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研究
2018-11-07梁中勇饶军应聂凯良卫党鹏
梁中勇,饶军应,聂凯良,赵 霞,卫党鹏
(1.贵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 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454100)
据统计,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故中,2004年—2008年因围岩坍塌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2%[1];2008年—2016年因围岩坍塌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7.7%[2]。型钢拱架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支护结构,架设后不仅能及时承受围岩荷载,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继续松弛和塑性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在矿山法复合式衬砌施工中,型钢拱架的施作成了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地质条件较差或大跨隧道中更是如此。
现阶段矿山法设计、施工中,初期支护型钢拱架大多采用独立成环的支护方式(方案1,见图1(a)),环向型钢拱架间通常采用焊接短钢筋来相互连接,架设环向型钢拱架后环向型钢拱架之间未形成真正的协同受力体系[3]。一方面,施工中围岩松动时可能会造成部分型钢拱架承载力不足,部分型钢拱架承载力富余;另一方面,施工现场通过焊接短钢筋的方式难以确保型钢拱架间距与设计相符。隧道采用分部开挖时,下部岩体开挖会使得上部型钢拱架支撑点脱空,造成上部型钢拱架向下滑移,导致上部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4]。
图1 隧道型钢拱架支护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北京西路站至三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为例,提出了一种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方案(方案2,见图1(b)),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2种方案。
1 工程概况
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贵阳市交通主干线之一,连接白云新区、观山湖新区、老城区、龙洞堡片区,线路全长39.0 km,共设车站32座。隧道沿线两侧房屋密集,道路狭窄,围岩分布有微风化~强风化泥质白云岩,裂隙较为发育,部分地段存在断层。
风化裂隙内赋存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较浅,岩溶发育极不规律,车站、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都存在不可预见的地下隐伏溶洞,施工过程中极可能发生涌水、突泥和围岩塌方,对施工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隧道采用矿山法复合式衬砌施工,施工条件极其复杂,为预防局部围岩坍塌,考虑到初期支护型钢拱架的优越性,对型钢拱架的协同支护进行研究。
2 型钢拱架受力分析
2.1 方案1型钢拱架受力分析
方案1中型钢拱架独立成环,可将其受力简化成图2形式。其中:q(x),q(y)分别为水平向和竖向压力;A,B,C为拱腰和拱顶关键点;t为衬砌厚度;R为隧道半径;θ为极坐标角度。
图2 环向型钢拱架受力简化图
对方案1中环向型钢拱架取微元体,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图中:M,N,Q为极坐标角度为θ时环向型钢拱架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将外力沿法线n、切线τ分解,可得
pn=q(x)cos2θ+q(y)sin2θ
(1)
(2)
式中:pn为沿法线n的正应力;pτ为沿切线τ的切应力。
图3 环向型钢拱架微元体受力分析
对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沿法线n可列出受力平衡方程为
(3)
经化简,可得出
(4)
同理,沿切向τ可列出受力平衡方程,化简得出
(5)
对微元体形心取矩,化简得
(6)
将M,N采用位移的方式表示,引入对称边界条件[5]、围岩压力和P(θ)及围岩压力比k(θ),P(θ)=q(x)+q(y),k(θ)=q(x)/q(y),可导出
确定了θ的值,即可计算出M,N和Q。
2.2 方案2型钢拱架受力分析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加入纵向型钢拱架,环、纵节点为刚节点。图4为环、纵型钢拱架节点受力图。分析可得
∑Mh=η∑Mz
(10)
即Mh1+Mh2=η(Mz1+Mz2)
(11)
式中:Mh为环、纵向型钢拱架节点处环向型钢拱架的弯矩,Mz为环、纵向型钢拱架节点处纵向型钢拱架的弯矩,η为分配系数。
图4 环、纵型钢拱架节点受力
纵向型钢拱架把环向型钢拱架分成了几个梁段,对其中任一梁段的受力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可得
(12)
图5 环向型钢拱架梁段受力
3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已有研究[6-10]结果表明,型钢拱架间距和截面型号对隧道初期支护效果均有影响。当型钢拱架间距一定时选用的截面型号越高,对围岩的支护效果越好;当截面型号一定时,型钢拱架间距越小,对围岩的支护效果越好。结合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北京西路站东侧区间隧道,I18a 型钢拱架间距0.5 m,初期支护C25混凝土厚度300 mm,φ22砂浆锚杆长3.0 m@1.2 m×1.2 m,梅花形布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见表1,数值模拟中未考虑钢筋网的支护作用。
表1 围岩和支护结构的计算参数
数据模拟时作如下假定:所有材料均为各向同性连续材料;不考虑地下水、溶洞溶腔的影响;考虑地层的自重应力场。型钢拱架采用1D植入式梁单元,锚杆采用1D植入式桁架单元,围岩采用3D实体单元,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2D板单元,模型强度准则采用Mohr-Coulomb准则,施工步长2 m,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如图6所示。
图6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模型中方案1、方案2划分为7个施工步,分析每一个施工步环向型钢拱架轴力、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和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
3.2.1 环向型钢拱架轴力
2种方案环向型钢拱架轴力对比见图7。可知:型钢拱架作为隧道初期支护中的主要受压构件,在2个方案中都有极大的体现。方案1、方案2的最大压力相差3.8%,主要是因为两者环向型钢拱架的作用效果一致。在施工过程中2个方案最大拉力相差16.6%~78.3%,主要是因为方案2一方面可以使环向、纵向型钢拱架协同受力,另一方面纵向型钢拱架能承受两榀环向型钢拱架间隙中的围岩荷载。方案2最大拉力大于方案1,说明方案2的支护效果优于方案1,特别是局部围岩薄弱处方案2的支护效果更好。
图7 2种方案环向型钢拱架轴力对比
3.2.2 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
2种方案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对比见图8。可知:方案2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比方案1小29.6%,纵向型钢拱架的设置对围岩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图8 2种方案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对比
3.2.3 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
2种方案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对比见图9。可知:2种方案初期支护混凝土最大内力和最小内力相当,方案2比方案1小5.3%。这是因为方案2仅在拱顶、拱肩、拱腰、边墙、仰拱等关键点设置了纵向型钢拱架,设置量太少,对混凝土内力的影响较小。
图9 2种方案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对比
4 2种方案安全性、经济性对比
地质条件复杂区段隧道施工中,方案2的纵向型钢拱架取代了方案1的焊接短钢筋,可保证环向型钢拱架间距与设计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质量。在隧道服役期,方案2中环、纵向型钢拱架协同支护,对于局部软弱围岩的支护效果优于方案1。隧道施工期间2种方案可采用同样的施工进尺,地质条件复杂区段方案2还可变换纵向型钢拱架的长度达到安全掘进的目的。同时,方案2型钢拱架可完全提前预制,掌子面拼装,无需焊接,安全性更好。在经济性方面,方案2中纵向型钢取代方案1短钢筋,还可节省现场施焊等相关费用。
5 结论
1)在传统的型钢拱架独立成环支护方案(方案1)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方案(方案2),即以环向型钢拱架支护为主,纵向型钢拱架支护为辅协同支护,并对环、纵向型钢拱架受力进行了分析。
2)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拱顶、拱肩、拱腰、边墙、仰拱处增加了纵向型钢拱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每一施工步环向型钢拱架轴力、围岩临空面最大位移、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力,得出方案2支护效果整体上优于方案1。从安全性、经济性来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方案2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