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音乐分析

2018-01-19陈思彤

艺术评鉴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主题

陈思彤

摘要:文章围绕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说明作品中的主题在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把控,作品的音画场景以及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第二弦乐四重奏》 主题 音画场景 俄罗斯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08-02

19世纪20年代产生的民族乐派音乐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表达民族倾向,显示民族骄傲和争取民族自由独立,民族乐派作曲家往往采用本民族民歌舞曲为素材或者本民族的传说,史诗和民族英雄的事迹作为创作内容。而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以“强力集团”为代表的非职业音乐家格外引人关注,鲍罗丁就是其中的一位。

《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的結构为三段式。呈示部(1-67小节)是主题1(A)初次呈现,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旋律的配合演奏,似乎是用两件善于歌唱的乐器代替自己与爱人互诉衷肠。展开部是两个主题分别轮奏,展现了欢歌热舞的气氛。再现段先是主题1(A)的变奏,然后加入了主题2(B)的部分音调最后以主题1(A)的音型在3个声部分别再现,如同所有的爱情都趋于平淡。(参见下图)

主题1、2第一次呈示后的结尾是整个乐谱的逆黄金分割点,速度也较慢在全曲中的时间比例较大,使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激发我们用主题分析的方法从它开始进而对全曲作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兴趣。而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引发笔者从形象分析以及旋律分析角度进行多方面探索。

一、主题的统筹意义

纵观《第二弦乐四重奏》,它有着丰富的伴奏织体以及变换频繁的音高组织,但是在仔细分析下会发现全曲所有的音高和节奏均与主题1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换言之,主题具有统筹意义。

谱例1摘录了主题核心以及部分伴奏声部的片段,通过对部分片段直接间接关系的梳理,以求得作品的统一。

主导音程:4度 2度 3度 ;局部外形:锯齿形+瀑布形;整体外形:瀑布形;旋律骨架:I V ;紧张度:静—动—静—动;音区:一个八度。

主导音程:2度;紧张度:动 ;旋律外形:大山型;旋律骨架:I;音区:一个八度。

由以上谱例可发现主题2的主导音程,骨架都来源于主题1。整部作品伴奏声部的音程关系,织体也都来源于主题1,全曲调性排列之后可发现呈级进关系(f-G-(a-A)-b-C)。呈示部包含着线性化旋律特征,以主调写法为主,且伴奏织体大量运用主题1中的大三度与小六度以及级进上下行。展开部大量运用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交替形成应答,形象生动,织体之间形成对位体现了复调原则,伴奏声部多次出现主题1中的大小3度6度纯四度。再现部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八度模仿的旋律推动了情绪的发展。结尾处大两运用主题1中的小六度双音以及纯四度跳进。这种由主调音乐到复调织体再到变化再现的写作手法使得音乐的整体情绪逐渐递增,表达了爱情主题的发展。

二、作品中的俄罗斯音乐特点

鲍罗丁作为五人强力集团中的一员,深受俄罗斯民族音乐对作曲家的影响,这首作品的创作包含了许多俄国音乐元素和特点。

首先是重复手法的使用。重复手法指对主题和短小动机进行重复。重复手法源于俄罗斯民歌,常常出现在19世纪俄罗斯民族学派作曲家的音乐中。在这首《第二弦乐四重奏》里,呈示段中主题1完整出现了4次,唯一不同的是出现在不同的声部。展开段中主题1先是完整出现了4次,接着主题1和2在不同声部不完整地出现了2次。再现段主题1完整出现了4次不完整出现了4次,主题2不完整出现了3次。全曲中作者的重复手法不是对主题的完全复制,每次都在不同的调上重复主题的部分过或全部。

其次是固定底音的频繁运用。固定底音是俄罗斯作曲家常用的创作手法,柴可夫斯基以及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中都可以听到,本首作品中的伴奏声部大量地运用固定底音。因作品中频繁的转调,固定低音的运用帮助建立和巩固了调性。在呈示段,伴奏声部几乎围绕同一个音进行切分节奏型的重复。其他乐段同理。(如谱例2)

再次是教会元素。伴奏声部运用大量的长音以及切分节奏型。(如谱例2)切分节奏型使得拍点变得模糊,赋予旋律延绵悠长的感觉,使人联想起教堂的圣歌。长音伴奏仿佛教堂的钟声。(如谱例3)

三、作品中体现的音画场景

本首作品表现了作者回忆与妻子相知、相恋、相依的过程。

首先是呈示段主题1悠扬的旋律用小提琴和大提琴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仿佛男女主角互诉衷肠,中提琴固定低音的切分节奏,延绵悠长如同教堂的圣歌。

其次是展开段先是主题2二声部模仿,发音点的突增使得节奏紧凑,表现了男女主人公欢歌热舞的场景。接着主题1和2轮奏的形式,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在跳舞的过程中互表心意。

再次是再现段主题1用卡农的形式大量出现,主题2只是片断化地出现了3次。节奏律动相比较呈示段更加紧凑,表明了男女主人公相互孰知。

最后结尾处由主题1的片段分别在三个声部出现最后旋律渐弱渐慢。背景中提琴大提琴的长音暗示着教堂的钟声已经响起,舞会即将结束。(如下表)

从上述图表可发现,整个作品在织体音型的变化上尤其丰富,将主题材料作为统筹材料不断变化发展,既统筹了全局也体现了整部作品的完整性。

四、结语

鲍罗丁作为“强力集团”的非职业作曲家,《第二弦乐四重奏》堪称是四重奏名作,其中又以第3乐章“夜曲”最为优美,其宁静、温婉、抒情,十分动听。有评论这样说:“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小提琴则以清新秀丽的格调与之对应,如双人起舞,表现了青年恋人间窃窃私语和热烈的感情。乐章在渐渐消失的微弱声中结束,如恋人在分别时依依不舍地离去。”而菲尔·G·古尔丁的《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还这样说道:“它的第三乐章即《夜曲》特别美妙而有名,许多艺术家都只录这一乐章,而不是整首四重奏。”

《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将其整体设计统筹了全曲的概貌,俄罗斯音乐元素的使用不仅使得鲍罗丁发展了本民族的音乐,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还展现了一幅俄罗斯青年男女相知相恋的唯美画面。

猜你喜欢

主题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服务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让主题与环境结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新诗发生“差异说”:现代汉诗的一个身份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