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26例
2018-01-14蔡玉海刘双岭李庆琳
蔡玉海,刘双岭,李庆琳
(1.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卫生院,吉林 四平 13611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高血压病现属于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1]。血压持续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器质性病变,后续可引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本人在治疗大量高血压病患者后,对顽固性高血压病进行总结研究和临床探索。最终选用针刺结合祛痰平肝方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卫生院就诊患者。共入选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5~70岁(59岁±3.01岁),病程平均25个月。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联盟对于高血压诊断、临床分类以及危险性分层标准确定[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心肌梗死病史及恶性肿瘤病史等,晕针者不参与观察。
1.3 辩证分型
肝阳上亢(11例):阵发性头晕胀痛,面红心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脉弦数。
痰瘀互结(10例):形体偏胖,胸闷痰多,面色垢腻不洁,平日好食肥甘厚味,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滑。
阴虚阳亢(5例):后期多见,形体正常或偏瘦,发作头部胀痛,绵绵长久不愈,心悸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
满足两条以上临床症状和舌象、脉象中的一项即可确定证型。
1.4 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3]:风池,百会,人迎,曲池,太溪,解溪,足三里。
辨证为肝阳上亢者加双侧太冲、风府,行间,双侧听宫。
辨证为痰瘀互结者加双侧丰隆、血海、阳陵泉、太冲。
辨证为阴虚阳亢者加双侧肝俞、肾俞、三阴交,关元。
针具选取及操作:选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40 mm,每次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针灸1次。太溪,足三里,关元用补法,风池用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祛痰平肝方(自拟):川芎30 g,泽泻30 g,桑寄生20 g,旱莲草30 g,莱菔子30 g,钩藤20 g,黄芩15 g,珍珠母50 g,决明子30 g,菊花20 g,夏枯草30 g,女贞子30 g。
辩证加减:肝阳上亢明显者,加天麻钩藤饮以及龙胆草15g;苔黄腻,湿热重者,合用温胆汤;五心烦热明显者,加生地、枸杞各20 g。
水煎服200 ml,早晚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
1.5.1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4]
对眩晕、易怒等症状进行评定。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症状部分减轻或消失;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
1.5.2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10 mmHg,处于90 mmHg~140 mmHg: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20 mmHg(可未降至正常范围)。
有效:舒张压或收缩压降幅<10 mmHg,血压处于90 mmHg~140 mmHg;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 结 果
采用针刺治疗配合祛痰平肝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总数2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
3 讨 论
祖国医学中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肝与肾;病性主要以热盛、血瘀、痰浊、阳亢、阴虚为主[5]。据现代研究[6],钩藤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自由基增生来保护血管;决明子、菊花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受体钙通道开放,而产生扩张血管,最终达到降压的效果。
顽固性高血压由于病程较长,邪气深入脏腑致阴阳严重失衡,治疗当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促进气血运行目的[7]。祛痰平肝方是本人在多年临床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在应用中要注意痰瘀互结,湿热伤阴,阴不敛阳而导致肝阳亢盛的病机,配合针灸共同治疗,经络、脏腑共同调治,效果更加显著。由于本次临床观察样本数量有限,治疗方法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