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探索
2018-01-05王瑞罗晶
王瑞 罗晶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多教师都尝试地把它引入课堂,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却不容乐观,常常流于形式。就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组建 合作规则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组建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组内异质是指同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性别、性格、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 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按每组好、中、差共存的标准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最好是4~6人,固定不变。在各组内培养一名小组长,发挥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才能,并且适时召开“小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督促、指导小组长组织好本组的操作、讨论、总结、汇报等活动,尤其要注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组整体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程度、性别、成绩等混合安排,务求每一个小组成员背景和能力的学生相差无几,这样便于小组与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二、制定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事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1)小组成员先独立学习。(2)再紧扣独立学习所围绕的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交流,认真听取每个同伴的学习结果。(3)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学习结果作修正或补充。(4)共同帮助学有所难的同学。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
四、要有针对性地设定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频繁的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合作学习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注意“五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一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1~2次为宜。次数太多,讨论的主题就会分散,每次讨论也只能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当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时,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
五、教学中学生合作,教师的组织工作必须到位
教师不能把只扮演“监督者”的角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与有效的指导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集中精力,认真巡视,细心观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其他同学,激励进度快的小组探寻更高的认知目标或者内在规律;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六、重视小组展示环节
展示交流时,不仅让学生把最后地结果说出来,还要让学生把他们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说一说,这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与其他小組相互之间也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还应注意汇报不应该成为优等生的专利,而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去发言,哪怕只说一句话也行。这样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才会增强。
笔者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碰撞与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