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得失

2018-01-08韩世坤

学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课程评价小学数学

韩世坤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教师深入研究、不断尝试、积极摸索,在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一个问题始终伴随在每个探索者的头脑中,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该有哪些评价来作为教育教学成效的依据?在学生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审时度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评价应该引导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课堂评价则注重师生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40

新课改以来,各地教师深入研究、不断尝试、积极摸索,在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然,也经历了许多挫折,甚至是走了许多冤枉路。在進行积极探索中,有一些问题始终伴随在每个探索者的头脑中: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才算是成功的教育?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该有哪些评价来作为教育教学成效的依据?甚至是还有哪些评价可以取代考试的主体地位,来作为考试评价的有效补充?

一、学生评价注重综合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唯一的方式是考试,唯一的标准是成绩,那一张试卷,得分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能够取得高分的就被称为优秀学生,获得各种奖状和荣誉,连在班里的座位都可以调到前面重要的位置;相反,那些得分不够高的学生,或者是得分低的学生被放置在教室的角落,被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疏远,不仅各种奖状荣誉得不到,各种表扬,甚至连一个肯定也没有,成为教师眼中的坏学生,班里发生任何违规违纪的问题,他们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个人素质,更不能预测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多年的事实证明,那些在上学时候成绩不突出,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却往往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获得更大的成就。有调查认为,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更具备一个成功者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著名作家林清玄认为,在班里的考试成绩在十名左右的,更准确说第七名,这样的成绩取得更大成就的几率更大。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则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评价,它秉持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公平性上,新课程评价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参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能够考试,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体现了一个学生遵守纪律,掌握、背诵、识记,书面表达的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评价引导教师成长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教师不是学成之后就可以一直教下去,从此功成名就不需再学习的个体,而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教育者,无论从业务水平还是从道德修养上,教师都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评价好教师的标准不再局限于他的班级考试成绩是否突出,如果不能把教师从学生成绩这个枷锁上解放出来,教师的教学活力、创造力就不能发挥出来,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成绩为唯一的追求标准,他们才能发挥出更优秀的课堂表现。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权威灌输与被动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得到一个大概的生动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要毕恭毕敬,而且不能随便地向教师提问,否则就会惹教师生气。这样的关系从好的地方讲,是树立了知识的权威,保持了知识的神秘性和令人敬仰处,但同时,带来的恶果就是养成学生学死书、少疑问,更难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更多的是对学生奴性人格的培养。

上世纪的五四运动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开始出现了松动和改变的迹象,几代教育人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例如陶行知、叶圣陶等都对传统教师的冰冷和权威做出了批评,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的,甚至是亦师亦友的。此后的师生关系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也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师生关系完全因人而异,有的严厉,有的和蔼,有的可亲,有的则令人生畏。

新课程所倡导的、所要构建的是师生关系,而不仅仅限制于师生关系,它所要形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教师所要给予的学生的个性发挥,以及给予的学生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相处关系。之前所讲的师生关系更侧重于相处的关系,而非角色关系。

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他的教学成绩,或者说不单单以他的教学成绩为标准,而是考察他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是否具有团体协作精神,是否具有从“教书匠”向“教育家”发展的潜质和基本素养。

三、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

这一次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幅度之大、教学涉及的范围面之广是历次教改没有过的。但是纵观世界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的这次教改绝对不是一个偶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这其中最受到重视的科目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然而,什么是优秀的、好的,值得提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是徘徊在许多教育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课堂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课堂学习的过程,小组讨论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要考虑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

课堂评价必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为归途,以是否激发师生的创造力、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为标准,从课堂设计、授课方式、使用教具、学生反应、课堂效果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郑成伟.从小学数学的改革看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J].学周刊(B)2012(1).

[2] 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 (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课程评价小学数学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