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艺术性导入
2018-01-08张晓辉曾霞
张晓辉 曾霞
[摘 要] 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往往能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并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并最终促进其学习效率提升.
[关键词] 课堂导入;情境;方法;艺术性
教师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情境的设计和导入才能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创造条件. 不过,教师必须对数学课堂导入的各个因素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导入的真正魅力. 教师如果在课堂导入部分能够设计出立意明确而深刻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将会表现出更加愉快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并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具备优秀教学能力的高中数学教师总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追求变化,以形式各异的不同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跟教学方法一样都是形式多变的,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注意这几个内容:①如此设计课堂情境导入的目的有哪些?②如此设计是否真正能够启发学生思考?③如此设计跟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匹配?④如此设计是否还需要调整?
类比法导入
这个设计中采用了类比方法对有相同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因此激发出学生接触新知识的乐趣、激情与信心. 类比方法在数学领域的运用是很多的. 例如,类比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并因此获得一些结论,等等.
归纳法导入
案例:笔者在“等差数列”的新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某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人数分别为:20,22,24,26,28,30.
(2)该校每周2,4,6都举行“礼仪标兵”评选.
(3)该校某次体检中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1kg、24kg、27kg.
从以上三个事例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情境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导入中迅速集中并因此更加积极地进行了问题的分析,等差数列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情境的导入中得到了具体化的体现.
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个别到一般的原理体会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数学知识本质的获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归纳法. 学生在归纳法的运用中常常能更加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也因此快速提高.
直观法导入
案例:教师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如果仅作单纯的讲授,学生往往因为椭圆形状与概念的抽象而较难产生感悟与体验,因此,笔者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搬进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九号搭载3名宇航员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升上太空,在太空停留13天后于29日返回地面. 这一令人激动的场面以及神舟九号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椭圆的形状也在这一视频中展现出来.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有关椭圆形的事物举例展示,学生思维得以激发的同时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椭圆形状这一抽象的概念在具体的直观展示中得以展现,学生对设计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椭圆概念的理解与探索,多媒体的导入使得课堂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合法导入
案例:直线的四种特殊方程是高中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直线的一般方程y=kx+b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从一般方程进行知识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直线特殊方程的理解,斜截式、点斜式也在此基础上能被学生更好地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方便学生理解以及掌握的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 笔者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学习点斜式进行了启发,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斜截式方程,这个过程与教材中介绍的顺序不尽相同,这是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与设计的体现,学生在这样的设计与整合中接受与理解知识往往变得更加轻松.
将教材介绍的教学顺序打乱并根据学生学习规律与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就是本文所指的整合法,整合法在数学学科的知识之间可以运用,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上一样可以运用,知识与方法之间的整合、知识与情境之间的整合也都包含在整合法的广泛运用中. 不过,整合法的运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也不是没有任何要求的,教师在整合法的运用中应该秉持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实例法导入
案例:笔者在函数第一节课的教学伊始故意迟到两分钟进入教室,面对学生疑惑的眼神,笔者如此解释:老师来学校时摩托车没油了,在加油站加油时发现电脑显示计费器上的数字特别有意思,7.92元/升的单价在加油过程中一直没有改变,但是上面两行的数字却在不停变化中. 你们知道上面两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吗?学生觉得相当有趣,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本课要学的内容就这样被引出来了:这里不变和变化的数字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常量和变量,函数的概念与意义也在此基础上顺利得出.
若使学生真正对数学理论中的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正是他们对概念的透彻理解. 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联系着高中数学各部分内容的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数学学习断断不能离开函数思想的掌握与运用. 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函数思想的熟练应用上,只有这样,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工具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 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函数思想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学生在函数学习时不能满足与函数表层知识的了解,更多的应该是对函数本质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现实生活和数学理论相结合的学习与运用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体验和情感,生活中学习数学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中联系生活,这之间的相互触动往往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更多热情,而且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伴随这样的反复运用和学习也会更加熟练. 学生一旦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也就能够更加快速地选择知识体系中有价值的部分来运用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脱离了单纯枯燥的数学知识记忆、计算、推理以及运用,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因此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若使自己的课堂情境导入更具艺术性,必然要凭借自身豐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涵养来展开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不断探索. 别具一格的课堂导入往往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出彩,导入设计中的问题不仅能使课堂主题更加突出,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探究中也会获得质疑精神、探索精神的发展. 不过,课堂导入设计中一味追求新颖的思想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教师将学生闻所未闻的内容设计进导入情境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义不仅荡然无存,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也有可能消失殆尽. 因此,教师始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进课堂导入环节,问题的难度也要利于学生探索并最终能够将之解决. 很多人将优秀的教师比喻成完美的导演、优秀的编辑、优秀的演员,事实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内容科学安排进教学中确实是一个“完美导演”所做的事;将课堂导入与整体教学完美融合又确实是一个“优秀编辑”的杰作;将自己的人格魅力融入教学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促使学生爱上数学又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无尽影响.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不断进行反思并促使自身不断创新和成长,只有这样,自身的教学质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发展. 教学目标、课堂目标以及依此设计的课堂导入都不能忽略学生这一主体因素. 教师如果能够在上述各个方面都不断进行钻研、探索和创新,数学课堂必然会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