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荠豆瓣汤
2018-01-18丁东
丁 东
小时候,老家江南沙上流行一句老话,“三天弗吃腌荠汤,脚里酥汪汪”,意思是假如三天没有吃到腌荠汤,一个人腿脚乏力,走路都没劲。
腌荠豆瓣汤,究竟是什么“东东”?竟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其实不过是一道沙上人家简单而又朴素的家常菜。仲夏时节,夕阳落山了,孩子们早早地在场院摆上桌凳,盛好饭菜,等收工回来的大人晚餐。串门的邻居问:“吃的啥呀?”“呒啥吃,腌荠豆瓣汤!”“介有铜钿啊?吃腌鸡还说呒啥吃!哈哈哈……”口音的缘故,“腌荠”听起来与“腌鸡”或“野鸡”同音,实际上与“鸡”并不沾边。这一问一答,问者明知故问,答者一本正经,其实谁心里都清楚——那年月家家都一样。问一问、答一答,既打趣又自嘲,图的是穷开心,抑或“革命的乐观主义”。相对富裕的南片人也常拿这事开涮沙上人。
腌荠豆瓣汤,其主要成份是“腌荠”和“豆瓣”。腌荠,也有称“盐齑”,实际上就是腌制的菜梗、菜叶;豆瓣,由蚕豆浸泡至发胀后剥皮而成。在上世纪经济困难时期,那挣工分的年代,沙上普通农家除七月半敬奉祖宗、过春节准备年货,买点鱼肉荤腥,一年到头难得上街买菜。为节约开支,平日里搭饭的菜都出自自家菜地,地里长什么吃什么。蔬菜伏缺期或农忙季节,为避免搭饭菜断档,普通农家都要准备足够的腌荠或咸瓜,以备不时之需。秋收时节,地里头的草头、芥菜、大头菜、雪里蕻长成了,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菜。腌制咸菜的工艺说复杂也并不复杂。首先,将这些菜洗净、切碎、晒干。这一段时间,农家宅院的屋檐下、院子里晾晒的各类菜叶随处可见。晒干后的菜叶拌盐装进大缸、坛瓮,或用脚踩、或用棒槌填、或用扁担头压,尽力压实压结。为追求腌荠的品质,大多用脚踩。壮年男子,气力大些,卷起裤管,光脚站缸里。铺一层菜叶,撒一层盐使劲踩,直踩得菜叶青汁淋淋,踩实一层,再来一层。若是有脚气便当了腌荠的调料,往后自己吃或拿到街上卖,眼不见为净。现在想来,多少有些恶心。缸满了,再压上一两块石头。这种腌制的方法,称“水踏腌荠”。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腌制方法叫“干腌荠”,品种有“大头菜腌荠”、“芥菜腌荠”、“雪里蕻腌荠”等。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大头菜腌荠”,将大头菜的根块和茎叶分别切细、晾干,放入适量的食盐,装进坛子,在坛口盖上稻草,封上泥巴,确保密封,不漏气,以防变质。然后,将坛子倒扣在墙角的泥地上,半年左右即可食用,保存数年也无妨。还有一种“手揉青腌荠”,一般选用雪里蕻菜。将雪里蕻拣净切碎,置于盆中,加上细盐反复揉捏,只需间隔个把时辰,就可水淋淋地捞上一把,洗净下锅了。“手揉青腌荠”的妙处,在于色味俱佳、食用及时。也许是嫌等半年时间太长,普通农家倾向于“手揉青腌荠”和“水踏腌荠”。“水踏腌荠”隔段时间从缸里捞起来,菜叶黄灿灿、香喷喷,将汁水挤干、切碎,脆生生的,入锅加水煮开,再倒入适量的豆瓣,无需任何调料,盛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这豆瓣里的氨基酸分解游离出来,与腌荠融合,形成特有的自然之鲜,吃到嘴里咸丝丝、酸溜溜、鲜笃笃,一股热量从头到脚直透心脾。腌荠豆瓣汤咸中带鲜带酸的口味,也正适宜天气闷热、食欲不振的时节开胃佐餐,因而特别下饭,尤其是就着一半麦粞、一半白米的干饭,简直是绝配。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肚里没有油水,一个壮劳力就着腌荠豆瓣汤,一顿吃半淘箩麦粞和米的干饭不是没有可能。同时,腌荠中所含的盐分,对夏天流汗过多也恰好是适当的体能补充。当年,沙上人家,谁家都有一缸或几坛“腌荠”,这似乎成为勤俭持家的一种标志。
现如今,腌荠豆瓣汤这道家常菜很少吃得到,原因在于生活水平提高了,腌荠和豆瓣不常见,即使偶尔吃到,也似乎并不是当年那个味道。不少人家拿腌荠烧红烧肉,那是害怕发胖的一种时髦吃法,肉在腌荠里红烧,肥而不腻,别有滋味。
有句话说,“好吃的东西都在贫困时”,此言极是。时代不断变化,食物更加丰富,但儿时记忆中的那碗腌荠豆瓣汤,却是挥之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