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支点”探析

2018-01-18戴璐

江苏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支点阅读教学

【摘要】语言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见语言文化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支点”之一。教师与学校可从汉字文化、融合性阅读教学以及社会资源三个方面,探寻校内外有效“支点”,从而进一步深化“支点式学习”的研究,融通校内外资源,逐步明晰新时代语文阅读学习的目标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学习“真”的发生,使教师“真”的成长。

【关键词】支点式学习;语言文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31-03

【作者简介】戴璐,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

在“本真教育”理念引领下,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直着力于开展以“支点式学习”为核心的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存在某些动态生成、具有结构化特征的“支点”。在不同学习内容、不同的教者、不同的学习者中,“支点”更呈现多样化特点。语言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支点”之一。关注语言文化教育有助于师生扎实开展支点式学习,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并把握关键之处,并以此采取适宜的学习方式展开语文学习活动。下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语言文化视角下的三项有效“支点”。

一、汉字文化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汉字文化便是突破这一核心内容的有效“支点”。戴汝潜先生认为,“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汉字的识字过程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认识汉字本身,而且在认识、书写、理解的过程中,伴随着综合开发智力、吸纳人文、学养伦理、丰富情感等种种教育活动,成为完整的素质教育过程。”在苏教版二上《登鹳雀楼》的识字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师:(课件出示“雀”)猜猜上面是个什么字?(出示“小”的小篆,楷体简体字标红上部的“小”)

生:“雀”的上面是一个“小”字。

师:你真会观察!

师:下面的偏旁读作“zhuī”。(课件出示“隹”的小篆)这是隹的古文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我觉得它像只鸟。

师:你有一双慧眼!“隹”的本义就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合二为一(小篆动画),就组成了“鹳雀楼”的“雀”,猜猜看“雀”的意思是什么?

生:小鸟。

师:请联系生活,用“雀”组个词。

生:麻雀。

该教学片段以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将“雀”背后的语言文化进一步具象化,利用表征(图画、词等)来引导儿童思考和表达“雀”的形与义的关联,更好地引导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

师:和鸟有关的偏旁还有什么?

生:鸟字旁。

师:是的。瞧,找找看这三个词里面藏着几个鸟字旁的汉字。(课件出示:乌鸦、海鸥、杜鹃)

生:我找到了“鸦”“鸥”“鹃”。

师:找得对。能再读读这些词语吗?

(生读。)

师:读得真准确,而且很有节奏感。请你带同学们读读,每个词读一遍。

(生带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聯系古文字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书空“雀”。

师:(范写讲解“雀”)上下结构,撇划舒展,四横间距匀称。

该教学片段将“鸟”与“隹”进行对比,与苏教版二下《识字8》中的字词结合,对教材进行整合,引入新知,帮助学生掌握同类型字的学习方法,扩大识字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和对语言文化的兴趣。

二、融合性阅读教学

语言文化教育不应仅限于语文教材,而要走向更广阔的领域。笔者在个人课题研究中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地方课程相融合,提出了“融合性阅读教学”的主张,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入课外素材服务于课内阅读,尝试在一定范围内融通国家、地方和学校(校本)三级课程体系。“融合性阅读教学”尊重儿童的自主与个性,注重濡染与实践,笔者以其为支点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践探究:

1.在课内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较多,但目前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对其认知不易形成一定体系。古诗词教学若仅仅停留在读背层面,将不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其实,这一系列教学内容可拓展为班本课程或校本课程,使其转化为语言文化教育的鲜活素材。

笔者以苏教版二上《练习7》中的“二十四节气歌”教学内容为基础,渗透民俗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学科内容,进行了班本课程的开发。从清明节气的三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入手,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清明前后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化,配以古诗句、农谚等的诵读。然后,邀请对“上巳节”和“寒食节”有所了解的学生讲故事,引出荡秋千、踏青等传统民俗活动。最后,从美学角度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为当时即将到来的清明假期提供生活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此,笔者所带班级逐渐形成了节气课程,这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笔者曾负责一个二年级班级一学年的“地方课”教学工作。在此期间,笔者以纪录片为载体,进行融合性阅读教学的尝试,利用这一自由开发课程的契机,选取了一部央视经典纪录片——《话说长江》,带领学生从神奇的长江源头到壮观的入海口,饱览长江的整个风貌:

(播放第十四集《洞庭天下水》部分)

解说词:洞庭湖里的君山原先也叫洞庭山,洞庭湖就是因洞庭山而得名。

师:看看图片,这君山像什么?

生:君山长得像个小馒头。endprint

师:你关注到了它的形状。谁还能从其他方面说说?

生:君山上面树木茂盛,远远看上去好像一颗绿宝石。

师:你不仅说到远眺君山时所看到的大致形状,还观察到了山上树木的绿意。观察得很仔细,而且想象合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这山这水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解说词: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看作是银盘中的一枚青螺。他曾写过这样一首美丽的诗歌——

(出示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学生跟读)

师:瞧,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和君山分别像什么?

通过视频画面与古诗对照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于洞庭湖本身的情况能够直观了解,而且渗透比喻句的语用训练。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更加有效地对该诗有了整体感知。等到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正式在教科书中学习《望洞庭》一诗时,便能生动地感悟“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韵,进一步诵读、背诵并用自己的话理解诗的意思。整个教学范畴涵盖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并有选择性地将课内阅读教学穿插其中,为打通三级课程体系间的壁垒提供了可能性。开展支点式学习,学生乐学、会学,学习真的发生了。

2.在课内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经过了纪录片的熏陶和积累、班本课程的示范,学生间逐渐形成了多个自发的语言文化学习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识字到阅读分享,从旅行体验到人生思考,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得到了提升。

以笔者所教班级设立的“学生讲坛”为例,学生为主导,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学生团队引领班级开展各类主题性学习活动。其中,李静姝同学利用节假日去到了位于江苏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回来后结合自己的观察,带领团队策划了一期丹顶鹤主题汇报,并做“小老师”执教苏教版二上《美丽的丹顶鹤》一文。这一尝试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深入体会了“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等处所描写的丹顶鹤的姿态美。教师则成为平台的引导者与维护者,在学生遇到困惑时适时点拨,创造性地布置作业。

在融合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跨学科阅读教学,更加强调融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寻求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课本,挖掘语言文化教育中零散、易被忽视的素材,特别是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部分,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主观能动性。

三、社会资源

面向语言文化教育的社会资源中,博物馆及其志愿者是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担任南京六朝博物馆文博解说志愿者为背景,进行“社会资源”为支点的案例分析:

1.文物资源的运用。

每日晨读诵诗中,学生在读到《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时,因为没有生活体验可以参考,紛纷表示对“屐齿”一词不理解。笔者出示一组六朝博物馆文物的照片,图中呈现的是馆中负一楼“六朝帝都”展厅中的一组木屐,并为学生讲解了谢灵运发明“谢公屐”的故事,引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

在此案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屐齿”的字面意思,更直观感知到了“木屐”的实用价值,懂得“木屐”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可见,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源为古诗词的学习提供了实证性和趣味性的“支点”。因此,语言文化视角下的支点不一定局限于校内,还可以走出校园,而教师与志愿者角色的结合也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一种趋势和潮流。

2.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并不局限于教育系统内,而应在跨专业、跨领域等方面均有效地合作,实现共赢。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于2017年初同六朝博物馆合作开发“六朝文化进校园”项目。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等6所学校的历史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跨领域合作,共同备课,钻研教材,开设“小石榴课堂”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走进博物馆的实习机会。师生、学校和博物馆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共赢,该项目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博物馆社教功能提供了新渠道。在担任六朝博物馆志愿者期间,笔者参与了三位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小解说员的实习考核,体会到真正使学生走出校园的重要性。将馆内藏品、地方历史文化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教学相长,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等多学科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而迅速地提升。

语言文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支点式学习为媒介,帮助教师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真正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引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汉字文化、融合性阅读、社会资源等,逐步明晰语文阅读学习的路径,学会学习;在支点式学习中,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看得见了,教学的黑洞也逐渐会敞亮起来。从而,融通校内与校外各种“支点”,真正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帮助教师逐步生长语言文化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引领学生走向语言文化学习的新高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支点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