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输液室护理质量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18-01-15蔡小娜黄翠琴芮娴滕苗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质量

蔡小娜+黄翠琴+芮娴+滕苗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输液室护理质量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15年1月~12月于门诊输液室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取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4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1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针头滑落和药液外渗发生率、圈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2.14%)显著高于实施前(7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针头滑落、药液外渗发生率(1.43%、4.29%)显著低于实施前对(7.86%、1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护理素质、业务技术、输液治疗、岗位职责评分(22.82±1.71分、23.36±1.93分、21.54±1.27分、22.13±1.79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18.41±2.93分、19.29±2.65分、18.26±2.14分、18.59±2.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改善输液室护理质量,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室;静脉穿刺;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如何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穿刺成功率是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另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患者1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中男、女各有69例、71例;年龄区间在18~81岁,平均年龄为(41.26±9.82)岁。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中男、女各有72、68例;年龄区间在8~79岁,平均年龄为(40.18±10.0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具体方法如下: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建圈,圈名为“穿刺圈”,共有13名圈员,其中1名圈长,1名辅导员,11名圈员。

1.2.2 选定主题,具体方法如下:由圈长召集全体全员进行头脑风暴,找出输液室工作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冷淡、穿刺技术不佳、输液室环境嘈杂、护理人员不主动巡视宣教等,然后圈长和全员根据问题的迫切性、重要性、上级政策以及圈能力进行打分评价,总得分最高的主题即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输液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然后采用品管手法甘特图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品管圈活动。

1.2.3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具体方法如下:记录2015年1月~3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接收的患者穿刺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并作分析。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不佳原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佳,工作中出现失误,如穿刺失败;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工作缺乏热情及责任心;输液室环境不佳。

1.2.4 拟定对策和具体实施方法。对策如下:(1)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護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有必要提高穿刺成功率。具体实施:通过组织学习加深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成功率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穿刺原则、穿刺手法、穿刺部位选择以及注意事项等的强化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能水平,从而降低穿刺失败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对待患者热情、尽心,不进行盲目穿刺,注意观察患者血管情况,注意穿刺中的细节,避免出现穿刺后针头滑落和药液外渗等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减少情绪波动对穿刺的影响。(2)规范输液的操作,制定和补充输液流程、输液巡视制度及监督制度,评选每周最满意护士,建立健全的输液评估制度,,促进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护理治疗和满意度。(3)定期开展讨论总结会议,每位圈员提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分享经验,共同进步。(4)改善输液室的环境,设立醒目的标识、箭头、输液流程图,保证室内光线和通风,提供饮水、保健知识宣传手册、报纸等物品,为患者提供便利;注意座椅及室内的清洁、消毒,保证输液室的安全。

1.3 观察指标

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针头滑落和药液外渗发生率、圈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圈员护理质量评价标准[5]:选用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素质考核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该表包括有护士素质、业务技术、岗位职责、输液质量四个方面,每项共25分,总分100分,得分也高,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选用我院自主设计的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该表包括有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心、主动服务、输液环境及心理疏导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以满意或不满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来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使用检验和t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若P<0.05时,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由下表数据可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针头滑落、药液外渗情况比较:由下表数据可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针头滑落、药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2]-[3],输液环境光线不佳或者较为嘈杂、因发热或者脱水致使患者血管不充盈、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患者自身心理情绪均会对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产生影响。目前,我国门诊输液室普遍具有以下特点[4]:患者人数多、治疗量和流动性较大、疾病和药品使用种类繁杂多样、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等。同时以往输液室主要是以治疗为主,实习轮班工作模式,对护理人员无特定要求,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服务质量忽高忽低,从而易引起护患矛盾,导致各种投诉或突发事件[12]。品管圈护理模式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以关注质量为核心,改善质量为目标,通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成员积极性,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5]。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我院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士素质、业务技术、输液治疗、岗位职责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活动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地上升,可见品管圈活动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加强巡视和健康宣教。由此说明,品管圈活动中,护理人员穿刺技能水平得到强化,同时通过穿刺时的有效沟通,使得穿刺成功率和穿刺质量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改善输液室护理质量,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2):127-130.

林海燕,谢海萍,林相彬等.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对相关性感染的控制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23(8):1792-1794.

李惠玉,郝瑾祎,朱莉等.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穿刺点非炎性渗液护理[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 26(7):781-782.

吴慕玲,林佳玲,李哲明. 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2013,35(13):2120-2121.

于水,顾岩,赵晓甦等.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18):4589-45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管圈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