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2018-01-18于萍
于萍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为AF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非瓣膜病性AF(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大约占房颤的一半以上[1],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而老年AF发生脑栓塞的比例更高,且所致脑卒中的症状更为严重[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并发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3]。因此对AF 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极其重要。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DE) 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目前为我国运用最广泛的新型抗凝治疗药物[4-6]。笔者采用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血瘀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6~80岁;病程2周~10年。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5~82岁;病程2周~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内科学》[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诊断标准[8],并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血瘀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表现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形态、间距绝对不规则的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及绝对不规律的心室激动。血瘀型标准: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兼次症: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兼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兼形寒肢冷;或兼两胁肋痛,善太息。舌脉: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50~85岁之间,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超出目标范围,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或合并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者,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规格:110 mg/粒)进行临床抗凝治疗,每次1粒,每日2次。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2 g,生地黄9 g,牛膝9 g,枳壳12 g,桔梗9 g,柴胡6 g,川芎9 g,赤芍12 g,桂枝9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煮,早晚2次服用,共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血凝参数、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从而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加重:临床症状加重,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无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终点临床指标
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TIA及脑栓塞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果见表3。
表3 终点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T及APTT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安全性评价
在服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非瓣膜病性AF(NVAF)多发于老年人,以心悸、胸闷、脉结代为主要表现。中医将非瓣膜病性AF归为“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是由气血阴阳亏虚或者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其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9]。常因邪气亢盛,或病情罹久,伤及气阴,累及于心,心脉不畅而成。中医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气虚,标实主要表现在血瘀[10-12]。故临床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选用治疗血瘀型NVAF的方药加减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以通心脉,当归、地黄养血和血,桂枝可温振心气以复心脉,桔梗、柴胡、枳壳升降相合调气机以利血行,甘草调和诸药,心气复而大主安,瘀血行则心脉畅,可显著改善房颤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达比加群酯治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病性房颤(血瘀型)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消化道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尽管现代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具有改善微循环、调节凝血和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13]。但在本研究中,在TIA及脑栓塞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未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明显异常,表明药物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采用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达比加群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李玲,罗晓丽,王红勇.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1997-1998.
[2] 韩瑚.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54-156.
[3] 韩晓霞,郭庆玲,冯巧飞,等.1例甲亢并发极快速型房颤患者的护理[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5):590-591.
[4] 赵向辉,耿清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药物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2):5-7.
[5] 王河.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122例[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0,38(4):558-560.
[6] 宋文奇,赵梦华,徐宝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3):138-140.
[7]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9] 吴丹丹,陈瑜,张腾.心房颤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6,33(5):108-110.
[10] 张丽,张志辰,郝颖,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15.
[11] 梁羡方,赵新军,谢绍洽,等.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心脏杂志,2015,27(5):560-564.
[12] 刘强,徐智,毛威.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60-362.
[13] 王秀玲,董左成.血府逐瘀汤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房颤动38例[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