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到“实践”: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
2018-01-18倪建斌
【摘要】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不仅要有蓝图,更要有行动。在打造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太仓实小开展课例打样,从实践中寻找深度学习课堂的样本;研制标准,让教师的教有参照;最后不断打磨精进,使深度学习的课堂在生长中走向完善。
【关键词】课例打样;研制标准;打磨精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09-03
【作者简介】倪建斌,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江苏太仓,215400)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不仅要有蓝图,更要有行动。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如何评价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我们依托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课例打样,提炼深度学习的课堂特征
在打造深度学习课堂之前,我们对深度学习做了文献研究,而文献中的深度学习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过于凝练,不利于指导实践。教师眼中的“深度学习”应是真实可感的、源自课堂的。
于是,我们开展深度学习课例打样活动。结合课例,重点研究“课堂上是否发生了深度学习”“我是如何判断的”这样的问题。综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观察角度,形成属于本学科本年段对深度学习课堂的认识。我们以“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方式描述深度学习课堂的样子,如“不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结构的学习”“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是重复的、简单的记忆、模仿等低阶思维活动,是一种深度的思维活动,是举一反三的运用和创造,能质疑和批判”。
最终,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小学阶段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发现的探究,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创造,追求深度思维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积极的情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并通过生活情境解决问题。我们进一步强调深度学习课堂的要点:第一,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有边界的。深度学习不是一味强调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置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于不顾,而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第二,深度学习的课堂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面对挑战,表现出乐学、善学、会学,主动进行想象、联想、辨析、建构、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第三,深度学习课堂强调知识在问题情境中的运用。设计任务或引入现实问题,学生自然而然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实现“教—学—用”的转化。
二、研制指标,让教师的教学有参照
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教师眼中深度学习的标准各有侧重,这不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于是我们着力研究了深度学习的评价指标。
1.研制深度学习课堂评价体系。
通过观察项目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对深度学习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形成以“五大维度十五要素”为评价内容的“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五大维度,即深度、广度、自由度、公平度、效度,每个维度分出三个要素,并形成具体的“要素描述”。
深度,侧重评价课堂教学的知识与内容,包括问题探究的深度、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情感投入的深度等。广度,侧重评价知识、内容、资源的运用等,包括与学科特性相宜的广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与结合、与生活的渗透与结合。课堂教学的广度,意味着学习的开放、灵活、多元,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评价指标。自由度,侧重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包括情境的宽松度、选择的自主性、结果及表达的多元化。公平度,侧重评价教学过程、课堂组织。公平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前提,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基本保证,包括平等分配学习机会与资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差异化的支持与帮助,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予特别优待等。效度,侧重评价课堂教学的结果,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分为课程氛围的热烈或适宜、学生思维品质等素养的培养、完成或超额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2.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形成深度学习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改革评价机制促使课堂教学变革。
首先,确定课堂教学评价表改进的思路。(1)并非重新设计课堂评价表,而是从深度学习的特征出发对其进行改进。(2)评价指标化繁为简,评价对象可观察、可评估。(3)评价突出学为中心。
其次,突出学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整张评价表按照“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学特色”赋分。学生的学有“情感状态”“思维表现”“方法选择”和“学习成果”四项评价要点,每个评价要点细化为2~3条具体评价指标,直观描述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将“情感状态”要点描述为“学生能进入情境,专心听讲,深入思考”“学生积极发言,有持久的关注和情感投入,体验到成功和愉悦”“绝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时间充裕,方式多样,个人与伙伴、个体与群体之间充分互动”。指导教师从学生的专注度、注意时长、合作方式、情绪变化、情感投入等方面逐一评价,既便于观察执行,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强化深度学习课堂的特征。課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描述充分体现深度学习课堂“自由”“开放”和“分享”的三大特征。将“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5个“度”具体化为19条易观察、易评价、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以“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若干评价指标为例。第一条“对教材理解准确”,我们增补“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并进行适宜的拓展”,突出深度学习课堂深度与广度的要求;第二条“问题的设计有明确的指向性,且具有开放性,有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思维具有挑战性”突出了深度学习课堂“开放”的特征要求。
三、反复改进:深度学习课堂的打磨精进
如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实践中来的概念,我们再次将之放到实践中去,开展主题研讨,寻找深度学习发生的策略。我们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已有的认识进行补充与调整,使深度学习的课堂趋向成熟。从课程建构视角看,我们明确了“学科+”课程整合、生活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两条路径;从课程实施视角看,我们形成了深度学习发生的策略,推动了深度学习课堂的落地。endprint
1.在综合运用的项目设计中催发深度学习。
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极关键的一环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引入生活化情境,设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实践任务,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层级的体验。例如:教学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小制作”时,教师给出“购买两件同学的作品装饰教室”这一综合项目。学生马上极尽所能,详细介绍自己的小制作,不仅超越了一般的介绍,还详细说明作品的实用性、美观性等。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综合任务——说服别人选择自己的小制作装饰教室。如此便形成了“学以致用”“学用互通”“用中悟学”“学而创用”的课堂形态。
2.以激发情思作为深度学习发生的指标。
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学习。伴随积极的思维,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我们明确提出“不能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更要把激发学生情思作为目标”。
我们通过大量听课评课发现,激发情思需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辨析、建构、归纳,提高思维品质。例如:“创世神话”主题阅读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国、印度、伊朗、希腊等国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比较阅读,发现共同点。通过比较,学生打破了对原有中国创世神话的认识,形成了新的认识。
3.帮助学生经历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深度学习的课堂,既强调学什么,又强调怎么学。怎么学,包括对学习内容整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实践策略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程序性知识,就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推进深度学习,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方法,使用方法。分享与合作,是改进个人学习成效,强化相互协同,促进深度学习的条件。“学中悟法”“分享表达”“小组合作”是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例如,“菜单”主题课程中,教师让学生设计菜名。学生首先分享设计菜名的方法,然后合作完成設计任务。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自成果。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吸收同伴的创意,改进自己的菜名,从而设计出更好的菜单,且掌握“分享表达”的学习方法。
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旨在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我们以课堂教学的实践视角认识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其特征以及实施策略,努力研究“亦深亦广”的深度学习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