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初中微作文教学方法
2018-01-18钟艳
钟艳
摘 要:互联网发展至今,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青少年借助智能手机的普及融入到生活与学习中,推进了微时代的进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尝试进行微作文写作训练实践积累,实现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的能力的双重提高,由“微”入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 写作训练 微作文
一、微作文的教学背景与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批新的传播媒介迅速崛起,学生在知识获取和拓展眼界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信息无孔不入,爆炸式的输出对中学生而言,无疑是削弱了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同时更是对初中生语言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时代下,写作形式的特点是用时少、内容集中、篇幅短小、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写作训练在课堂上随时可以进行,方便了大家研讨,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会有大幅的提高,通过交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选择阅读教学中合适的的题材,进行微写作训练,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用三言两语或百八十字,进行各类题材的微写作练笔。长期积累,系统训练,使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全面提升。[1]
二、微作文的教学目标
微作文的基础在于语言运用与技巧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构筑牢固的写作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筛选词语、理解含义、积累巩固、充分训练,并让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揣摩深刻、精辟、优美的语句,分析领会作者行文用意,以此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写作训练中将学到的技巧加以应用;要能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将学生的关注力引到文本的某种写作手法上,使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并能使学生借鉴这种手法进行写作;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悟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以学生为本,通过微写作训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对个人、生活、社会的思考,增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获得更丰富的人文体验。[2]
三、微作文教学的训练实践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的基本材料。”微作文训练便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可以同时夯实语言文字的基础,又可以全方位、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1.仿写性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这样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广泛地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通过对教材中典型作品的研究,从字句的训练入手,逐步进行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修辞运用、材料组织、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个性化训练。围绕微作文的特点,注重句子到片段的写作训练梯度。
学习了朱自清《春》,对精彩片段让学生朗读背诵并与其进行讲解赏析,学生们在此基础仿写的习作也有精彩的片段,比如有位学生这样描写春雨:
四月的小雨是希望,淅淅沥沥三两天。你看,她像母亲的轻柔的发丝,在她的宠爱下,孩子们撒欢儿一样在泥泞的小路上蹦蹦跳跳,你追我赶。杏树上的花骨朵儿口渴似的贪婪的吸吮着,田间的一些焦急的小草儿也长出绿芽。傍晚时候,空气洗的干干净净,在乡下,小路上,地里劳作后的农民们,身着雨衣,三五成群,散步似的哼着小曲儿,仿佛忘了一天的辛勤,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亮起昏黄的灯光,迎来了一片静谧祥和的夜。
由此可见,通过对《春》的仿写,学生不仅更加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而且深入掌握了写作的角度(顺序)、修辞的运用等技巧,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能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获得愉悦的体验,这种愉悦感能够激发写作的意愿与热情。
2.自由性训练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来提高,自由性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正如身体知道如何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呼吸一样,它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地去体验和思考自然、社会、人生,抛弃对写作的束缚,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意愿,接受和表达,思维在不经意间找到通向灵感的道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懂得了,写作的根本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微作文需要对对象进行更微观的观察、思考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自己的特色:“那片绿色的杨树林,好似一个大帐篷。走进去,阳光像镜子打碎了一样,变得零零碎碎。许多鸟儿,也奏响了音乐:那歌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比赛似的;来到麦田间,眼前无边无际,一眼望不穿,我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阵阵风刮过,它就激起绿色的浪花。它又好像喝醉酒似的,东跌西撞。”这是笔者初一学生的练笔,如此细致的感受,只有山村孩子才有体会。
生活处处是语文,“眼处心生句自神”。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微作文训练。
3.搭建微作文分享及反馈平台
在教室构建微作文分享专栏,分类别,定期展示。学生写微作文,内容丰富多彩.通过个体自选群体的選择,根据风景描写、人物画廊、心理旅行、情感世界、时事评论等内容,对其进行分类、组装和装订,形成一种特殊主题的微观构图选择和展示结果。分享。抓住机遇,引导形势。利用课堂和教材中的“范例”,可以促进学生从规范训练到自觉写作的习惯,促进学生从模仿写作到欣赏写作的提升和飞跃。 重评价,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价和纠正活动,加强自我修改、互动评价、小组研究、教师指导等各种评价方法的交互作用,不仅纠正了学生评价和批改的态度,而且掌握了各种评价方法。它还为学生提供了修改文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加深沟通,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提高写作水平。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园网络等媒体及时分享优秀的学生作品,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真正做到“微言大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经过长时间微作文的写作训练,在学生写作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随着优秀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也为初中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宁娟.挖掘课内素材,拓展课外阅读[J].学周刊(下旬刊),2015,第12期.
[2]陈岩.生态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