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铁军教授运用扶阳益气法治疗肝癌发热临床经验

2018-01-12邓厚波赵洪梅刘铁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扶阳阳虚益气

林 杰 邓厚波 沈 东 赵洪梅 刘铁军△

1.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肝病科 (吉林 长春, 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

刘铁军,二级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1988年师从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及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阎洪臣教授,从事肝病诊疗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癌发热亦有独特见解。

发热在癌症晚期患者中较为常见。癌性发热多属虚症,认为其病机属气虚、阴虚、瘀血内阻所致。而刘师认为久病耗伤阳气,误用或过用寒凉性味药物均可导致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而见发热,必须注意辨识和治疗阳虚发热。刘师运用扶阳益气法代表方剂再造散治疗中晚期肝癌发热效果良好,现将其经验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是由恶性肿瘤引起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正虚邪实所致[1],内伤发热病因繁多,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多数为本虚标实。阳虚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发热而欲近衣加被,恶寒为主,或发热,热势高低不一,时发时止,余症可见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体胖大、苔白、脉沉细无力、沉迟等。

2 治疗原则

《素问· 生气通天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道出了阳气的重要性。《景岳全书·杂证谟》:“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已记载了古代应用温热性味中药治疗发热。《重订通俗伤寒论》:“阳虚者阴必盛,阴盛者气必弱”,阐明“阳”与“气”的关系密切。刘师继承前人思想,应用扶阳益气法治疗肝癌发热。因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尚需针对血、阴、水的虚实变化而分别侧重于活血、养血、滋阴、利水的治则。

3 基本方药及加减法

再造散出自《伤寒六书·杀车槌法》卷三,明·陶华所著。原用于治疗“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汗不出者”。因阳虚无汗,此方可使汗液再出,由此得名为再造散。功用助阳益气解表。现多改为汤剂广泛临床应用。

刘师从阳虚气弱立论,临床中选用再造散加减,方药:党参15~30g、黄芪50~80g、炙甘草10g、附子5~10g、桂枝10~20g、羌活10~20g、防风10~20g、川芎10~20g、白芍20~30g、细辛5g、生姜、大枣各15g。方中用芪、参益气,附、桂破阴,以治阳虚气弱。细辛、羌活、防风以散阴寒。芍药和营,其寒凉之性以制温燥之性。姜枣健脾助汗,甘草调配诸药。若瘀血内阻,加红花、赤芍、桃仁;腹水者加土茯苓、白术等;气滞者加柴胡、香附、青皮;蜈蚣、守宫、半边莲、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破除留滞于肝络的热、毒、瘀等病理产物。此为刘师治疗肝癌发热的基础方[2]。

4.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程某,女,52岁,退休。2016年11月24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右胁肋疼痛半月余,加重伴发热2天。半个月前患者因进食油腻后出现右胁肋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经肝胆脾MRI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2天前因劳累后胁痛加重并伴有发热。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仍反复发热,现症:发热,恶寒,体温最高达39.2℃,多午后发热,右胁肋疼痛,乏力,腹胀,饮食不佳,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成形,1次/d。舌质暗红,苔薄,脉沉迟无力。既往乙型肝炎病史约14年余,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2年。中医诊断:内伤发热,阳虚发热夹瘀。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治则:扶阳益气,化瘀止痛。处方:再造散加减:炙甘草、桂枝、羌活、煨生姜、大枣各15g,党参、防风、川芎、白芍、红花、赤芍各20g,黄芪50g,附子、细辛各5g。上方3付,水煎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二诊:服药后恶寒减轻,体温波动于37.3℃左右,乏力好转、仍有胁肋疼痛、腹胀,舌质暗、苔薄、脉弦。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柴胡、枳壳各15g,半边莲、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5g。上药3付,服法同上。三诊:诉服药后诸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及睡眠尚可,后一直未发热。

按语:本例患者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后肝癌,《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口问》云:“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指出正气不足才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加之气虚日久引发阳虚,无力行血则血瘀。二诊患者病情好转,加用柴胡、枳壳以理气止痛消胀;纵观诊疗过程体现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思想,收效良好。

病案2:王某,男,50岁,农民。2017年5月18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腹胀伴发热9个月。患者9个月前因饮食不洁出现腹胀伴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系统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未治疗,自行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仍然反复升高,就诊时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体温最高达40℃,下午发热为著,发作时需盖两层棉被仍觉寒冷,腹胀,乏力,双下肢浮肿,纳差,眠差,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1~2次/d。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血常规:血红蛋白96g/L。既往乙型肝炎病史约9年余,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6年。中医诊断:内伤发热,阳虚发热夹湿。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治则:扶阳益气,利水消肿。处方:再造散加减,细辛5g,大黄3g,炙甘草、附子各10g,羌活、生姜、大枣、熟地黄、山萸肉各15g,党参、桂枝、防风、川芎、白芍、白术、当归、生薏苡仁各20g,土茯苓50g麻黄、黄芪60g,蜈蚣、守宫各2条。上方3付,水煎取汁300ml,3次/d,饭后服用。二诊:服药后,患者下午偶有发热,体温处在37.2 ℃ ~37.6℃之间。其余诸证好转,继服上方4剂,患者此后再未发热。

按语:患者发热日久,纳差,脾胃运化无力,气血已然亏虚,无力抵御外邪,导致正邪相争于肌表引起发热,此时退烧药等退热疗法难以起效,唯有扶阳益气养血以促正气恢复。刘师此处加麻黄,因患者内寒外寒均较重,故配附桂助阳发汗,使表里邪气速解。土茯苓、白术与薏苡仁除湿消肿,大黄此处正常煎煮取排毒之意。诸药配合,标本同治,使正气复则邪自去矣。

5 小结

导师刘铁军教授常教导学生,要读经典,诵名方,求古训,勤临床,先继承,后发展,发挥中医在临床诊疗中的优势。目前现代医学针对肝癌发热尚无特效疗法。刘教授在继承前人扶阳益气解表的思想上融入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以阳虚兼气虚为主要病机,运用扶阳益气法,选方再造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若只见体温高,即用辛散解表或苦寒攻泻,未考虑患者本身的体质以及疾病演变,以致伤耗阴津,或损脾败胃,而致正虚邪恋,发热不止,必至病情加重。

猜你喜欢

扶阳阳虚益气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