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若干思考
2018-01-09潘家永王文勇
潘家永,王文勇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03)
高中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若干思考
潘家永1,王文勇2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03)
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化学与自身、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分析、解决人类面临的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
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化学观念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高中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价值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指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长期积淀下来的习惯,是一种内在的必备品质,其重点在于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技能。
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的食品、环境、医药、化工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化学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人可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化学与自身、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分析、解决人类面临的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化学学科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知识,同时也积淀了人们认识世界、应用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观点、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等。这些思想、方法、方式是化学科学的精髓,也承载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化学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化学知识,而是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及观察物质世界的正确方式,能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通过化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取知识,最后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现行的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轻视化学学科本身隐含的学生核心能力的生成。化学核心素养将彻底变革化学教育。
首先,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新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思想必然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其次,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深刻地影响着教与学。新的课程内容、考试标准一定会促进教与学的变化。同时,化学核心素养将清晰解决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
再次,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指导教育评价的变革。核心素养的教育将不会再以一张高考试卷确定学生的终生,而是通过多样的、可选择的方式评价学生。
化学核心素养从根本上回答了化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对于国家、社会、个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第二,核心素养能够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当今社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培养的学生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实践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将不利于我国人口红利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通过教育途径来寻求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够培养伴随学生一生的能力,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建构起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二、高中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途径
1.树立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产生正确的教学行为。传统的化学教学,教师只是知识的“中转站”,只注重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将掌握知识视为绝对真理,认为学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熟练地解决化学题目,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颇丰,但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降低了探究化学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学生的素养反倒逐渐降低,常年的“记忆训练”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分析化学问题,不懂得如何使用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不懂得如何联系化学与社会生活,更不懂得如何通过化学知识建立科学的态度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我国推出核心素养理念,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步,也使得我国的教育得以与国际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形势相接轨,使得教育适应了国际化的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取化学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知识框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的活动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的活动。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化学实验。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实验教学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给学生做个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真实性,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没有欺骗学生”。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实验演示决不能取代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应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并明确实验目的,学生以此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之后学生应用信息加工、控制变量、反思评价等科学方法宏观辨识实验现象、微观探析实验本质获得实验结论,不仅加深了化学基本知识记忆和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竞争与创新能力。学生还通过实验逐渐认识人类生活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增强自己认知社会的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构建化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与考核很重要,除了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往的课堂评价大多是可以量化测量的,比如通过几道问题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但化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涉及的评价内容更多属于非认知类。例如学生通过宏观模型认知微观世界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紧紧地局限于学生是否记得住答案,而是涉及学生是否具备崇敬科学的品行、发现问题的眼光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应将发展学生的眼光放得更长远,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评价,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实施全方位的化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确定化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基本范畴,使化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在实践层面上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化学思维和实践经验,形成化学思维习惯,掌握化学方法与技能,具备化学核心素养。
4.探索本校特色课程体系
江苏省正在实施的课程基地工程恰好为开发本校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例如,我校创建的环境化学课程基地,正好抓住了这一历史契机。环境化学课程基地将创建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本校特色课程体系,整合原有化学校本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创设以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生化学学习场域。一系列这样的校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5. 紧密联系日常社会生活实际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这充分说明化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首先,化学的教育,不仅是化学知识、化学技能的教育,更是关注生活、参与社会的教育。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食品问题、卫生问题、材料问题等。我们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化学专家,但从改善未来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使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化学问题。其次,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使我国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奋起直追,承担起社会的、国家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再次,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找准努力方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6.强化跨学科跨情境的联系
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适合所有人的最关键的、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例如化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不仅仅是化学学科中强调学生应该拥有的素养,也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要求的内容,它适合所有学科,是一种广义的范畴。所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联系各个学科。然而,现实的教学情况是不同学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也使得学生只能根据单一的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在目前分科教育的实际情况下,应培养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充分联系其他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毕华林,万延凤.化学的魅力与化学教育的挑战[J].化学教学,2015(5):3-7.
[2] 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78-81.
1.潘家永,1965年出生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学历,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2.王文勇,1990年出生,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是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