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名方探析与应用
2018-01-19冷辉
冷辉
中医学对眩晕有着悠久又深刻的认识,方剂作为中医用药治病的发展形式,是理、法、方、药思维过程的终极体现,反映了医家辨治疾病的思路和水平,决定着临床疗效的高低。笔者从治疗眩晕的名方中遴选出泽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杞菊地黄丸、补阳还五汤、苓桂术甘汤、天麻钩藤饮、桑菊饮、川芎茶调散、归脾汤10首临床实用、疗效确切的方剂,按来源、组方、功效、现代药理体例,统一整理、归纳以方便临床学习、使用和参考。
最后对每个方剂进行计量学研究,具体方法如下: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中2018年以前收录的应用原方进行临床观察的文献,之后进行整理分析,具体方案如下。纳入研究标准:有关于相应原方应用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实验、中医辨证分型和微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同时对文献的发表类型及语种不做限制。排除标准:综述、理论探讨的文献;进行原方加味,合并其他方剂应用,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非相应原方研究文献及应用方剂组成未明确指出的;一稿多投或同一研究从不同角度发表的多篇文章,只取其中资料最完整的1篇列入,其余予以删除。文献筛选过程:(1)初筛,根据检索出的文献信息,通过阅读文章题目、摘要,筛出重复文献。(2)二次筛选,根据文献排除标准,通过仔细阅读检索得到的文献标题和摘要,剔除明显为非相应原方应用文献及理论性、综述文献,如果文中提供的信息不全面而不能确定,或者有疑问、分歧者应先纳入。(3)三次筛选,若从标题和摘要不明确文献是否为相应原方应用治疗的,再通过查阅其全文再决定是否纳入。几篇完全一样的文章,选择时间最靠前的一篇,其余的排除。可能合格文献查找原文,电子版、复印或打印版。
1 泽泻汤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中即载有“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用于治疗“酒风”,但并未提出方名。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泽泻汤,原方以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主治“心下有支饮”而致之“苦冒眩”,可见泽泻汤专治眩晕的症状。泽泻、白术两药配伍具有健脾制水,除饮止眩的功效,现代医家应用泽泻汤多用于治疗水饮上泛所致的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和高血压引起的眩晕等。泽泻汤具有减轻内淋巴积水的程度和改善由此所造成的眩晕及听力损害的作用[1]。梅尼埃病的病理基础是膜迷路积水,急性期使用利尿剂可迅速缓解症状[2],泽泻和白术均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3-4]。泽泻汤具有降压作用,可缓解由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机制主要有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重构、调控K+-Na+泵、保钾利尿等[5]。检索得到泽泻汤相关文献853篇。经筛选纳入68篇,可用于治疗眩晕疾病有梅尼埃病、眩晕伴有高血压,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头痛、偏头痛、脑血管疾病等。
2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源自《医学心悟》,为治疗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为风痰眩晕头痛之药对,是为君药。臣白术健脾燥湿,与君药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佐茯苓、橘红,前者伍白术治生痰之本,后者使气顺则痰消。使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风熄痰消,则眩晕自愈。现代医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多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高血压引起的眩晕等。方中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的有半夏、橘红、茯苓、生姜、大枣。具有利尿的作用的有白术、茯苓。具有镇吐的作用的有半夏、生姜。具有抗焦虑的作用的是天麻。检索得到半夏白术天麻汤相关文献1364篇,经筛选纳入761篇,可用于治疗眩晕疾病有梅尼埃病、眩晕伴有高血压、恶心呕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等。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头痛及偏头痛、耳聋耳鸣等。
3 五苓散
五苓散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方中泽泻为君,可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之力。佐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输津四布之功。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佐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诸药相伍,共奏淡渗利湿,健脾助运,温阳化气之功。现代医家应用五苓散多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高血压引起的眩晕、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等。本方主要的作用为利尿、降血压和镇静。方中具有利尿的作用的有猪苓、白术、茯苓、桂枝。桂枝具有镇静的作用,泽泻具有降压的作用。检索得到五苓散相关文献1396篇,经筛选纳入569篇,主要用于治疗的眩晕有高血压性眩晕,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尿潴留、腹泻、水肿、心衰、呕吐等。
4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出自《麻疹全书》,为六味地黄丸加入枸杞、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仅为六味药合用,三补与三泻相伍,而以三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治,尤以补肾阴为重,“三泻”泄湿浊而降相火,在大队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相伍,“三补”肝脾肾三脏;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药合用,泄湿浊而降相火。又加枸杞、菊花,枸杞滋补肝肾,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加强了滋肾养肝的作用。现代医家应用杞菊地黄丸多用于治疗高血压致眩晕及梅尼埃病等。杞菊地黄丸在梅尼埃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能扩张小动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消除膜迷路积水,改善内耳血管痉挛及组织缺氧,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尤其在间歇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远期疗效十分理想[6]。检索得到杞菊地黄丸相关文献565篇,经筛选纳入497篇,主要用于治疗的眩晕有高血压性眩晕,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糖尿病、干眼症、头痛、失眠、肾病、更年期、高脂血症等。
5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瘀去络通则眩晕自止。当归尾为臣,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四药以活血祛瘀,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络,与生黄芪配合,增强补气通络之力,通经活络,使药力周行全身。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则眩晕等诸证可愈。现代医家应用补阳还五汤多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前庭功能障碍、颈源性眩晕等。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损伤处神经的微循环,防止神经损伤局部的组织缺氧及保护神经元的作用[7]。可明显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8]。检索得到补阳还五汤相关文献5500篇,经筛选纳入1533篇,除治疗眩晕外,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脑梗死,中风后遗症,中风,脑缺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梗塞,急性脑梗塞,缺血性中风,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
6 苓桂术甘汤
痰是眩晕的重要病因,痰饮即生,或阻滞中焦,清阳不升致眩;或因浊阴不降反逆蒙窍致眩晕;或随风走窜流行致眩。脾为生痰之源,痰饮致眩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治痰求之于脾。《金匮要略》中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痰饮病的治疗大法,饮为阴邪最易伤阳,饮由水聚,遇寒则凝,得温则行。阳气能运、能宣、能化,饮邪可祛,故“当以温药和之”。本方组成为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全方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以茯苓为君,健脾利水化饮;桂枝为臣,温阳化气;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现代医家应用苓桂术甘汤多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高血压性眩晕等。苓桂术甘汤可协同消除水肿,改善内耳循环障碍及调节植物神经应激反应等作用[9]。检索得到苓桂术甘汤相关文献1137篇,经筛选纳入724篇,除治疗眩晕外,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食欲不振,乏力,心悸,少尿,气短,水肿,恶心呕吐等。
7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原书载主治为:“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始为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而设。方中天麻、钩藤二药为君药,均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石决明性味咸平,可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两者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平肝熄风之功。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伍益母草活血利水,以利于肝阳之平降,亦合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再用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以上均为佐药。全方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效。现代医家应用天麻钩藤饮多用于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或眩晕伴有高血压等。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降血压、抗焦虑、改善微循环、促睡眠的作用。方中广泛的涵盖了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四大类降压药。利尿剂:益母草[1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石决明[11]、牛膝[12]。钙通道阻滞剂(CCB):钩藤[13]、石决明[14]、杜仲[15]。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牛膝[16]。此外黄芩[17]、桑寄生[18]也起降血压的作用。方中天麻、黄芩具有抗焦虑的作用。方中天麻、黄芩、牛膝、益母草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中杜仲、钩藤、茯神、山栀、夜交藤具有促睡眠的作用。天麻钩藤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9]:本方具有降压、镇静、抗痉厥、催眠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临床上治疗属于肝阳上亢型眩晕疗效显著,既减少因静滴液体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血管的损伤,又缩短住院时间。检索得到天麻钩藤饮相关文献2097篇,经筛选纳入382篇,主要用于治疗的眩晕有高血压性眩晕,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头痛、偏头痛、脑血管疾病、中风、颈椎病等。
8 桑菊饮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本方解表而不伤阴、补肺而不伤气,桑叶、菊花共为君药,辛甘柔和,疏风透表,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臣以苦而微寒的连翘,清热存阴;薄荷、芦根俱为佐药,薄荷辛凉,清上焦之风热、祛邪之力大增;芦根可升清生津,用以养阴。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作用,为使药。现代医家应用桑菊饮多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等。临床观察到23%~100%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清中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增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连翘、薄荷、甘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杏仁、桑叶、桔梗、芦根、甘草具有抗炎作用。此外,菊花、甘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薄荷油可兴奋人中枢神经,从而减轻眩晕症状。检索得到桑菊饮相关文献658篇。经筛选纳入286篇,除治疗眩晕外,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咳嗽、皮肤病、鼻衄、肾炎、扁桃体炎、鼻炎、面神经麻痹等。
9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川芎辛温升散,可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要药,善治少阳经头痛;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均为主药; 细辛、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均为辅药,甘草调和诸药,以清茶调下,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邪、止头痛之功,调和多条经络阴阳平衡,同时能够改善头部多个部位的供血情况,现代医家应用川芎茶调散多用于治疗前庭型偏头痛之眩晕等。偏头痛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的异常,川芎茶调散加味能协调平衡脑血管舒缩功能,又能改善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有显著疗效[20]。本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主要机制为平衡血管功能、镇静镇痛、调节血压三方面。川芎、羌活具有平衡血管功能的作用。川芎、细辛、防风、白芷、薄荷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细辛、白芷、荆芥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此外,甘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亦为治疗本病的机制之一。检索得到川芎茶调散相关文献1858篇,经筛选纳入195篇,主要用于治疗的眩晕有前庭性偏头痛,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三叉神经痛、慢性鼻窦炎、血管源性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咳嗽等。
10 归脾汤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方中黄芪、龙眼肉为君。黄芪甘温,补气健脾,有“补气诸药之最”、“气中血药”、“补中益气要药”之称;龙眼肉甘、温,有补益心脾之功,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当归补血养心,合本方中重用的黄芪即为当归补血汤,有补气生血之功;酸枣仁宁心安神,以上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益智宁神;本方使用大量益气补血药,有滋腻碍胃之嫌,故使用木香醒脾理气,可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炙甘草同为佐使,调和诸药之时又补益心脾。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纵观全方,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使气旺而益于生血,如是心脾得补,气血得养,现代医家应用归脾汤多用于治疗低血压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眩晕伴焦虑、抑郁等。该方止眩晕主要的机制有调整血压、抗抑郁、促进睡眠、调整神经系统、抗疲劳、促进造血、防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起到调整血压的作用。方中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具有抗焦虑作用。龙眼肉、酸枣仁、茯神有促进睡眠的作用。人参、当归、白术、酸枣仁、木香、生姜具有调整神经系统的作用。人参、大枣有抗疲劳的作用。当归可促进造血。木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检索得到归脾汤相关文献2267篇,经筛选纳入475篇,除治疗眩晕外,其他疾病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失眠,抑郁症,心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崩漏,过敏性紫癜等。
历代眩晕名方,承载历史的经验积累,经历数千年反复的临床实践,无一不是医家毕生临床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医家学术思想和理论特质的具体体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有待发现、发掘和整理,为今所用。运用文献检索、统计技术、药理实验、临床试验等多种方法,研究、开发和利用治眩名方,得出确凿的科学结论,证实其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其防眩治眩的作用,将更有利于拓展眩晕的治疗领域。
11参考文献
[1] 吴大正,曾兆麟,季敏,等.泽泻汤对实验性内淋巴积水的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3,7(2):103-106.
[2] 王利一,吕凡,黄魏宁.口服呋塞米治疗一期梅尼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4,49(08):54-55.
[3] 王立新,吴启南,张桥,等.泽泻中利尿活性物质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06):670-672.
[4] 陈敏珠,张毅.白术的利尿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60(01):23-25.
[5] 王瑞雪,刘妍,张树峰.泽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08):103-105,112.
[6] 亢峣.杞菊地黄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梅尼埃病42例[J].陕西中医,2007,28(06):681-682.
[7] 周岚.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理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04):735-738.
[8] 付振,张念平,时晓东.等.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06):178-179.
[9] 段保亮.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0):1358-1360.
[10] 晁志,马丽玲,周秀佳.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01):11-12.
[11] 马爱翠,杨雪,姜莹,等.海洋平肝潜阳中药石决明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Z2):135-137.
[12] 王艳.川牛膝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83-84.
[13] 李娜,丁伯平,黄华,等.钩藤碱阻滞钙离子通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09):1073-1076.
[14] 陈孝银,汪学军,叶开河.天麻钩藤饮对SHR血清Ca~(2+)浓度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01):68-72.
[15] 刘慧,刘仲华,张盛.杜仲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08):12-18.
[16] 刘迎辉,潘博涵.引血下行化痰逐瘀降压牛膝方对痰湿壅盛高血压大鼠尾动脉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162-164.
[17] CHEN Z,SU Y,LAU C,et al.Endothelium-dependent contraction and direct relaxation induced by baicalenin in rat mesentericartery[J].Eur J Pharmacol,1999,374(1):41-47.
[18] 陈乐生.桑寄生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2000,21(11):520-521.
[19] 苗果芳,白乌仁托亚.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5):51-52.
[20] 袁昌文,谈友芬.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02):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