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院联动背景下专业社团的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2018-01-05李跃文江南朱冰倩杨盈盈季佳溦

市场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李跃文 江南 朱冰倩 杨盈盈 季佳溦

摘 要: 学生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专业社团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更是如此。然而在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专业社团的发展却是面临坐冷板凳的尴尬境遇。本文在南京审计大学双院联动背景之下,以金融学科相关社团为例,针对专业社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双院联动;专业社团;人才培养;社团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0-0177-02

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布局中,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高校社团,凭借其灵活方便的组织形式、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浓厚的友好氛围,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200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将学生社团的发展摆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南京审计大学遵循意见指导精神,在书院制改革后形成双院联动机制,对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

一、 双院联动下专业社团发展背景

为改变传统财经类院校专业化和市场化过度消费,人文通识教育稀薄缺氧的现状,书院制改革成为现今教育体制改革中为数不多的有益探索之一。“双院制指学院和书院,中国古代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南京审计大学自2014年起成为书院制改革的先锋队,实现了学院和书院的双轨道并行,由学院与书院构成学生素质培养的立交桥,设立润园、泽园、澄园、沁园书院,探索书院和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

由于学生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生社团的管理也被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以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科相关社团专业为例,在双院制的背景之下,金融专业社团在第一阶段挂靠各书院,由各书院对金融社团实施统一管理,制定社团管理考核办法,按规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等等;当前社团管理迈入第二阶段,金融专业社团回归二级学院,由金融学院对学生社团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

二、 双院联动下专业社团作用分析

高校社团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为学校和社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针对高校社团的功用,魏振波提出两维度三层面的观点,“社团功能定位为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维度和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服务于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服务社会的三个层面”。魏康婧主张“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交际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形式”。文章将专业社团的功能概括为“两翼一辅”。

(一)“两翼”之一翼:专业社团的学术研究功能

高校专业社团不同于其他类型学生社团,有着学科支撑的独特背景,学术和专业氛围浓厚,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学术研究。在大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之余,专业社团通过开展各类学术探讨活动和科研实践活动,实现从课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课外的主动探求,由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准、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两翼”之另一翼:专业社团的职业规划功能

高校专业社团也具有职业规划的功能。专业社团虽然区别于类似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的职协,但是依然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和公司企业通常都是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两者之间的联系日益变得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这种关系为专业社团提供了搭上企业的机会,从而双方建立某种互赢机制。企业为专业社团提供企业参观、高管座谈、实习招聘等相关机会,专业社团通过运作为企业提供校内帮助或者人才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真实体验专业与职业的区别,清晰职业发展所需,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三)“一辅”:专业社团的文化教育功能

高校社团都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引导等文化功能,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业社团有着同样的功能。高校专业社团有着自己更为坚定的信仰和坚持,可以凭借友好和谐的专业氛围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其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增强社会正能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高校专业社团对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专业社团的发展越来越好,对人才培养的臂力就越来越大,办好专业性社团则显得至关重要。

三、 双院联动下专业社团发展的困境

在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热门流行和娱乐爱好类学生社团门庭若市,相比之下專业性社团的发展却面临着门可罗雀的窘境。专业性社团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逐渐在走下坡路,暴露出了一些亟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一)从专业社团内部来看

1.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混乱。学生社团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由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学生组织,其内部架设有基本的制度和体系。基于高校学生学制现状,社团人员流动性大,制度的约束性和完整性往往受到挑战,例如:社团部门结构增删重组频繁,部门职能一变再变造成职能交叉和空白等。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一贯性落实不佳。

2. 社团“人”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专业社团的整体学术性氛围浓厚,真正的学术又是枯燥的,所以能够参与到社团内部管理的人手基数少,社团人员建制不完整。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专业社团后继储备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社团管理人员离任之后,新一代人没有培养出来或者无人去接替老一辈的位置,专业社团的传承易中断。第二,在社团内部管理人员中,不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学科支撑的人员占比较大,专业性社团的专业度被稀释。更甚者,一些专业性社团的社长是由非专业学生担任。第三,社团内部管理人员呈现年轻化态势,大一和大二学生成为主力军,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能力和眼光去带领一个专业社团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个人意志严重影响社团走向。

3. 社团活动重复僵化,缺乏创新发展。专业社团受限于学科特色,活动主题要契合专业色彩,可供选择的活动内容单调。单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规模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严重缺失专业社团应有的特色和内涵,从而流于形式,忘记初衷。单调而又重复的社团活动过度消耗受众的好奇心和耐心,参与度一降再降,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无人感兴趣也无人来参加。

4. 社团考核成绩不理想,触碰解散红线。在社团活动、社团管理和社团发展上,专业性社团秉持了良好的传统,却缺乏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与其他类型的社团相比,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削弱,竞争力下降。每年度的社团考核都是统一的各项考核指标,因此专业社团在每年度的社团考核中成绩不理想,星级评定低下,被红牌警告。多年的历史循环使得专业性社团的既有活力被过度消费,缺乏活力与创新就缺失了生命力,而缺乏生命力的社团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从哪里寻找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二)从专业社团外部来看

社团运营缺乏相匹配的条件,具体表现为缺钱、缺场地、缺专业指导。

1.  高校社团组成人员都是高校学生,大都没有经济来源,不能为社团活动提供持续资金。此外,专业社团是学生自治组织而并非社会营利组织,没有盈利能力自然没有社团活动资金。高校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平摊到每个社团就不那么富足了,然而平摊还是理想状况下,现实是高校按社团星级评定分等级进行资金调拨,专业社团星级不够资金自然就不够。

2. 高校的教学场地资源有限,为社团提供专属场地不存在现实可行性,高校目前采取分时段登记租借固定场地制度来解决,但社团的体量与场地的限量失衡必须正视。

3. 社团的运营发展缺少专业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高校大部分学生毕竟经历少,能力缺乏锻炼,对社团的运营发展没有长期的规划。而现如今的高校指导老师既要承担自身的教育科研任务,进行自我深造,还要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参观学习,繁杂的各类工作已经占据了其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额外对社团进行指导显得力不从心。

四、 双院联动下专业社团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高校专业社团面临的困境,为更好地发挥专业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了专业性社团在今后走上快速正确的发展轨道,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社团为例,从社团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专业社团内力作用角度,自身要做好人才培养和活动规划

着力解决专业社团“人”存在的问题。做好专业社团招新迎新计划,吸收优质的新鲜血液,为专业社团后续发展招贤纳士,增强专业社团的活力与创造力。一方面增加专业社团中专业学生的任职占比,增强专业社团的专业氛围;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员的培养,提高社员的多方面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员接任专业社团内部管理职位打好基础。

(二)从双院外力作用角度,双院可以加强制度管理和帮扶

对社团管理体系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社团绩效考核机制。书院和学院两方面均对已成立的专业社团进行管理体系补充登记,对未来专业社团创立审核增加管理体系论证说明及登记,对社团管理体系进行硬性约束。对于确实需要变更管理体系的专业社团,可以启动预先创设的专业社团管理体系变更程序,在程序上留给专业社团选择和操作的空间。绩效考核针对专业社团活动来讲,对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做简要记录,整理活动产生的文件资料以备考核,对活动整体效果做内部评价和改进分析,群策群力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日后的活动举办积累经验。

书院和学院要加强对专业社团的指导和投入。“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指導教师的服务质量与专业水准决定了社团发展的方方面面”。学院组建一支负责任的指导老师队伍,规范指导老师的行为,划定指导老师的权限。同时为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指导老师对于专业社团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双院可以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专业社团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的适当倾斜,减少专业社团在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为专业社团注入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梁俊凤,薛周利,师会芳.“双院制”模式下大学生学业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西校区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4).

[2]魏振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5):45-47.

[3]魏康婧.高校学术社团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94-95.

[4]孟立东.浅谈高校社团专业化的必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