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蜀华教授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2018-01-14吴文松王振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胸痹阴虚病机

吴文松王振兴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

唐蜀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是全国名老中医,曾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精心研习岐黄之术50余年,医术精湛。唐教授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充分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笔者有幸跟随唐蜀华教授侍诊,不断研究、总结,努力挖掘整理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古时医家的认识 冠心病是以胸部满闷、咳嗽憋喘、心胸背痛、甚则痛无休止、不得安卧、卒然而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 其实,中医学对胸痹病因病机早有认识,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归纳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认为胸中阳气亏虚、阴邪偏盛是胸痹发生的主要病机,强调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认为人体感受寒邪,经脉涩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胸痹;《时方歌括》[2]及《医林改错》[3]中提出血瘀是胸痹的重要病机,分别以丹参饮、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在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素问·五脏生成论》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认为长期焦虑、紧张,肝气郁滞,肝脏疏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血脉运行迟缓,痹阻不通而致胸闷胸痛的发生。

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做了许多论解,但是尚未完全形成统一认识,临床上采用温经散寒、化痰健脾、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方法治疗冠心病虽取得了较大疗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4]。

1.2 唐教授的认识

唐教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持续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虚、瘀、热”关系密切,并指出“阴虚瘀热”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

1.2.1 虚以阴虚为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随着人体的衰老,肝肾阴虚日久,不能滋养五脏,气血化源不足,致使心之阴血亏虚,血脉不充,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病久入络,阻滞气机,壅塞血脉,脏腑蓄热,郁热致瘀。络瘀生热,热蕴成毒,终致瘀热痹阻于心脉,发为胸痹。唐教授指出,在临证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如单纯以活血化瘀之法可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多是忽略了冠心病“阴虚”之本。临床研究亦证实,随着病程的增加,冠心病虚证病例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5]。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6]247、[7],糖尿病、高血压、A型性格、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中医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认为其均是以阴虚为主要病因。因此,唐教授认为阴虚是贯穿冠心病全过程的重要病因。。

1.2.2 实以瘀热多见 冠心病主要与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脏腑病变等因素有关[6]248。人至中年,肾元渐亏,阴精虚衰,虚火内炽,灼津炼液,痰滞为瘀;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嗜烟酗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雍阻血脉,凝滞成瘀;七情刺激,使脏腑功能紊乱,心肝气火郁热伤阴,则生痰成瘀;过逸少劳,气机不畅,气血涩滞而成瘀。《灵枢》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可见,痰瘀日久,多兼火毒,火毒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等有形之邪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唐教授特别指出,动脉硬化过程中的“痰”乃是无形之痰,其本质与一般咳出之有形之痰不同。临床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浊脂”或“痰浊”的关系[8]。因此在病机分析中,主要侧重于瘀热毒,而并不特别强调痰。现代研究表明,血栓形成[9]和炎症反应[10]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理基础。研究证实,中医的血瘀证与血液高黏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有关[11],炎症反应与传统中医所描述的火、热之邪侵入机体,正邪相争所产生的病理反应过程相似[12]。

因此,唐教授认为阴虚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而脉络瘀阻后壅瘀生热化毒为害是冠心病发展的关键环节。阴虚、血瘀、热毒夹杂为患,进而形成动脉硬化斑块[13],最终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口干咽涩,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四肢麻木,舌质紫暗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涩或弦结代等。

2 治法方药

唐教授认为,阴虚瘀热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治疗本病时当注重滋阴、活血、清热、解毒。滋养肝肾之阴以扶正,清热解毒可减轻热毒对人体的直接损害,起到“邪祛正安”与“正胜邪退”的作用。唐教授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及自身临床经验,在冠心病治疗中探索总结出经验方芦黄颗粒,包含制首乌、制黄精、姜黄、红花、虎杖、漏芦,可以免煎颗粒开水冲服或中药煮沸服用。方以制首乌、制黄精为君药。何首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黄精药性温和,不燥不烈,二者合用,既能滋补肝肾之阴,又能清热,可以杜瘀之源。臣以姜黄、红花,通利血脉,既能化瘀,又能行气。以漏芦、虎杖为佐,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入血行瘀,可助首乌、黄精滋养肝肾之功,增姜黄、红花通利血脉之效。虽未选用一般宣肺化痰或健脾化湿药,但在滋阴、清解、活血之品中却是选择了具有“降脂”效果的药物,即寓化“无形之痰”之意。现代研究也证明何首乌、黄精、姜黄、虎杖、漏芦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效果[14-18]。全方配伍精妙,针对性强,共达滋养肝肾、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之效。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明芦黄颗粒可以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可以减轻血清的炎症反应,使血清Hs-CRP水平表达下降,减少内膜面隆突斑块形成[19-20]。

同时,临证中如伴随有相兼症状,应当辨证选药。对于伴随有气滞症状者,联用柴胡舒肝散,常选舒调气机的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等;对于伴随有痰浊证者,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豁痰开结,常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枳实、陈皮、石菖蒲等。由于脾为生痰之源,临床可适当配合健脾化湿之品。对于伴随血瘀重证者,常加用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降香、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伴随寒凝心脉证者,联用当归四逆汤,常选用具有温散寒邪、通阳止痛的桂枝、细辛等。由于寒邪可进一步耗伤阳气,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温阳散寒,不可一味用辛散寒邪之法,以免耗伤阳气。对于伴随有气虚症状者,常加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等补养心气,鼓动心脉。气虚显著者可少佐肉桂,补少火而生气。对于伴有真阴欲竭者,当用大剂西洋参、鲜生地、石斛、麦冬、山萸肉等急救真阴,并佐用生牡蛎、乌梅肉、五味子、甘草等酸甘化阴之品敛其阴。对于伴随有心阳不振者,常选用人参、附子、桂枝、甘草等补益阳气,温振心阳。唐教授特别强调,临证中对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到有形之瘀塞不能速化,建议先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介入治疗,急则治其标,待瘀塞的脉络开通后,再行中医药从本辨证治疗。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月”于2016年8月5日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平素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日常血压波动在140~150/80~85mmHg。冠心病于5年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植入支架2枚。刻下:胸痛时作,伴胸闷心慌,口干烦躁,神疲乏力,夜寐欠安,腰酸背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舌红,苔黄,脉浮数,舌背静脉曲张。查体:BP,150/80mmHg;HR,88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PCI术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证属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心脉不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解毒,活血通脉。处方:黄精(蒸制)20g,何首乌 20g,漏芦 10g,虎杖 15g,姜黄 10g,红花 15g,炙黄芪 20g,党参 20g,川芎 15g,当归 15g,五味子 12g,麦冬 12g,酸枣仁 15g,合欢皮15g,益母草15g,半枝莲15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6年8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14剂后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口干烦躁、夜寐均有所减轻,双下肢水肿不显,舌淡红,苔黄腻,脉浮。前方去益母草、半枝莲,共14剂继服巩固。2016年9月2日三诊:患者诸症均较前明显好转,前方14剂巩固疗效。

按:唐教授认为,冠心病常常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冠心病发病前患者常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抽烟酗酒等危险因素。本例患者老年男性,年过六旬,阴气渐亏,心失所养,心气阴两虚,行血无力,瘀阻脉络,郁而生热,心脉不畅,发为此病。唐教授认为,在对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要兼顾相关的兼症,故选用芦黄颗粒联合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通脉,同时配伍益母草、半边莲利水消肿,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药。全方针对本虚标实辨证施治,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死亡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死亡占主要疾病死因首位,预计未来二十年内还会继续增加[2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西药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唐教授从事临床数十载,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阴虚瘀热”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注重滋阴清热活血疗法,其自拟芦黄颗粒也验证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证中可根据患者相兼症状酌情配伍益气、温阳、理气、化痰、行气、止痛、散寒的中药,以求标本兼治之效。唐教授以滋阴清热活血为主,辅以辨证选药,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丰富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为冠心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李争絮,王净,宋亚妮.胸痹心痛辨治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44-45.

[2]陈修园.时方歌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6.

[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5.

[4]毛静远.阴虚与冠心病初探[J].中医药研究,1998,14(5):3-4.

[5]李晋宏.213例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2):149-150.

[6]王翠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调查与健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

[7]杨天云.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160-161.

[8]季长春,郭万良,董成功,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5):874-876.

[9]张菀桐,胡元会,褚瑜光,等.冠心病中医症候血栓形成曲线图特征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71-74.

[10]徐伟,王俊栋,邬俊峰,等.冠心病与炎症反应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41-744.

[11]陈可冀,李连达,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2.

[12]周立东.中医火热证与炎症发热的比较研究[C]//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出版,2004:111-112.

[13]范砚超,张国平,唐明,等.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261-263.

[14]李婧.何首乌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机制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50-151.

[15]王建新.黄精降糖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93-94.

[16]刘素标.姜黄素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5(4):117-118.

[17]马渝,史若飞,文玉明,等.虎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64-565.

[18]王媛,张春凤,杨中林.漏芦降脂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4):24-26.

[19]孙云霞.中药干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06-1808.

[20]刘春玲,唐蜀华,孙云霞.芦黄颗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1(12):366-368.

[2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521.

猜你喜欢

胸痹阴虚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