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理解与实现

2018-01-08史晓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核心素养

史晓伟

[摘  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需要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 比较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目标,可以发现两者有所区别,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需要体现出层次性:底层为“四基”层;中间层为“问题解决”层;最高层为“学科思维”层. 实践证明,这样的理解与实践,可以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为顺畅.

[关键词] 高中数學;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背景下,隶属核心素养下位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与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影响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之一,就是课程目标,因为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抑或是学科核心素养,都是通过课程及其学科来实现的,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那核心素养才有可能真实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成为学生可以直接吸收的营养,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 本文试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目标的理解与实现,谈谈一些粗浅的观点.

当前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目标比较

在不同的背景下,课程目标的表述是有所不同的,尽管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还没有公布,但根据课程的逻辑关系去观照,仍然可以将之与当前背景下的课程目标进行比较.

众所周知,当前的数学课程目标是在此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描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标准的描述范式. 随着人们对课程改革反思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对这样的课程目标描述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就明确指出,“(这样的)课程目标设置存在一些问题”,而其理由在于:三维目标从表述上来看是一种并行关系,而既然是并存关系那就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其实现途径也就不相同. 但实际上研究者在进一步梳理三维目标的理论依据时,发现三维目标的理论依据之间并不协调,有的时候还存在着冲突,而就算是从一线教师的实践角度来看,其实在教学中更多的教师的努力方向,仍然是第一维目标,仍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应试的技能,真正的后两维的目标,在教学中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教师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 因此,本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维目标表述,直到目前,仍然部分悬在半空,并没有真正落地.

相比较而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则可以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寻找到更加贴切教学实际的依据. 自从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的团队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之后,很多专家同行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李艺等人将核心素养理解为一种层次性结构:最基层是以“双基”(数学学科领域则是“四基”)为基础的;中间层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最高层是以“学科思维”为主要元素的. 观照这样的核心素养层次,可以发现其与数学学科存在着高度的吻合性,在当前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原本就强调“四基”、问题解决与数学学科思维、思想方法等.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但同时要注意,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是有高低层次性,而不是当前课改背景下的三维目标并存的. 而这种层次性给教学带来的启发就是,即使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要高度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四基”的培养仍然不可或缺,也只有“四基”真正得到培元固本之后,其更上层次的素养才能得到培养.

课程目标引领下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其实,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追求中,有一个逻辑关系要摆明确,即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是核心素养体系建立之后去设置课程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落地才能得到保证.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前者实际上是专家甚至国家发展需要制定了核心素养体系之后,再由课程设计者进一步细化目标;而后者则是一线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去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 事实证明,只有理顺了这一逻辑关系,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有可能在每一课的教学中真实地发生.

以“椭圆”的教学为例,这里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素养视角下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二是课程目标引领下核心素养得以培养的具体途径.

对于第一个问题,从核心素养的层次结构角度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这样的表述:①理解椭圆定义,能够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能够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②在椭圆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③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在运用坐标系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建模、推理能力;④在探究椭圆定义与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性,生成数学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界定中的层次是清晰的:①、②两点瞄准“四基”,③点瞄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④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形成相应的数学价值观.

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是椭圆概念的引入与定义的建立,同时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离心率等. 这一点与传统教学无太多的不同,本可不赘述,但需要强调的是,此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体验活动,以让学生在作椭圆图形,或利用到两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数学实验中,感受椭圆图形是如何获得的,从而建立椭圆的清晰表象. 同时应当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研究椭圆的图像;其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椭圆知识的运用. 笔者这里选择的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把矩形的各边进行n等份,并按如图的方式连接直线,试判断对应直线的交点是否构成一个椭圆,并说明理由.

这个问题与一般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椭圆习题,而是一个来源于纯粹的数学问题,一个带有抽象的数学美的问题. 这类问题虽然对应试没有直接帮助,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这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层次结构的最高层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中间层次),因此研之有益.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此问题解决的四个关键点:一是如何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怎样设动点坐标?三是如何基于动点建立其所在的两条直线方程?四是如何消去方程中的参数,以最终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这四个关键点的逐一解决,分别要经过这样的过程:一是坐标系的建立时,原点的选择问题,这里可以让数学直觉发挥作用——要验证其是否为椭圆,原点肯定要设在矩形下面边的中点(为了解题方便,矩形的长与宽可以分别设为2a和2b),而动点则选择为任意一组对应直线的交点P(x,y). 于是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等关系,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一个椭圆标准方程,从而证实该曲线确为椭圆.

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对椭圆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将问题解决的过程锁定在椭圆的证明上,这使得包括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在内的知识得到了综合性运用,而问题解决本身又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而学生在兴趣驱动之下通过模型建立、知识的深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解决问题的范式,因而数学学科思维培养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由此我们认为,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是真实发生了的.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数学课程中的存在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何得到保证,后者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前者当中,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回答:一是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包括课程的设计、开发等;二是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已有课程当中.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主体地位不同,有一个谁服从于谁的问题.

显然,当前我国采用的是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的思路,这被称为“整体支配模式”. 根据这一思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数学教师明确在某一个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 从数学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课程内容)中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契机,并设计恰当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生成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思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思路.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要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实现课程目标,需要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背景的真实含义所在,进而才有可能在层次结构式的核心素养理解下,进一步细化课程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保证其落地.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核心素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