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联觉:突破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樊篱
2018-01-11杨梦瑶
杨梦瑶
摘要:小學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创新思维。视听联觉的教学形式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对学生的艺术灵感给予互动培养,它是培养学生良好艺术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视听联觉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是促进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视听联觉 小学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 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21-03
“联觉”是指人身体的某一感觉变化引起另一种感觉或多种感觉变化的现象。视听联觉是指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相互联动发展,通过双重性艺术发展促进接受者与接收事物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接受者能够进一步深入的把握要点,对接受事物进行整体性把握。法国音乐家梅西安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我听到一个声音,或者看总谱时,我就想到颜色。不言而喻,当我作曲时,这些颜色十分强烈地呈现出来,我就设法把这些颜色写进我的音乐。当我想到和弦和音响综合体时,它们总带有色彩的结合。”可见,视听联觉的运用对于听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视听联觉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的现状解析
音乐欣赏课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只需将音乐作为单一的呈现方式交给学生自己聆听,不考虑学生的感知欣赏能力,这样的音乐欣赏课死气沉沉,几乎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单一使用听觉欣赏音乐,常常会注意力分散,缺乏对音乐的深层感知和理解。而视听联觉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入手,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大化发展,不仅能促进小学音乐欣赏课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应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应用的意义
(一)视听联觉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视听联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视觉听觉的互动发展,促进学生思维模式与身体运作模式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视听联觉促进学生的音乐识记能力
视听联觉是促进学生音乐识记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视听联觉能够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实现听觉与视觉的共鸣,学生能够自主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加强对音乐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能够在音乐旋律的引导下形成完备的音乐知识储备能力。
(三)视听联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视听联觉手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视觉传达效果与音乐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视听联觉的音乐教学形式能够通过音乐互动、图片展示、视频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形式提供多种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来,推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四)视听联觉增强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平
视听联觉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的发展。音乐是流动的艺术,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体味社会思想情感变化,增长音乐知识的重要途径。视听联觉的教学手法能够激发学生艺术直观欣赏能力和艺术直接听觉能力的欣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同时这些艺术视频、艺术图片的变化和音乐思维的培养都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社会认知能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视听联觉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实的意识形态,包括图片、映像等形式的艺术发展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音乐欣赏中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三、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静制动:视听联觉的静态美
小学生在生理基础上处于发展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将视听联觉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引用视觉色彩变化和图形变化等形式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视听联觉体现在音高变化中
教师可以将不同音高变化的效果形成直观色彩图片的形式分发给学生,然后对不同歌曲的音高进行演奏,使学生一方面通过听觉辨别歌曲音高变化,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图片上不同音符色彩的变化对音高的高低进行辨别,促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将抽象的音乐教学“形象化”,提高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将《快乐的哆来咪》歌曲中涉及到的相关乐谱知识和柯达伊手势用不同颜色的音符和手位表示,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能够对学生音乐思维起到一定的冲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视听联觉体现在强弱变化时
强弱变化是指音乐中以音律强度的变化。音强变化与视觉中物体质量变化,大小变化,形状转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相似法引入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促进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音乐欣赏活动课《狮王进行曲》,课堂前期将不同图形的音乐教学卡片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在音乐欣赏的后期将这些音乐卡片作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将这些卡片进行律动编创,最终学生都“创作”出自己的律动。
3.视听联觉体现在乐思变化中
静态画面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的外部变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展示,主要体现艺术表现图形、艺术变现色彩的变化。教师能够在音乐欣赏中将色彩变化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旋律感情色彩的感知能力。例如,欣赏课内容为《水草舞》,本首乐曲为ABA的三段式曲式结构,A乐段与B乐段有明显的旋律色彩性的对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用横向波线代表A乐段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的旋律,生动地刻画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用竖向波线表示B段以琶音为基础组成的旋律,把海水波动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endprint
4.視听联觉体现在音律变化时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欣赏中用到的歌曲简谱图片进行“重新组合”,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将这些音乐图片和表示不同音律变化的艺术图形进行重组,激发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多样性教学课堂发展。如,在教学中对不同音强的讲解采用“画水滴试验”的方式,学生通过听觉不同音强高低变化,学生绘画的水滴变化,当音强较高时,学生绘画的水滴数量较多;当音强较低时,学生绘画的水滴数量相对减少。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识别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动克缓:视听联觉的动态美
1.外国民谣教学呼唤“视听联觉”
在苏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中,音乐欣赏内容十分多元,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此类乐曲富有一定的主题性,篇幅短小,旋律单一,大多具有抒情性,外国民谣就属于这一类型。学生在聆听此类音乐时,常常因为不能理解而走神,在教学中运用视听联觉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欣赏课内容《爱的罗曼史》,歌曲旋律走向较为在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乐曲创作的灵感与来源,随即选取一部与乐曲旋律色彩相吻合动画,让学生结合视听效果欣赏,从中了解音乐的主体基调下,画面感是可变的。
2.中国戏曲教学呼唤“视听联觉”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戏曲的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听戏,更要结合视觉感官,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欣赏这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总而言之,视听联觉是小学生音乐审美课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去调动学生的视听联觉,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听联觉的能力,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育方法,认真钻研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努力创设更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欣赏课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美丽,让更多美好的音乐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01).
[2]高冬梅.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
[3]陈孝余.音响“视界”:音乐聆听导示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