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一棚多用”技术在日照茶区的应用

2018-01-14阚君杰崔乐玖李兆红白瑞娟郑婉霞

中国茶叶 2018年9期
关键词:拱架棚架外径

阚君杰,崔乐玖,李兆红,白瑞娟,郑婉霞

1.日照市东港区茶业管理局,276800;2.东港区陈疃镇农技站,276800

1966年,山东日照“南茶北引”获得成功。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77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33万hm2,产量1.5万t,“日照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发展茶叶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冬季气温较低,降雨量偏少,寒风侵袭频繁,茶树易遭受冻害,影响和制约茶业发展。长期以来,为解决茶园冻害问题,各地积极开展了有益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山东日照茶区借鉴北方大棚蔬菜生产的成功经验,率先在冬季采用大棚覆盖保护茶园,并结合茶树生育特性和栽培管理特点,不断总结完善茶园设施栽培技术,实现了茶树安全越冬。近年来,该茶区充分利用大棚的棚架结构,将茶园冬季防冻、夏季遮阴和日常防虫、防风、灌溉等配套设施集成化,形成了绿色、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一棚多用”技术。

一、茶园大棚设施的建造

1.建造前的规划设计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建设茶园大棚设施。对于新建茶园,优先选择北部、西部有山体或丘陵作为天然屏障,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的园地,避开风口、风道。建园之初,对整个园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整修主干道、支道和步道,通过道路将园区划分成若干个片区;设计配套排灌系统,包括蓄水设施、排水沟和节水灌溉主管道、支管道等;设计栽植防护林、行道树、观光树等林带林网,做到茶园道路、林网、水利、大棚等设施综合配套。在每个片区内,将土地整理与大棚设计统筹兼顾、同步实施。对于山地或丘陵地带,在整理土地时尽量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对于跨度较小的地块,可按照等高线将小块整合成大块,筑成梯田,整合后的茶园地块跨度应达到7 m,以便于建造大棚。对于平地茶园,大棚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2 m左右,以便于日常管理。总之,无论新建茶园还是已建成的茶园,都要根据地形、地势和地块大小规划单位棚体的宽度和长度,大棚的走向一般与茶行相一致。茶园大棚建造以单体棚为主,对于平地茶园或落差较小的岭地茶园也可做成连体棚。

2.茶园大棚的建造

茶园大棚单体跨度一般为7~10 m,因茶园种植规格多采用双行密植,大行距(相邻两大行茶之间的距离)1.2 m,小行距(每大行中两小行茶之间的距离)0.4 m,所以每个单体棚内可覆盖3~5大行(6~10小行)茶树。大棚长度依据茶行的长度而定,考虑到便于种植管理,一般以40~60 m为宜。大棚高度兼顾保温效果、抗风能力、棚内作业、投入成本等因素,选择两侧肩高1.2 m,拱架弧顶距地面2.6 m为宜。

建造大棚骨架的供选材料,主要有镀锌管件、成品镀锌管棚架、钢塑复合管棚架、竹木结合棚架或其他复合材料等。近年来,镀锌管大棚以其经久耐用、便于组装调节、坚固可靠等诸多优点,被各地茶园大棚广泛应用。按照棚架与基部连接方式的不同,主要有套接式、焊接式两种模式。

(1)套接式

套接式,即基部立柱的外口径与大棚拱架的内口径相同,将立柱管插入棚架管,二者连为一体,组合而成大棚骨架。建造工序为:①埋设立柱。将长0.5 m、外径2.0 cm、内径1.5 cm的镀锌管立柱深埋地下0.3 m,用水泥墩固牢,地面以上剩余0.2 m,每间隔1 m设置1个立柱。②连接棚架。用外径2.5 cm、内径2.0 cm的镀锌管做成大棚拱架,拱架下部两侧与地面垂直,高度1.2 m,上部呈弧形,弧顶端距地面2.6 m,将拱架基部套入立柱中。③加固棚架。使用外径2.5 cm、内径2.0 cm的镀锌管分别在顶部和两侧(距地面1.2 m处)架设横梁,在大棚两端架设斜梁支撑加固。拱架与梁之间用燕尾丝连接固定。

(2)焊接式

焊接式,即立柱与两侧横梁、弧形拱架之间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建造工序为:①埋设立柱。将长1.5 m、外径4.0 cm、内径3.5 cm的镀锌管立柱深埋地下0.3 m,用水泥墩固牢,地面以上剩余1.2 m,每间隔1.5 m设置1个立柱。②焊接棚架。用外径3.5 cm、内径3.0 cm的镀锌管作两侧横梁,与立柱焊接在一起,再用外径2.5 cm、内径2.0 cm的镀锌管做成弧形大棚拱架,弧顶端距地面2.6 m,分别将拱架两端与两侧横梁焊接在一起,拱架间距1.0 m。③加固棚架。使用外径2.5 cm、内径2.0 cm的镀锌管在顶部架设横梁,在大棚两端架设斜梁支撑加固。拱架与梁之间既可焊接,也可用燕尾丝连接固定。以上两种模式,都要在大棚一端或两端设立进出口,以便于观察和管理棚内茶园。

二、茶园“一棚多用”技术要点

1.茶园大棚顶部架设微喷设施

传统的微喷灌溉将支管铺设于地面,喷头架立于茶行间或茶丛中,给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带来了不便。对于大棚设施茶园,将支管沿着茶行走向并排架设在棚架上,微喷喷头倒置。喷头设置的密度以保证能够全面均匀灌溉棚内茶园为原则,通常按照喷洒半径计算喷头设置的间距,以喷洒半径2.0 m为例,可在纵横两个方向每间隔3.0 m设置1个喷头。利用棚架配套微喷灌溉设施,既能节约水源、高效用水、避免水土流失,又能降低人工灌溉成本;既有利于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微域环境条件,又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因喷灌支管和喷头位于茶园上方空间,不影响茶园施肥、松土、除草、修剪、采摘等正常作业。

2.茶园棚架上面覆盖防冻设施

建造茶园大棚,主要目的是防止茶树遭受冻害。为增强棚内保温效果,可选用厚度0.08 mm以上的聚乙烯农用无滴薄膜覆盖。大棚薄膜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在大棚两侧距地面1.2~1.5 m处,设置1块薄膜,在弧形棚架上覆盖1块薄膜,两块薄膜相互叠加20~30 cm,作为可开启的通风换气道。薄膜上部须压线加固,如遇降雪天气,应及时清除薄膜上的积雪。对于幼龄茶园,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加盖薄膜,翌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揭膜。成龄茶园于“小雪”至“大雪”期间盖膜,“春分”至“清明”期间揭膜。揭膜前1周时间进行“练树”,使茶树逐渐适应外部环境。覆盖薄膜期间,注意观察棚内温度,温度高于32℃时及时通风换气。

3.茶园棚架上覆盖遮阴、防虫设施

为综合利用棚架结构,夏秋季“小满”至“白露”期间覆盖遮阳网,幼龄茶园、成龄茶园分别采用遮阴度60%、40%的遮阳网。实践证明,茶园覆盖遮阳网,有利于增强芽叶持嫩性、减少紫芽叶、提高茶叶品质;对于新发展的无性系良种茶园,覆盖遮阳网可显著提高茶苗移栽的成活率,特别对于白化、黄化的无性系品种,效果尤为明显。利用棚架结构覆盖防虫网。选用40目防虫网覆盖,可有效防止棚外虫源侵入,兼具遮阳作用。大棚覆盖防虫网与棚内应用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在大棚覆膜期间采用熏杀技术,能够有效防治虫害、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总之,利用茶园大棚设施,适时覆盖“一膜(塑料薄膜)”“两网(遮阳网、防虫网)”、增设“微喷”,通过集成化配套、集约化管理,达到了茶园防冻、防晒、防虫、防风、防尘和增湿、调温等综合效果,优化茶树生长环境,促进了茶叶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因此,茶园“一棚多用”技术值得在北方茶区加以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拱架棚架外径
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及围裙栽培法
敷设线缆用材料
三角形边长与内外径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基于“农机-农艺-设施”融合的宜机化塑料大棚抗风性能分析*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薄壁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车加工工艺改进
运营铁路移动防护棚架吊装数值模拟分析*
空间网架螺栓球结构棚架施工图优化设计
甘河沟大桥拱圈施工分析
贝雷片折线形拱架设计关键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