征,才使合唱艺术更加贴近大众。首先,合唱具有多声性的艺术特征。其次是表现力度的多样化。表现力度主要体现在气息力度变化大、音色丰富、音域宽广,从两声部到多声部的音域跨越使其张弛力度多样化。最后,是音色的统一性。合唱与独唱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声部具有均衡、和谐与统一的音色。

三、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流行音乐文化的渗透

(一)在高职合唱训练中融入通俗走唱技巧,能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通过对通俗唱法的合理借鉴,结合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使歌唱训练循序渐进的开展。只要合唱的手段合理,整体保持在共鸣的高位置上,具有和谐统一的发生,就会产生较好的合唱效果。

通俗演唱方式包括走动式训练方法和传统的气声训练方法,在走动中咬字、吐字、呼吸,是发声训练的主要内容。随着走唱的过程,歌唱的情感也会发生起伏变化。随着日渐增多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合唱比赛,在合唱中应用和引进了通俗演唱的手段和思维,进一步推动了合唱的发展。通俗走唱需要结合歌唱发声和身体的运动,结合歌曲旋律的不同运动,也会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如肢体运动中口、眼、头、肩的运动,使身体迅速进入一种歌唱所需要的状态,既愉快、灵活和放松,进而达到良好的合唱训练效果。为了使歌唱声音更具流动性和连贯性,队员的位置和合唱排练,应通过走唱,而使表演画面更加丰富。而自由多变的组合走唱,改变了“女前男后”“左高右低”的排列方式,使歌唱者进入一种轻松、自然、休闲的状态。它将原有的固定不变的合唱模式打破,为表演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在高职合唱作品中融入即兴性表演,将学生表演创作灵感激发出来

即兴性合唱表演是让指挥者和合唱者,进行自我创作的表达,对个人独到的创作灵感进行展现。从经典到大众合唱,从宗教到世俗,目前全世界音乐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就是发展合唱。如今,从单一的传承到大众的普及,合唱的表演形式已从传统的表演形式向经典大众化转变,其灵动的价值观和作品的创作灵感,通过艺术内涵进行了体现。而将与合唱有关的表演,如哑剧、演奏技巧、舞蹈等加入到合唱过程,能使合唱表演更加丰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合唱表演形式。由此将合唱表演创作灵感激发出来,使舞台表演效果更加丰富。现阶段,在我国尚未普及即兴唱,由此也说明了我国尚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音乐风格的合唱表达。

(三)在高职合唱作品中呈现流行风格,能帮助学生更精准的表达作品

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日渐频繁的国际化和唱交流,流行风格的合唱,已经成为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内容。拉丁音乐节奏与爵士和声,融合了现代编曲技术,在不稳定、即兴、多元化的节奏律动下,形成了不限于大小调体系。同时,在合唱作品中选用没有局限性的音色、曲式结构的自由、小型调式子,都进一步呈现了流行风格,使学生能对作品精准表达。而通过有机的结合流行音乐元素与合唱作品,能对学生的精神需求给予满足,同时,还能将传统旋律的束缚摆脱,使音乐旋律具有多种形态。首先是平进的旋律,其律动性极强,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以产生更加平实和深情的效果;其次,是级进的旋律。能对音乐的内涵充分展现,并产生更加流畅和连贯的音乐效果;再次,是跳进的旋律。在歌曲中明显的起伏变化,能将听众的注意力瞬间吸引,并进一步增强了旋律的感染力。由此可见,在合唱作品中添加流行音乐元素,会使合唱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能对作品的独特风格充分展现,促进学生的对作品深层次的含义更好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分析合唱作品中流行音乐元素可见,不管是在类型还是题材上,流行音乐元素都具有先天性的开放特性。对合唱艺术自身来讲,同时具有艺术生命力和社会属性的特征,而在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能使合唱艺术的个性表现进一步增强。同时,运用流行音乐中的和声元素、节奏和旋律等,会使高职学生合唱艺术的视角进一步拓宽,进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关于中国合唱艺术现状的思考[J].艺海,2005,(05).

[2]曹广壮.浅析合唱艺术的审美价值[J].群文天地,2012,(12).

[3]索玉英.合唱艺术涵盖的美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4]黄俊兰.振兴合唱艺术——记第一届“北京合唱节”[J].人民音乐,1982,(07).

[5]杨天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合唱艺术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音乐创作,2018,(04).

[7]李歆.浅析合唱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J].音乐天地,2014,(01).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流行音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破次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融椅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