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浅探
2018-01-05覃庆仙
覃庆仙
[摘要]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首先自己要心灵美,也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品行之美;最后要准确地定位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8202
成才先成人,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也就说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意义
道德素养是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和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与道德境界。学校教育,是使国家公民的道德素养得到内化、融合和提升的主阵地。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此时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自己、人生和事业都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考,个性基本定型,人生也逐渐定向,此时对他们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是使他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他们的道德素养如何,影响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着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素养的内容,所以历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主阵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各种意识形态激烈碰撞的今天,认真地思考这一课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道德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珍爱生命
“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高中历史教材中处处渗透出人的色彩,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这些素材,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获得生命的启迪,积累生命的智慧,从而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意识。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通过探讨亡命海外的梁启超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谭嗣同对生死的不同抉择,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比中,除了要赞颂谭嗣同舍生取义的可贵之外,也要明确指出: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放弃。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不是害怕,不是懦弱,之所以逃亡,是为了保存实力。后来梁启超回国,成了国学泰斗,照样可以为国家的教育做出贡献。
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感悟到人生的充裕、生命的伟大。只要教师点拨得体,学生可以从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感悟到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奋斗之美,以推动他们去追求比生活更为高远的东西。而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如暴君商纣王、隋炀帝;卖国求荣的袁世凱、汪精卫;“战争狂魔”希特勒、东条英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去咀嚼,去反思。因为不管我们对他们有多反感和憎恨,也无法抹掉他们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这些反面人物的生命历程,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诉学生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弃国家、人民于不顾,最终走到反人类的道路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历史的发展是靠人来推动的,人是历史事件的推动者和亲历者。历史事件像长索上的节点,节节相连,环环相扣,串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滔滔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历史事件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启迪和生命内涵。14年抗战中,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不屈抗争,让学生理解了历史的曲折性,从而联想到生命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进而理解到生命逆境中精神的伟大力量。历史并非都是温情、美好的,它也有阴暗的一面。历史上也有诸多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如在世界近代和现代史上,英国、法国、沙俄等入侵中国的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今天的青少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对战争残酷性的理解有些肤浅。通过这些负面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了解到战争对生命的残害,从而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更加珍惜时光,珍爱生命。
(二)热爱祖国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本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注入爱国主义的因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吃透教材后,教师应该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是爱国的。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身陷孤城、忠心可鉴的史可法,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铿锵的言行谱写出了爱国主义的赞歌,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以此来教育和鼓舞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厚重的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每个人在感觉上和心里面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源于高度的责任心而产生的一种勇敢精神,是尽心尽责,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国家的强大,与本国国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清讲透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所迸发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指出,当今是和平年代,当代人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已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社会责任感更多地体现为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是力所能及地付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一点一滴地改善我们的社会。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更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endprint
(四)学会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良好品德。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支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如“精忠报国”的岳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我们应该对他们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之举心存感恩;中华民族由弱小贫穷到繁荣富强,我们应该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开天辟地,敢为天下先的壮举心存感恩;祖国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文化,我们应该对勤劳智慧的祖祖辈辈心存感恩;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应该对和谐的社会和环境心存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懂得答谢教师的教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会懂得报答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之恩……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方法
(一)历史教师既要心灵美,也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史教师要心系祖国、严于律己、襟怀坦荡、诚实守信、诲人不倦、爱生如子,这样才能感化和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得到同化和升华。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和处世态度或多或少会被学生视为学习的榜样。只有心灵美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合格的教师只会误人子弟。此外教师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精深的历史专业知识,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即嘴能说、手能写,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是一个素质全面的历史教师。教师素质全面了,学生也就心悦诚服了,他们的道德素养也就能在“亲其师,信其道”中得到提升了。
(二)歷史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品行之美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这些人物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品行之美。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吃透教材,深入教材挖掘出历史人物的品行之美,并把这些美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品评历史人物品行之美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历史人物表现出的高尚品德,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素材,能激励学生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成了许多学生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座右铭。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感召和引导下,自然能够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提高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历史教师要准确地定位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
历史课堂中,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要准确定位,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假、大、空。不顾历史事实,天马行空地乱讲一通,难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比如有些教师一讲到革命先辈为革命而牺牲自己时,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诚然大公无私是一种美德,但是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种无我的崇高境界,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做不到的。课堂中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其假、大、空,不如清楚、短小而实用。只做表面文章而不把“如何做人”落到实处,很容易使道德素养的培养挂在嘴上,悬在空中。从德育角度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小德”才构成整个德育大厦的根基,所以,莫以“德”小而不为。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并利用好道德素养的素材,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一定能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叶澜.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教育研究,2001(12).
[2]刘芳政.如何在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剑南文学,2010(6).
[3]王建伟.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
[4]王润萍.人性化的道德教育的合理性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3).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