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主体在数学阅读中行稳致远

2018-01-15陈美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活动开展实施阅读能力

陈美华

【摘要】“读”作为学生所必备的四大学习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其“读”的活动组织和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探知数学知识、问题案例,需要通过阅读的手段,读出其深刻内涵、内在联系,读懂其丰富要义、设置意图,以此达到高效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双丰收.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更好地服务数学学习实践,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教研的主攻课题之一.本文从阅读情感、讲解新知、问题研析以及反思总结等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这一课题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开展;阅读能力;有效教学;实施

无论是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学科教育,还是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现代素质教育,都十分强化和重视学生主体的“听说读写”学习能力.“读”作为学生所必备的四大学习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其“读”的活动组织和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读”是学生内在“说”“写”和“听”的重要纽带和有效衔接,是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表现途径之一.但笔者发现,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有不少小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强”,而“阅读能力弱”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小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不能通过阅读的方式,读懂数学内容,领会数学意图,推动数学实践.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更好地服务数学学习实践,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教研的主攻课题之一.围绕上述感触,本人现就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这一课题简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一、在触发内在学习情感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

常言道,小曲好唱口难开.笔者发现,小学生在其学习探知数学学科的实践进程中,面对数学知识点内容、数学问题案例,不愿张嘴大声地读出相关内容,而喜欢“默默无声”地“看”相关知识.究其原因在于,少数小学生缺乏能动读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数学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表现.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的进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小学生数学阅读积极情感的激发,通过鼓励激励、肯定评价以及融洽氛围,从而催生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积极性.小学生面对融洽教学氛围,能够自我得到放松,主体得到释放,从而保持积极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中,应该设置出生活事例或直观画面,引导小学生进行感官认知,从而激发出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探知阅读数学.如,“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生面对小数加减法问题的一脸茫然表情,内心没有强烈的能动学习欲望,其阅读活动可想而知.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利用小数加减法在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设计出某名小学生到文具商店购买文具的真实生活情境,并通过多媒体器材,向学生展示“王红星期天到得力文具店,购买了一本数学趣味书用了15.23元,购买一套直尺用了5.65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钱”的动态形象画面,并且让学生根据画面,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的相关内容.小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情境,真实生活事例,带着积极情感认真阅读和大声读出所展示的相关数学内容,其数学阅读情感得到深入提升.教师的评价结果,小学生尤为重视.小学数学教师要强化积极评价语言的运用和肯定评价观点的实施,面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活动现象要看到闪光点,对小学生数学阅读活动多给予积极评价,以此坚定小学生数学阅读的信心,同时保持积极的阅读情感,为深入主动阅读数学活动的开展奠定思想根基.

二、在围绕新知咬文嚼句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

数学新知讲解,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平台.小学生只有通过对数学新知的内容进行细嚼慢咽,仔细体会,才能将深奥、抽象、丰富的数学知识点内容予以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剥茧抽丝、层层深入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新知讲解作为组织小学生数学阅读活动的有效渠道,引导小学生认真地研读和分析数学知识点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数学新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内涵,从而逐步形成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提高其数学阅读能力.如,“梯形的初步认知”一节课中“梯形的性质”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对梯形这一特殊的四边形的特点和性质有一个直观、形象、深刻的认知和掌握,采用逐层推进这一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材中有关梯形表述的语言,要求他们一边读,一边动笔画出其中的关键字和词语,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活动,认为其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等词语最为重要.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教师展示的图形,联系所画的字词,对教材中的语句再次進行数学阅读活动,这样,学生通过逐层推进,仔细品读,在咬文嚼字、细细感悟中,认识到梯形这一图形具有上底和下底相平行的基本特点,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梯形具有的特征和性质.小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数学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其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三、在探析数学问题案例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要义的精髓,同时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抓手.教师在数学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数学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问题讲解活动中,要善于通过问题解析来有效组织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数学阅读活动来深刻全面研析数学题意的深刻内涵以及条件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同时借助数学问题研析来锻炼数学阅读能力水平.因此,教师要将数学阅读渗透在问题教学之中,在感知数学内容时组织小学生进行认真的数学阅读活动,要求他们读出声音,研究细读,在阅读时,思考数学问题题意的内容及其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关系.同时,在总结归纳时,要有意识地组织小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认真的阅读,领会解答的过程所蕴含的思路和要求,并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体会到问题解答的精髓和关键所在,有效实现问题解答和阅读能力的双提升和双发展.如,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它的底是700米,高是60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施肥90克,这块麦田一共需要施肥多少千克”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改变以往“开门见山”的直接讲解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所出示的数学案例内容,逐字逐句研读数学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学生在多次认真研读中,纷纷指出该问题表面看似是要求施肥的千克数,实际上是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学生纷纷用数学语言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明确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直接展示思考的过程.学生进行认真思考、讨论和交流,用数学语言展示出解题的过程,教师予以引导、补充和完善.这一过程中,小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融入其中,数学阅读成为推进问题教学进程的重要力量,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上述教学举措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将数学阅读教学活动运用在课堂反思总结环节之中,通过教师评、学生思,促进小学生更加深入地回顾和反思,更为深刻地阅读和研析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技能,以此锻炼和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丁夏云.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179-180.

[2]王景伟,李树臣.数学阅读能力的特征与培养[J].中学数学,2011(6):4-6.

[3]蔺改娣.浅谈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Z3):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开展实施阅读能力
“活动线”引导化学高效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科技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探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农村小学“主题教研”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