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 引领阅读感悟
2018-01-19李润波
摘 要:阅读需引领,引领阅读方法,指引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果。师生共读,共同经历读书过程,共同体验阅读快乐,但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阅读的内容写成文字,以写作为阅读的成果。
关键词:师生共读;读教材;读经典;读时文;读诗词
尊重差异 写作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跟随作者去进行一场旅行,古代、外国、新的地域空间;读一本好书,也是和心灵高尚的人对话。因而,正像培根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而阅读分为广义的阅读和狭义的阅读两种。广义的阅读还指的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阅读。而狭义的阅读是课内课外文本的阅读。这里我重点谈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阅读文本。
教师不应只做引领者,而是与学生共同阅读的参与者。其好处很多:
.助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问题,引领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避免随意地读,目标不明确,走马观花地看热闹。
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因为学生的年龄、阅历,学生会有对书的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情节设计,看不懂的时候,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可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如在阅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时,学生就对梦境的内容感到迷惑。在与我的交流,适时指点后,顿时茅塞顿开,还明白了作者的用此手法的用意。
师生共读,有助于介绍推荐作品,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教师了解作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读物。
师生共读还需要解决如何读,读什么书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好教材。教材是教学生的工具、范本。教师要用好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跳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记笔记、写批注、摘抄、写感想体会等积累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文本,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归纳、理解的能力。如学习《我的老师》《王几何》,我们要引导学生写人要抓住特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重点把握根据人的个性特征运用相应的描写方法;《阿长与〈山海经〉》学习客观真实地写人,还可以用先抑后扬的方法
经典阅读。经典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最美的精神食粮,不论从内容、题材、语言、情感,还是写作手法都是最好的选择。《巴黎圣母院》中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迦西莫多,让我们感受人性的美好;《平凡的世界》让我们品味生活的艰辛,了解社会的变革;《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们领略非洲的风土人情和地域风光。读一本经典就是让作者带你去经历,去旅行。读一本好书,也是让你与作者进行的一次心灵的对话,每次阅读就是读者在心灵上的激励与涤荡。
阅读时文、美文。时文、美文是最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阅读资源。要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感受生活,时文是首选。读《明朝那些事》,让孩子们感受到用评书的形式讲述历史,幽默诙谐的笔调中了解历史人物。读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真实的故事,富有真情的人,传达给孩子们的不只是感动。我还让学生在《读者》《意林》等期刊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作批注,从内容、情感、选材、结构、情感、语言、写作手法等多方面圈画、批注。重在培养学生鉴赏品析的能力。
阅读古诗词。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指出诗词的重要性。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单纯地背诵古诗词,只是应对考试,激发不出学生学习诗词的興趣。知人论世的方法,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读作者的传记,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对于诗词的鉴赏帮助很大。我在进行“走近千古才女”的专题活动前,先给学生布置读书的任务:
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每一时期的特点;了解李清照对词的贡献及其词的特点;了解李清照的爱国思想及相关的诗词;李清照被作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你认为李清照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背诵积累李清照著名的诗词十首(课本内除外)。
读书过程中,感受其人生中的悲喜情愁,颠沛流离中坚守着一份爱;思夫念家的孤寂与痛苦中,保持着弱女子的坚强与孤傲。不管在学生心中是怎样的李清照,她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都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脑子里。
阅读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因经历、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他们思想认识、经验体会、兴趣爱好等的差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育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阅读引领时,就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体验。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认识程度,给予不同的读书建议。读书多少,读书兴趣,也决定了推荐的书目。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不同的书。七年级的学生以动物为主题的小说,八年级学生以读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经典名著为主。尊重个性差异,也包括学生阅读时的个性化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不唯美,不求全,允许差异存在。
读后写作,提升阅读感悟。在读后记摘抄、写随笔、书体会、发读后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写来展示读的成果。让认识凝结成文字,可以让阅读的感悟得到提升。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不管笔下的人物与认识是怎样的,都是读后思想碰撞后的思考,是一次总结、概括、梳理、提升过程,有效地促进阅读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应着眼于学生的将来,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因而阅读之于人的教育是长远的,学会读文本,逐渐地,学生就会调动各种感官,打开视听,打开心灵,去读自然、读人生、读社会、读世界,进入更广泛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蔡明.语文即成长[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002-2155(2016)011-0025-05.
作者简介:
李润波,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育才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