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英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浅析
2018-01-12关伟
关 伟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内科 (北京,10005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临床主要以水肿、血尿、蛋白尿、HBV标志物阳性为主要特征,甚至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HBV-GN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尚缺乏成熟的治疗方案。钱英教授是全国名中医,第三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钱老结合现代研究与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HBV-GN的治疗具有独到心得。现将钱老治疗本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1 控制HBV,避免其对肝肾的进一步损害,是治疗的当务之急
对于HBV-GN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关注两个方面:抗病毒与免疫抑制。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由于抗病毒可以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蛋白尿等并发症的发生,西医临床已经被推荐用于HBV-GN的治疗。钱老对于抗病毒药的应用极为认同,他认为:HBV-GN的根本病因就是HBV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由此引起一系列肾脏病变,本病病情呈迁延性及慢性经过,如肾小球持续受损,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因此,有效控制HBV,避免其对肝肾的进一步损害,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对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议[2]。钱老认为:中医学在缓解HBV-GN症状及控制病情发展方面独具优势,加之抗病毒药的应用,如此中西医结合治疗HBV-GN可取得显著疗效,故亦不主张首选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2 坚守“肝肾同治”理念,“固肾调肝”为主,“解毒通络”为辅,是治疗的基本大法。
HBV-GN属于难治病,钱老临床忠于并倡导“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理论,依据有三[3]:①慢性肝病的发生及迁延难愈,乃源于肾精不足:先天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导致精血不足,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不能祛邪外达而染病。②肝肾同居下焦,同源于精血,二者母子相生,病变必然相互影响:慢性肝病发于肾精不足,肝失元精滋荣,亦有不足,既病之后,邪气留滞日久,又可波及肾脏,导致肾阴肾阳受损,形成“肝肾同病”的局面。③HBV属湿热疫毒之邪,有下流之势,亦可直接损伤肾阴肾阳(诚如HBV-GN的发病机理),故“肝肾同病”之谓更为恰当。综上所述,因“肝肾同病”,故必须“肝肾同治”。
2.1 固肾调肝法 “肝病固肾”是钱老独到的学术思想之一。在充分肯定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同时,他明确指出:“见肝之病,其源在肾,亟当固肾”。固肾包含固肾气、固肾精、固肾阴、固肾阳等多个方面,固肾气常用六味地黄汤加西洋参或太子参等,固肾精加锁阳、金樱子等;固肾阴加女贞子、山萸肉等,固肾阳加菟丝子、仙灵脾等。
“和血调肝”是钱老抑制肝硬化进程的基本治疗思路。他认为:虽然“瘀血阻络”是肝硬化的核心病机,但治疗瘀血不可单纯化瘀,而当立足于一个“和”字,即在补血养血的基础之上加以活血,诚所谓“若欲通之,必先充之”,此乃和血调肝法之真谛。钱老和血常用桃红四物汤或丹参、三七、赤芍等。
2.2 解毒通络法 乙肝属毒邪致病,久必入络,故治疗还必须辅以解毒通络之法。常用解毒药包括连翘、赤小豆、叶下珠等;常用通络药包括莪术、水红花子、鬼箭羽等。其中:连翘、赤小豆为钱老早年从肾病专家姚正平老中医处学得的用药经验。姚老认为,淋证与湿热蕴久有关,故解毒必不可忽视清利湿热。赤小豆能清热,排痈肿,散恶血,偏于利水;连翘清热解毒,善走气分,入心经(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药合用,解毒效佳。莪术、水红花子为钱老惯用的经验对药。水红花子为钱老早年从儿科专家袁述章老中医处学得的用药经验。袁老创有治疗小儿肝硬化的“养血柔肝丸”,他曾言:“养血柔肝丸,其药之妙是水红花子。”该药擅长活血利水,钱老常将之与莪术相配,作为通络的首选用药。
3 警惕患者“关”、“格”二证的出现,防止病情恶化,是治疗的重中之重
钱老反复强调要警惕并防止患者“关格”二证的出现。“关格”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主要病证。《寿世保元》曰:“溺溲不通,……便令人呕。名曰关格”。《诸病源候论》曰:“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可见,此二证的出现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必须尽早遏制。钱老认为:格证之初,常见纳呆、胃脘不适、口气较重,当急施以“和胃降逆,通腑降浊”之法治之,方选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调胃承气汤[4];关证之初,常见24小时总尿量超过3000ml以上,即尿毒症少尿期之前会先呈现一段时间的多尿表现,当急施以“补肾缩泉,复元脬气”之法治之,方选缩泉丸合桑螵蛸散。
4 当避免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及行为
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HBV-GN时,须注意核苷类药物可能存在的潜在肾功能损害。因阿德福韦酯具有潜在肾毒性,故治疗HBV-GN的抗病毒药以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为宜,当避免使用阿德福韦酯。再如: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肝毒性,并会加重肾脏负担,故凡含有酒精的饮料亦不能饮用,严防酒毒伤肝。此外,房事过频会伤身,如女性遇避孕失败,则更雪上加霜,须当谨慎处之。
5 病案举例
贾某某,女性,27岁,2005年9月4日初诊。22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未予治疗。近两个月来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血压增高,入住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肾病科,行肾穿刺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予肾炎康复片保肾,洛丁新降压,速力菲补铁,肝泰乐保肝,利复星抗炎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因病情反复,故特到钱老处诊治。刻下症:双下肢浮肿,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乙型肝炎家族史(-)。查体:血压正常,精神疲惫,面色晦暗,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肢可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HBsAg(+),HBeAg(+),HBcAb(+),HBV DNA 1.3×107copies/ml;ALT 41U/L,TP 62 g/L,ALB 40.3g/L;BUN 3.3mg/dl,尿蛋白(++),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98 g/24h,HGB 89g/L。B超检查示肝硬化,脾大,胆结石。肾活检报告: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中到重度弥漫增生,肾小管小灶状萎缩,HBsAg(+),HBeAg(+),结合临床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中医诊断为:水肿,臌胀。辨证:肝肾两虚,瘀毒未尽。治法:调补肝肾,解毒通络。处方:①叶下珠、赤小豆、生黄芪各30g,女贞子、菟丝子、当归、连翘、赤芍、鬼箭羽各15g,山萸肉10g,丹参20g,赤芍15g,刘寄奴12g。7付,水煎服,病情急重时每日服用一剂,缓和时每二日一剂或三日一剂。每日一付,早晚分服。②建议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钱老在坚守“调补肝肾,解毒通络”治则的同时,随时关注患者是否有早期“关格”的表现,通过着重关注“口气重,恶心、呕吐、纳少”等症的有无及尿量的情况,随证辅以和胃降逆、通腑降浊、补肾缩泉法。患者病情一直稳定,未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末次就诊为2017年6月8日,症见:胃脘不适,自觉有口气,偶胸闷气短,尿量正常,月经调。舌质暗,苔薄黄,舌下脉络无异常,脉沉细略弦。查体:BP正常,腹软,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HBsAg(+),HBeAg(+),HBcAb(+),HBV DNA(-);肝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2 g/24h;血常规示HGB 93g/L,WBC正常,PLT 323×109/L。腹部B超示:胆结石,大小为2.4×1×1.9cm。治疗继用调补肝肾、解毒通络法,同时加入绿萼梅、瓜蒌、生熟军等,以疏郁利胆、通腑降浊。处方:生稻芽、瓜蒌、生黄芪各30g,生地、白芍、丹参、女贞子各20g,当归、丹皮各15g,太子参、麦冬各12g,焦四仙、桃仁、绿萼梅各10g,树舌、五味子各8g,生熟军、红花各6g,三七9g(先煎),元明粉4g(冲)。20剂,水煎服,两日一剂,每日早饭后一小时服用。
疗效评价:患者经治11年余,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HBeAg阴转,乙肝病毒载量转阴;②肝、肾功能持续正常;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维持在0.2~0.4 g/24h之间,表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及肾小球动脉硬化得到了改善;④血色素维持在87 g/L以上,未再继续下降;⑤ B超未再提示有肝硬化,脾大。患者至今病情稳定,能够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