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01-06林志强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林志强

[摘  要] 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如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图片、视频、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机融入数学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优化作用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着实为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以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数学学科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而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从技术层面为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支持. 如将抽象的图形直观化,整合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微视频创新教学形式等. 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本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都极强的学科,数学中有很多比较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和具体化,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黑板板书、语言传授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诠释知识本身. 而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可以轻松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难题. 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手段高深莫测,可以将很多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和具体化,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让教师轻松地教学.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几何题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手工模型的教学现状,几何问题中的很多模型,都可以以立体图形、动态图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球体、圆柱体等,都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一些实体的建筑物等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突破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其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地多元化表达,形象而具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将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微视频教学手段也是时下比较热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有效地借助微视频教学,使困难的问题清晰明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诚然,兴趣使然,学生自然会更有动力探索和学习知识,而如果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强扭的瓜不甜”,教师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局限于黑板板书、语言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于学生而言,难免枯燥乏味. 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微视频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在课堂教學中产生的倦怠情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图像情境、问题情境、趣味知识、生活化教学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理念格外强调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从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不同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要求于教师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我们知道,由于成长背景、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且对知识的获取能力也不同. 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手段最大的优势在于获取信息快速、资源渠道多,所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时,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丰富的信息如图形、动画、文字、声音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建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还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整合知识,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

整合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个鲜明优势. 我们知道,电脑的记忆、存储功能是强大的,其可以帮助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信息存储起来,并实现随时修改和完善目标,这就为教师的复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众所周知,复习的过程,是回顾和总结旧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以往的教学课件,指导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四边形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四边形的图形类型、特征等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对比和研究,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是教师教学的责任和使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会在备课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样的投入是有意义的. 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将不再耗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板书,他们可以轻松地将自己备课时所要讲解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而多出来的时间,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展开课堂讨论等,这些活动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初中数学教学,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