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丽红教授治疗噎膈经验

2018-01-13吴婷叶丽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结合部胃气食管

吴婷叶丽红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

近年来,远端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起持续升高,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较差,超过80%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30%[1]。食管胃结合部癌是发生于食管与胃结合部位的肿瘤,同时具有食管癌和胃癌的特征。与其他部位胃癌相比,食管胃结合部癌更容易出现胃壁深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1]。从病理学角度分类,食管胃结合部癌主要包括食管下段鳞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两种类型,其中以AEG为主要类型。

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已有症状的患者多已存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已经失去最佳手术机会。与远端胃癌相比,AEG的预后差,诊疗效果亟待提高[2]。内科治疗常被作为治疗晚期患者的首选方案,尤其是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对于改善其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叶丽红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江苏省名中医章永红教授。叶教授对于诊治恶性肿瘤、内科疑难杂病等有着丰富的经验,临床上善于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的特色优势,常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叶师学习,受益匪浅,今将其诊治噎膈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中医古代文献虽无此病名,但从临床症状看,当属中医“噎膈”范畴。对于噎膈,中医学最早分而论之。噎,指进食吞咽时梗咽不顺;膈是指饮食格拒不入,或食入即吐[3]。临床上患者常兼有两种症状,很难将其区分开来,因此目前多以噎膈并称。

对于噎膈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叶师通过分析医家论著,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提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年老体虚为噎膈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又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在饮食方面,饮酒过度、过食肥甘油腻之品,易酿生湿热,炼津为痰,并致血燥津亏,食管干涩,故使食物哽噎不下而成噎膈。在情志方面,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气搏结,阻于食道;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气、瘀、痰胶结阻于食道,致食管不通,梗塞不顺。在正气方面,年老体虚、或纵欲过度,致真阴耗伤、阴液不足,无以上承濡润咽喉,致食管干涩、吞咽不下而成噎膈。总之,本病本虚而标实,阴津亏耗为本虚,气滞、痰阻、血瘀为标实。

2 辨治经验

叶师认为噎膈的治疗应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证之时则需辨明虚实、分清标本。噎膈的病机特点可总结为气滞、痰凝、血瘀、津亏,其中气、痰、瘀阻滞于食道致其狭窄不通为实,津亏致其干涩不畅为虚。

噎膈初期病在气分,气机郁滞,可致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气交阻咽喉胸膈之间。此期的症状多表现为吞咽不顺、嗳气不舒、胸膈满闷、呕吐痰涎,偶有胸背部隐痛,可有口干、纳食稍差,情绪条达时症状有所减轻,反之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治以开郁降气、化痰散结。拟方常以启膈散为主,此方甘凉滋润,行气解郁化痰而不伤阴。叶师特别指出,此期切忌大量应用辛香燥热之品破气散结,逞一时之快,劫伤阴血,其后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噎膈中期因进食不顺导致饮食渐少,加上长期气机不畅、痰气阻滞,造成血行瘀滞,终致阴津亏耗、胃脘枯槁。多症见吞咽困难、甚则饮水难下、食入即吐、口燥咽干、胸背疼痛、大便秘结,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黯红、舌质可见瘀点瘀斑、苔白厚或黄厚,脉细涩或弦。治疗上应以养血润燥、化瘀散结为法。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加用化痰散结之药,如急性子、肿节风、徐长卿、夏枯草、皂角刺等。桃红四物汤中四物汤主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加上桃仁、红花可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值得注意的是,此期患者体质较弱,不可过用破气消积、活血除癥之类,攻伐太过易耗伤气阴。

中后期多为阴血亏虚,尤以高龄患者及放疗后患者多见。患者年老体虚,肾阴不足,或经放射线等热毒之物攻伐,伤阴化热,此期多见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舌干红或红绛少苔,舌体可见裂纹,脉细数。治以滋阴润燥、清热生津,叶师拟方常以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待患者阴津恢复、正气充盛后可酌情添加山慈菇、半枝莲、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等抗癌之品。

噎膈晚期多为病程迁延日久,最终阴损及阳,发展为气虚阳微、阴阳两虚。此期多表现为饮食难下、面色苍白或萎黄、肌肤不荣、大肉已削、神疲乏力、形寒肢冷、泛吐清水或痰涎、面浮肢肿、口干唇燥、便干量少、舌质淡、脉细弱。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温阳开结为主。方可选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可加半夏、陈皮、厚朴、竹茹、刀豆壳、藿香、佩兰等和胃降逆、醒脾开胃之品。叶师指出,患者此时衰弱至极,大多已汤水难下,可将中药浓煎后少量频服,实在无法服用中药的患者可在植入支架或插入鼻饲管后给药。

3 用药经验

3.1 胃气以降为顺 噎膈患者症状多以梗塞不顺、胃气上逆为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方功用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是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的常用方。考虑到噎膈患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胃气上逆的症状比较明显,叶师主张以旋覆代赭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呕,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性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对于术后,或放疗、化疗后及稳定期的患者,多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为治疗原则,方中常以太子参、炒白术、黄芪、茯苓、麦冬、石斛等益气养阴,姜半夏、苏子、莱菔子、蛤壳等化痰下气,莪术、川芎、郁金、丹参等养血活血,并佐以急性子、肿节风、夏枯草、胆南星等化痰散结,半枝莲、藤梨根等抗癌解毒。

3.2 以润为降,滋通并用 噎膈病位在食管,而食管为胃之上口,属胃气所主,胃为纳食进谷的通道,为“燥土”,也是五脏六腑生化之大源,决定了其以润为降、以降为和的生理特点。且阳明胃腑阳气充盛,最易化燥伤阴,导致胃阴不足,阴不足常使食道干枯涩滞,进而导致润降失常。因此,叶师对于噎膈的治疗强调益气养阴生津,注重以润为降、调和胃气,即以润降法治疗噎膈,滋通并用,滋阴生津,从而达到和降胃气、转滞为通的效果。噎膈的病位也常涉及脾,导致纳运失常、气机不畅,治疗应以润降胃气为主,和胃以降逆,从而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叶师常以益胃汤为基础方加减,甘凉濡润、滋阴养胃,以润降胃气,“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常显良效。

3.3 合理运用虫类药 噎膈的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强调“恶性肿瘤的治疗务必以消癌解毒为首要”[4],因此针对局部深藏毒邪的治疗也尤为重要。清代医家唐容川提出:“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攻性,则较植物本不能饮者,其攻更有力也。”[5]叶天士[6]对此也有认识,谓:“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噎膈作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癖等范畴,多为脉络阻滞而成,并非一般药物所能攻逐,所以叶师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焙壁虎、蜣螂虫、全蝎、蜈蚣、僵蚕、斑蝥、广地龙、水蛭、穿山甲、九香虫等虫类药,取其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攻坚破积之功,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注意的是,虫类药虽然临床疗效突出,却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叶师指出临床应用虫类药时需谨记以下几点:①遵循整体观原则,辨证准确,选药精准,严格把握药量,祛邪而不伤正,提效而不剽悍;②虫类药性多温燥,在运用时应注意配伍滋阴养血之品,如麦冬、石斛、白芍等,避免耗伤津液;③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酌情增加剂量,同时需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④对于有出血表现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诱发或加重出血。

4 病案举例

顾某,男,81岁,于2016年10月因“吞咽困难伴上腹部不适2个月余”至南京市军区总医院就诊,胸部CT结果示食管壁局部增厚,符合食管癌临床表现,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胃镜示近贲门1~1.5cm处见一肿物,活检病理示食管腺癌。考虑患者年事已高,未行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2016年10月20日为求中药调理前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就诊。来时症见:患者精神一般,吞咽困难,尤以进食固体食物时症状明显,严重时泛吐清水,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伴有嗳气,进食后加重,纳食差,口干舌燥,气短乏力,大便尚可,日行二次,均成形,小便调,时有咳嗽咯痰,量多色黄,睡眠欠佳,舌质偏暗红,舌苔少,脉细弱。辨证为痰瘀互结、胃阴不足。拟方以益胃养阴、祛痰化瘀、和降胃气为主,兼以抗癌解毒散结。具体用药如下:旋覆花 10g(包煎),煅赭石 10g(先煎),炒白术 15g,炙黄芪 15g,茯神 15g,姜竹茹 10g,刀豆壳 10g,莱菔子15g,炒苏子 20g,姜半夏 10g,石斛 10g,麦冬 10g,姜厚朴 19g,蛤壳 20g,焙壁虎 5g,藤梨根 15g,半枝莲10g,急性子 10g,预知子 10g,金荞麦 15g,浙贝母10g。共14剂,每日1剂,嘱患者饮用时浓煎少服,少量频服。服药后患者上述症状均有减轻。多次就诊,均以此方为加减用药。1年后复查胸部CT示:食管壁局部增厚,未见明显转移病灶。

按语:《医宗金鉴》曰:“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祛病急,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7]患者年老体虚,正气已虚,真阴不足,抗邪无力,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治以补气健脾、养阴益胃为主,用炙黄芪、炒白术、茯神、石斛、麦冬健脾益气、滋阴护胃;噎膈以胃气升降失常为主,所以运用旋覆花、代赭石、姜竹茹、刀豆壳、莱菔子、炒苏子、姜半夏、姜厚朴、蛤壳等多味中药化痰下气、降逆和胃;同时针对噎膈局部进食阻塞的病变特点,予焙壁虎、急性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胃气上逆则嗳气,运用代赭石、旋覆花重镇化痰降逆;还需重视情志在肿瘤中的致病作用,常加预知子行气解郁、调畅情绪;夜寐差则用茯神宁心安神;咳嗽咯痰以金荞麦、浙贝母清肺化痰;同时辅以半枝莲、藤梨根清热散结、抗癌解毒。全方共奏益胃养阴、降气化痰、软坚散结、抗癌解毒之功,具有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的作用。

5 结语

叶师不仅重视辨证治疗,而且衷中参西,临床常用藤梨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中医理论研究表明三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藤梨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8-9]。临床上噎膈患者以高龄及放疗后患者多见,年老体虚,肾阴不足,或经放射线等热毒之物攻伐,耗阴化热,因此叶师强调顾护胃阴及肾阴,治以滋阴养血润燥,用药如阿胶、鳖甲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此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是补血养阴之要药,因其易滋腻碍胃,常配伍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等健脾开胃,或配伍藿香、佩兰等醒脾开胃。叶师治疗噎膈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屡获良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合部胃气食管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的差异化描述和技术标准分析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的策略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在改扩建工程的应用研究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