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2018-01-15王慧晶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护理配合

王慧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辅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配合。对照两种护理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1.35±0.3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59±0.73)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8/38),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实行后路内固定手术,予以手术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胸腰段骨折与脱位是临床比较多见的创伤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胸腰段脊柱损伤主要是T11-T12至L1-L4节段脊柱出现骨折或脱位。研究表明,在胸腰椎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超过50%[1]。治疗此种疾病,多通过手术方法。而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护理配合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确保手术效率。本文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30.4±10.3)岁。压缩骨折16例,爆裂骨折14例,骨折脱位8例.不全瘫29例,全瘫9例。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17-62岁,平均年龄为(31.1±9.8)岁。压缩骨折17例,爆裂骨折14例,骨折脱位7例。不全瘫30例,全瘫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全麻插管,患者保持俯卧位,并垫胸枕骼枕。采用后正中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放置椎弓根钉。对于存在神经症状的患者,还需减压椎管,置连接棒,促使骨折椎体复位,横突间或小关节间植骨融合;如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可直接复位,植骨或不植骨,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随后关闭伤口。辅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巡回护理配合。巡回护理人员应在术前1d探访,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操作过程、麻醉方式与手术效果,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告知患者禁食禁饮。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理人员热情迎接患者,详细核对患者个人信息[2]。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麻醉备用,一条输液输血,并帮助麻醉医师插管,监测患者血压。手术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帮助医师摆好体位,全程保持俯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护患者脊柱轴线,以免扭动脊柱,并做好X线防护。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护垫,确保尿管通畅,保持床单平整。手术中注意观察患者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同时注意手术中物品供应,控制人员走动,保证术中无菌操作。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将患者平稳的翻转至平车上,并时刻注意观察患者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输液通畅。与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做好详细交接工作。(2)器械护理配合。护理人员应在术前15-20min洗手,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摆放是否规整。检查所需物品,与巡回护理人员核对清点手术器械与敷料数量。如暂时不使用的器械,应注意用无菌巾覆盖,以免暴露[3]。常规消毒处理后,正确连接各类仪器,并确保仪器保持正常工作。手术操作中,注意常规消毒铺巾,粘贴无菌手术膜,逐层切开皮肤组织,腰背筋膜、沿棘突及椎板将椎旁肌推向两侧。手术操作中应及时递送拉钩暴露关节突与椎板横突。将椎弓根置入后,于C臂机透视下定位处理,确保效果良好后可拧入椎弓根螺钉。如存在神经脊髓损伤,需进行椎管减压,置连杆,进行骨折复位处理,融合横突与大小关节植骨。无神经症状患者可直接放置连杆骨折复位。在C臂机透视效果满意后,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冲洗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4]。缝合伤口后,使用无菌纱布棉垫覆盖伤口,与巡回护理人员清点手术相关器械、针、线以及纱垫等。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1.35±0.3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59±0.73)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8/38),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严重创伤会增加患者与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在手术作用下,患者焦虑、恐惧心理表现的更为明显。而此种心理状态会对手术配合产生一定影响,并对手术操作顺利性构成影响,严重还会影响患者预后[5]。对此,护理人员需在术前与患者交流沟通。通过术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解决患者术前面临的各类问题。告知患者手术操作流程与可能取得效率。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良性沟通,可增强其手术治疗信心,并提高手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同时手术操作期间,巡回护理人员与医师相互配合[6]。通过手术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效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实行后路内固定手术,予以手术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缪晓雁.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38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23-124.

罗巧.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0):876.

秦梅.对行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7):130-131.

李建华,蒋文英.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护理配合干预方法分析[J].实用临床護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65.

张雪娇,丁华,路瑶,等.对行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65.

瞿继林,魏宝君,张万祥,等.76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4(16):8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护理配合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注射硫酸钙在20例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