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称性求解圆锥曲线高考题
2018-01-16孔湛琦
孔湛琦
对称性是圆锥曲线的重要性质,许多圆锥曲线问题,特别是高考中的圆锥曲线问题常与对称性有关.用好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往往能使问题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图1例1(2012年福建理)如图1,椭圆E: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1,右焦点为F2,离心率e=12.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8.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设动直线l:y=kx+m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与直线x=4相交于点Q.试探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M,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直线l含有m,k两个参数,直線l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m,k两个参数可以转换为1个参数.因为M为未知,加上点M(x1,y1)的两个参数就变成3个参数了,这样就给下一步的求解带来很大困难.大家知道椭圆E与直线x=4都是关于x轴对称的,满足条件的点M若存在一定在轴上,即M(x1,0).这样3个参数就变成两个参数,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图形的对称性,简化了运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解(Ⅰ)椭圆E:x24+y23=1,解题过程略.
(Ⅱ)由y=kx+m,
x24+y23=1,消去y得(4k2+3)x2+8kmx+4m2-12=0,因为动直线l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x0,y0),所以m≠0且Δ=64k2m2-4(4k2+3)(4m2-12)=0,
化简得4k2-m2+3=0(*).
此时x0=-4km4k2+3=-4km,y=kx0+m=3m,所以P(-4km,3m).
由y=kx+m,
x=4,得Q(4,4k+m).
椭圆E与直线x=4都是关于x轴对称的,满足条件的点M若存在,M点一定在轴上,即M(x1,0),则MP·MQ=0对满足(*)式的m,k恒成立.
因为MP=(-4km-x1,3m),MQ=(4-x1,4k+m),由MP·MQ=0得,
-16km+4kx1m-4x1+x21+12km+3=0,整理得4(x1-1)km+x21-4x1+3=0(**).
由于(**)式对(*)式的m,k恒成立,
所以4x1-4=0,
x21-4x1+3=0,解得x1=1.
故存在定点M(1,0),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图2例2(2015年四川理)如图2,椭圆E:x2a2+y2b2=1(a>b>0)的离心率是22,过点P(0,1)的动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当直线l平行于x轴时,直线l被椭圆E截得的线段长为22.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与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QA||QB|=|PA||PB|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此题系2015年四川理的压轴题,属于高难度题目.此题也曾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次考试题,得分率很低.很多同学的困难在于一是不知道|QA||QB|=|PA||PB|如何转化,二是Q点的坐标不知道导致参数过多不容易操作.事实上,椭圆E与直线AB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满足条件的点Q若存在一定在y轴上,即可设Q(0,y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则A(0,2),B(0,-2),
由|QA||QB|=|PA||PB|,有|y0-2||y0+2|=2-12+1,
解得y0=1或y0=2.
所以,若存在不同于点P的定点Q满足条件|QA||QB|=|PA||PB|,则Q点的坐标只可能为Q(0,2).剩下的只需验证Q(0,2)对任意的直线l,均有|QA||QB|=|PA||PB|即可,即只需验证kQA+kQB=0,问题就简单多了.
解(Ⅰ)椭圆E:x24+y22=1,解题过程略.
(Ⅱ)椭圆E与直线AB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满足条件的点Q若存在一定在y轴上,即可设Q(0,y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则A(0,2),B(0,-2),
由|QA||QB|=|PA||PB|,有|y0-2||y0+2|=2-12+1,
解得y0=1或y0=2.
所以,若存在不同于点P的定点Q满足题设条件,则Q点的坐标只可能为Q(0,2).
下面证明:对任意的直线l,均有
|QA||QB|=|PA||PB|.
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上可知,结论成立.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
联立x24+y22=1,
y=kx+1,得(2k2+1)x2+4kx-2=0.Δ=16k2+8(2k2+1)>0,
所以,x1+x2=-4k2k2+1,x1x2=-22k2+1.
kQA+kQB=y1-2x1+y2-2x2=k-1x1+k-1x2=2k-x1+x2x1x2=2k-2k=0.
所以∠QPA=∠QPB,从而|QA||QB|=|PA||PB|.
故存在与P不同的定点Q(0,2),使得|QA||QB|=|PA||PB|恒成立.
其实对称性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定值,定点问题,圆锥曲线的很多问题都与对称性有关.
例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理)已知A是椭圆E:x24+y23=1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NA.endprint
(Ⅰ)当AM=AN时,求△AMN的面积;
(Ⅱ)当2AM=AN时,证明:3 分析(Ⅰ)如果无法求出kk>0的值,就无法求出△AMN的面积;如何求出k值,运用对称性可知直线AM的倾斜角为π4,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解(Ⅰ)设M(x1,y1),则由题意知y1>0.由已知及椭圆的对称性知,直线AM的倾斜角为π4,又A(-2,0),因此直线AM的方程为y=x+2.将x=y-2代入x24+y23=1得7y2-12y=0,解得y=0或y=127,所以y1=127. 所以△AMN的面积 S△AMN=2×12×127×127=14449. (Ⅱ)略. 例4(2013年重庆文)设双曲线C的中心为点O,若有且只有一对相交于点O,所成的角为60°的直线A1B1和A2B2,使A1B1=A2B2,其中A1、B1和A2、B2分别是这对直线与双曲线C的交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233,2] B.[233,2) C.(233,+∞)D.[233,+∞) 分析尽管此题是一道选择题,但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办法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不知从何处入手.但是如果心里装着圆锥曲线的对称性,题目就不难解决了.易知A1B1=A2B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满足题意的这一对直线也是关于x轴(或y轴对称).由题意知有且只有一对这样的直线,故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渐近线的倾斜角θ的范围是π6<θ≤π3,即33 本来到这里此文就该结束了,但恰逢2017年高考结束.当笔者第一眼见到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理第20题时,第一感觉是“又见圆锥曲线的对称性”. 例5(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理)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四点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点在椭圓C上. (Ⅰ)求C的方程; (Ⅱ)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分析尽管(Ⅰ)不是很难,但是确是奠基步骤,有的考生就是因为不能求出椭圆的方程而导致整个题目无法得分.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断定4个点中哪3个点在椭圆C上.事实上P3、P4关于y轴对称,根据椭圆的对称性P3、P4一定在椭圆上(因为若不在,将不会有3个点在椭圆上).然后就可判定点P2在椭圆上,而点P1不在椭圆上.有了这样的判断就很容易解决了.C:x24+y22=1,解题过程略. 以上几例充分说明对称性不仅是圆锥曲线的一条重要性质,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其实关于圆锥曲线对称性的应用还远不止这几例,只要我们有一个对称性的意识,心里装着对称性,就能发现其中之规律,让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应用发挥出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