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卷论述类题型出题规律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8-01-05谭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国卷文本

谭平

[摘要]对于顶尖学生而言,语文要想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必须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上下功夫,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命题规律,强化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提高答题效果,是得高分的关键。

[关键词]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选项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2302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关键概念和语句的理解,以及筛选、整合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笔者在高三执教阶段,研究了市面上很多教辅,发现大部分的教辅会将选项分出十几种错误类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样的做法收益不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分析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规律,学生答题时才可做到游刃有余。笔者在多次研究之后总结了几条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选项的规律,祈请方家指教。

一、小心与原文对应的内容极其相似的选项

对于那些摘抄原文语句较多,结构形式类似,在上下文还能找到类似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相信。

如2016年全国二卷论述类文本第四段:“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 ……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第三题B项:“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 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文段实际上在讲现代小说家已经不再重视故事本身,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B项看似与原文一致,但唯独有一句被置换了——“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家已经不重视故事本身,创作的大部分内容自然是虚构的,现代小说家自然非常看重“虚构”本身,所以这个选项说现代小说家会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恰好说反了。

二、小心逻辑关系过于绝对的选项

过于绝对,这当然需要关注到“全”“都”之类的词语或者以偏概全的现象,但语义过于绝对的选项还有一个隐形特点——利用逻辑关系词制造语义的过于绝对化。

如2016年全国三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题C选项表述为:“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如果……就”是假言命题,即如果这样的命题是真的,那前件的成立是后件成立的充分条件,后件的成立是前件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就”的替代表达方式包括:只要P,就Q;为了P,一定Q;凡是P,都Q;P离不开Q;P必须Q,自然在语义上倾向绝对化。

三、正确选项的一般特点

很多学生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时候总会认为正确选项有问题。这其实是出题人为正确选项设的“障眼法”。下面笔者将列出出题人对正确选项设陷阱的一般规律。

1.正确选项多跟所对应的原文内容有较大差别

正确选项多会改换说法,改换表达方式,甚至选项的表述乍一看跟原文完全相反,但这些选项极有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是对原文内容的合理推断,不能盲目否定。

如2016年全国一卷论述类文本:“……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資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第二题A选项表述为:“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学生如直接机械地比对,会将A选项误当做错误选项。留意A选项中的时间状语“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疑古”自然就是怀疑古史材料,再注意看原文此段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发现”对传世的古典文献可靠性的贡献,那自然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在甲骨文未出土时,古史材料本就没那么可靠。这个选项是对原文的合理性推测,是正确的。

2.含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大致”“一定的”“应该”等表述的多半为正确选项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那些使用可能世界概念的人认为“实际”世界是很多可能世界中的一个。命题的模态状态被按照“在其中它为真的世界”的方式来理解,所以真命题是“在实际世界中为真”的命题(例如:唐纳·川普在2016年成为总统),而可能命题是“至少在一个可能世界中为真”的命题(例如:希拉里在2016年成为总统)。只要在某一个可能世界中为真,这个选项就不应该被排除。在此列举几项学生做题时容易误判的可能命题:

(1)2016年全国一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题C选项:“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此项看似于文无据,实则是对原文的合理推论。前文说到《史记》据商人时代太远,《尚书·盘庚篇》经过了西周人的改编,那要研究传世的古史材料,最为稳妥的方式自然是研究离商代最近的西周人做材料了。

(2)2016年全国一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题D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原文中最后一段说到,清代的金石学研究对《说文》的权威性产生了冲击,而甲骨文的发现对它字源方面的一些说法有很大冲击。既然如此,那自然也说明《说文》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个说法非常客观,自然是正确的。

其实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无论何类陷阱,归根结底的设题点都在“似是而非”,这类题往往抓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弱点,好比传话游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及时定位考点、准确预判考点、有效排除雷区,这些都需要积累和感觉。多练多整理,会读文章的人,做题也不会太差。

[参考文献]

[1]王连仓. 论述类文本答题思路[J]. 考试:高考语文版, 2011(3).

[2]郭家海.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特色与思考——以江苏省自主命题八年实践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2(6).

[3]张坤, 王晓亮.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精析[J].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 2011(1).

[4][美]帕特里克·赫尔利.简明逻辑学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责任编辑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国卷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