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2016-12-20陈海华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文化个性化

陈海华

摘要:结合诸多英语文学著作对比校验,许多作家都会利用时代背景、神话典故、词汇套用等方式,进行相关人物角色命名,同时更可以发挥出生动化描述人物形象、预示延展故事结局的功用。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集中化探讨解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各类人物名称下的语言文化,希望为今后我国系统化学习英语文化、社会环境和语言表达技巧,提供丰富的指导性线索。

关键词:英语文学;人物名称;语言文化;个性化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称定义结果,都蕴藏着作家深刻的创作动机,即着重表现人物基础性性格特征、社会等级层次,特殊情况下还可为角色最终结局埋下伏笔。须知英语文学史中诸多文学佳作,都有着跨时代意义的角色名称,透过这部分命名内涵逐步透视解析,便有助于读者愈加深入地掌握相关文学作品主旨并学习当中独特的语言文化。

一、神话典故和前期专著中人名的合理引入

英语文学之所以得到系统化革新发展,主要就是因为得到古希腊神话和圣经内部思想源泉的支持,包括英国莎士比亚等诸多知名作家,代表著作之中必然蕴藏着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原型,目的便是借助相关神话将个人中心思想予以暗示性表达。就像是德拉科Draco,在拉丁文之中的含义为龙,不过希腊神话常有龙蛇不分之嫌,所以作者在此暗喻德拉科为十足的蛇;再如赫敏Hermione,这类名字主要受到希腊神话中的神使Hermes名字启发,用来表现著作中角色的高端智慧形象。

再就是一些前期知名的文学专著,同样给日后英语文学创作,提供了完善且多元化的人名定义启示。就像是英国18世纪启蒙运动期间,有位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便在其长篇小说著作《阿美丽亚》之中,将主角Amelia描述成为一类温文尔雅、逆来顺受、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形象;而持续到19世纪,又有一位小说家,名为萨克雷,其著作《名利场》之中同样有一位叫做阿美丽亚的人物,不管是生活背景或是身心发展特征,都和前个《阿美丽亚》作品中的主角有着共通之处。

二、人名设定期间相关词汇的灵活引入

许多文学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环节中,都会引入既有词汇或是适当修改,便设定为相关人物的名字。

就像是英国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一般,其在文学作品《天路历程》之中便借助寓言方式将当时英国王政复辟社会背景予以生动化演绎,目的是针对当中各类贵族不端的思想和行为加以批评。其中,包括基督徒(Christian)、忠诚(Faithful)、希望(Hopeful)、仁慈(Mere)等角色名称,代表的是一些品行端正的人物形象;而诸如恨善法官(Judge Hate-Good)、淫乐先生(ML Love-lust)等名字,则多被描写为一些性格偏激且素质低下的人物。

又如美国女作家Kristin Hannah便在传承前人优质化传统基础上,于21世纪初级阶段创作出代表作《Angel Falls》,其中核心角色Julian True,年轻时行为放荡并且成功邂逅了他的真命天女,但是其婚后生活并不是十分美满,开始沉溺于每日华丽且虚假的好莱坞明星生活之中。即便是这类角色名字被定义为True,但是他和世界的平凡人并无太大区别,始终不敢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和生活状态,这里引入的词汇原有含义(真实),恰巧和作者暗讽世人爱慕虚荣的理念形成鲜明化对比,同时又阐述了当时社会和每个人内心原本真实的一面。这类暗讽类英语语言文化表达形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人的瞩目和潜心阅读。

三、配合谐音等规则进行人物名字创造

首先,包括同音、新造字等,都可以成为文学著作中角色名字创造的指导性线索,毕竟这类方式和词汇直接套用途径相比,会显得稍微隐晦和神秘一些。如莎士比亚便在其著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之中创造约翰·福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这样的人物名字,其中“Falstaff即”由“false stuff”转化而来的谐音表达形式,原有词组含义即为“假货”,这样就使得一位表面上品格高尚和有勇有谋,内心胆小无比且自私自利的矛盾类人物形象,予以鲜活地刻画。

其次,为了令文学著作中的人物性格愈加丰富,赋予阅读观赏人群愈加深刻的体验效果,某些作家便开始决定设计出利用多个词汇进行人物命名的方法。就像是爱尔兰编剧谢丽丹,就在其代表作《造谣学校》之中勾勒出斯尼维尔夫人的沙龙场景,其中斯尼维尔夫人(Lady Sneerwell),主要是由sneer和well两类词汇融合形成的,须知两类词汇分别表达冷笑和擅长的含义,如此便将一类成天无所事事又喜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形象,予以成功化塑造。

最后,除了上述常见的人物命名方式之外,一位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便在其代表性著作《隐身人》之中,配合匿名表达方式“他”指代长期遭受歧视的黑人群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阶段文学著作中出现的角色名称,都清晰地刻画着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更蕴藏着诸多创新型语言文化、神话典故、宗教信仰等多元化内涵。之所以发生这类现象,主要是因为许多英语文学作者,在进行不同角色名字创造期间,都会自然地引入一些神话故事背景、或是套用相关词汇并进行谐音创字,使得特定人物性格和形象得到生动化地塑造。长此以往,映射出社会生活诸多状况,令后世广大阅读者能够深入性地掌握英语文化和语言改革发展历程基础上,愈加高效率地学习英语综合化表达技能并令自身人文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锦锐.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9):140-169.

[2]张丁丹.中英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含义及互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7(30):122-137.

[3]王晓蕾.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J].学园,2014,39(33):120-164.

[4] 张小南.英文小说中人名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05):114-125.

猜你喜欢

英语文学语言文化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
高职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
英语文学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