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禅茶文化背景钢琴演奏技法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2018-01-18杨明莉
杨明莉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0)
1 禅茶文化下的民族音乐钢琴演奏
1.1 禅茶文化与钢琴表演
禅茶文化作为将喝茶与修禅合为一体的文化,是以修身养性为主的修为文化。从采茶、洗茶、泡茶、端茶及敬茶的各类事项中,体会到茶文化的精髓。近年来,禅茶文化逐渐普及,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都开始注重对身心健康的培养,过起了禅茶的“茶系”生活。在现今功利主义浮躁心态逐渐占据人们的精神世界时,音乐演奏者们也开始受到外界影响,难以全身心的进行编曲创作及演奏表达。基于此,音乐导师们开始将禅茶文化应用在音乐演奏中,培养学生修身净气的茶道精神,促进演奏成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奏乐器的整体氛围之中,激发演奏者在演奏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钢琴作为民族音乐中应用最广的旋律类乐器,在禅茶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更注重演奏时的真情实感,而非“审美意义上的表演形式”。
1.2 微时代下的民族音乐
在微时代流动性、瞬时性和迷你性的传播方式之下,民族音乐的钢琴演奏也更加注重突发式的情感表达以及长久式的情感时效。一方面,如何在“微时间”内直接让观众看到钢琴音乐演奏的情感转换以带动观看者的情感共鸣,必须结合文化热点,以多音阶的演奏技法及多和弦转换的声调律动,在短时间内给听众带给某一特殊针对性情怀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微时代下的信息媒介及音乐演奏流行因素变化太快,能够让人们记住的时效性也较短。为了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庞杂微信息下,让观众在脑海中牢牢记住民族音乐的钢琴演奏,必须以禅茶的心灵相通作为借鉴,加强微时间内的情感共鸣。多选取民族性内格局较大、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转变的事物意识或文化情感作为代入点,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听完演奏后,长时间在脑海中不能忘怀,以提高微时代下民族音乐钢琴演奏所带来影响的时效性。
1.3 禅茶下的技术性情感
在学习和渗透禅茶文化的过程中,并非每一次都能够直接把握到听众的神经,也并非演奏者的每一次演奏都能够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当情感表达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事物时,其情感被激发的敏感度便会下降,与之而来的便是技术性情感取代自发性情感的过程。禅茶的高级境界便是当心中浮躁无禅时,所作所为也已经被禅茶思路代替,不会因为浮躁而产生演奏时情感表达的失误。“技术性情感”指的是在演奏者的情感激发状态敏锐度降低,无法自发激起情感表达的时候,利用技术性的旋律语调和演奏技巧达到情感表达的要求。在听众的情感需求日益旺盛的微时代,民族音乐钢琴演奏开始对已有既定曲目进行二次编曲,以备演奏者状态不佳时的状况。在二次编曲时,将原有曲目的旋律细节及指法进行不影响整体曲风下的二次改动,例如在原有音节下增加重叠低音或多音,营造宏大的立体叠音效果。利用演奏的技术性原理,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假性情感表达”。
2 钢琴演奏技法的情感表达分析
2.1 音阶律动及情感转换
前文提到的“技术性情感”,从广义上说,便是利用钢琴的演奏技法,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表达。在技术性情感中最重要的演奏技法便是从音节律动的变换下完成乐曲情感的转换。乐曲引子部分到主题部分中高昂情绪到平静情绪的转换、不同声部下不同韵律的表达,都要靠音阶律动的熟练变换来完成。禅茶文化中四禅茶的“苦、静、凡、放”在音阶律动中可以用作“大调、小调、全音、半音”等技法。在对乐曲的背景文化与表达情感意向进行初步了解后,将禅茶文化融入其中,在禅茶文化下找到对应元素进行技法升级,以此来带动音乐情感的转换。通过熟练技巧性韵律转换的普及,民族音乐钢琴演奏在微时代下更加深入人心,甚至能够产生爆发式的群众情感共鸣。
2.2 自弹自唱与情感激发
钢琴作为旋律乐器,不同于萨克斯要用嘴吹奏,也不同于茶乡戏曲里的京鼓需要用力量敲击。钢琴仅仅用手指的技法便可演奏,因此是众多乐曲演唱者自弹自唱的首选乐器。并且,通过自弹自唱的演奏形式,钢琴从伴奏乐器变为主打乐器,演奏者在弹唱过程中更能够激发自身的情感表达。在禅茶文化中的“清”理念下,讲究演奏者在弹唱时的心无旁骛、物我合一,才能够摆脱周边因素的干扰,与音乐自成一体,在“真情实感”的自我情绪表达的过程中带动其他听众的情感。自弹自唱时注重禅茶文化的“以人为本”,以演奏者的情感激发为主体,关于钢琴演奏技法的部分要求相对来说更加灵活,更多的引导演奏者在弹唱时经过情感表达后的自我发挥甚至solo环节。
2.3 技法层次内情感需求
通过演奏者的“技术性情感”理论可知,提高演奏技法的同时,必须有足够多的演奏知识量来表达情感,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介于目前茶文化普及下各茶乡民族音乐的听众年龄范围的扩大,对钢琴演奏的技法要求也更高。民族音乐受众群体由中老年人不断下降到20周岁的年轻人。为满足大基数受众群体的喜好,以激发更多年轻人的情感共鸣,现阶段的民族音乐钢琴演奏突破了传统的“民族风”,加入了西方的乡村放克及蓝调音乐元素。通过西方元素的融入,将钢琴的八度演奏技法及手指的弹奏速度、节奏型都进行了改动变换,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流行民族风”。不同技法层次下对情感共鸣的不同激发程度,促进了民族音乐钢琴演奏技法在微时代下的多元化发展,并为其他乐器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3 禅茶文化在钢琴演奏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1 以茶行禅锻炼演奏指法
行禅指以步行的方式代替禅修,在禅茶文化中的行禅更多的指以行动上的练习来进行禅意感悟。以茶行禅,应用在钢琴演奏中,便是通过不断的练习钢琴的基本指法,在练习中获得韵律的情感表达。首先,将不同的指法分别加强练习,以提高指法的速度、控制力度,增强钢琴演奏的协调感。其次,将不同指法进行分组复合练习,提高钢琴演奏的基本功,通过指法的锻炼让手指形成肌肉记忆,促进演奏时的韵律和谐。只有在和谐优美协调的旋律中,才能够缓缓地营造意境,激发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也只有在动听的旋律下,才能引导听众的情感共鸣。综上,以茶行禅进行钢琴演奏的指法练习,作为情感表达的基础十分重要。
3.2 以茶悟禅提高视奏能力
钢琴的视奏能力在现场演出和即兴发挥时尤为重要。视奏能力不同于背谱,它是在拿到曲谱后通过基本的旋律模式和熟悉的指法特点后,能够快速直接弹奏出来的识谱能力。熟练的指法基本功是视奏能力的基础,而灵活的大脑思辨能力则是能否拥有视奏能力的根本。以茶悟禅,能够通过饮茶活动时的一系列既定过程,感悟天地自然、禅道法则。在悟禅的过程中,人的大脑经过道家、佛家的思辨能力引导,能够提高自身的识谱灵活度。对于先天右脑不发达必须看谱的演奏者,能够通过悟禅,提高思维专注力,从而提高记忆力,促进其识谱视奏能力的提高。在悟禅的过程中,还能激发自身对音乐演奏等各个事物的思考,提高自身的情感敏锐度。
3.3 以茶参禅升华演奏情感
参禅与悟禅并不一样,悟禅更多的是自己去领悟茶道禅意,而参禅则是通过“禅茶文化”来对他人进行心灵探究。简而言之,茶文化下的参禅是用以求证听众的真心实意以及听众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的文化。以茶参禅,能够更加深入听众的内心,辨别出他们在特定情感下的感动程度,以此来找到激发听众情感共鸣的旋律曲调。通过对听众喜好的把握,保持原有能够激发情感表达的曲风,优化对听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的旋律。在参禅中,不断升华演奏的情感表达及情感文化背景,提高民族音乐钢琴演奏在微时代下的格局与深度。
4 结论
通过行禅、悟禅、参禅等禅茶文化过程,钢琴演奏者的自身境界有所升华,其演奏时的精神状态及身心投入度也有所提高。禅茶文化通过对演奏指法的复合发展、视奏能力的协调提高,进一步升华了钢琴演奏时的情感表达,促进我国民族音乐钢琴演奏在微时代下的多元化发展。
[1]马子竣.朱践耳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创作理念与演奏技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冯源.绚丽技法的完美诠释——浅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技法的演进[J].艺术研究,2016(03):50-51.
[3]杨昕.论钢琴演奏“整体音色观”及其技法本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4):88-94+162.
[4]朱瑾.谈钢琴教学中读谱、演奏技巧与乐感的综合培养——以肖邦夜曲op.9-no.1作品教学为例 [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0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