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如何做好全媒体报道
2018-01-03杨晓鸣
杨晓鸣
摘 要 媒介即讯息,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受众接触新闻信息的介质和渠道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突发事件的报道包括并不限于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可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以及各种新媒体广泛传播,以达到全媒体覆盖的效果。其不仅要求在报道中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还需要实现不同媒介间的互动。文章简要介绍了突发事件与全媒体的内涵,以及全媒体在报道中的优势;同时对业界做好全媒体突发事件报道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突发事件;全媒体;优势;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9-0139-02
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具有极强的参与性,甚至挥发着信息传播和再生产的作用。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国内网络用户已超过8亿人,受众的媒介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由于涉及到大众切身利益,因此就可能存在信谣传谣的现象。此外,新闻从业者也缺乏全媒体素养,在采编过程中未能顾及当事人的权益,从而造成了二次伤害。这显然与新闻报道的人文要求不相符合,也不利于受众舆情监测和引导。由此可见,对当前突发事件全媒体报道进行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 突发事件及全媒体概述
顾名思义,突发事件往往出人意料并以不可控的态势发展,给新闻报道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也指出,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对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事件发生后会产生聚众性,部分受众被牵扯到事件中,给社会安定埋下了不和谐的隐患。关于全媒体这一概念,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丰硕,也不乏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真知灼见。彭兰认为,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模式,将各种已知的传媒手段应用到报道中,从而构建一个大而全的平台。周洋则指出,全媒体是跨媒介融合的趋势,从报道形式上解释了这一概念。以及此后只智能手机普及后,第五媒体迅速崛起。泽媒体将若干种新媒体海量信息进行挖掘,指出全媒体是以文图声光电等介质,实现立体传播的一种手段。从各领域专家的概念可以得出,全媒体是一种不断推陈出新又兼容并蓄的传播模式,是对不同时期媒介的深度融合。
2 突发事件报道中全媒体的优势
1)报道呈现力更强。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媒体不可能预先把握时间、地点,事件的发展也有些不受控制。部分媒体未能及时赶赴现场,那么报道内容不仅严重滞后,而且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相对较差。尤其是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受众对报道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全媒体报道则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给受众呈现事态全貌。比如在2015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现场迅速集结了国内外数百家优秀媒体。而作为一家新兴的网络媒体,荆楚网在事发后立刻排除了视频部,并以云图航拍的方式搜集了大量宝贵的现场资料。正因如此,荆楚网在短时间内多次发布独家消息,成为了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不仅如此,在新闻投放上也灵活运用了手机特刊、网络直播的形式,给受众带来了多感官的刺激,自然就使报道的呈现力更加突出。
2)舆论影响力更大。传统媒体在报道中传受关系不平等,消息的生产和传播均由媒体主导,受众的主观意见得不到及时表达。而在全媒体环境下,评论转发是重要的传受互动形式,也导致突发事件报道中参与人数更广,舆论影响更大。尤其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新闻消息的发酵场所。比如2018年台风山竹,无论是主流媒体的报道还是受众自制内容,都在微博上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话题#山竹登录#累计有6.6亿的阅读量,引发讨论也超过了17万。而受众在加工传播过程中,由于个人媒介素养的问题,也时常滋生一些谣言。在此类突发事件中,受众的心理较为脆弱敏感,极容易丧失鉴别能力。比如在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中,有网民谎称爆炸引起了大量的氰化钠泄漏,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这一消息也一度造成大众的恐慌,可见全媒体下传受互动关系利弊共存,也需要媒体从业人员积极引导疏通。
3)信息传播更迅速。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受众对于事件后续发展情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传统媒体采编发行有着固定的流程,如报纸通常在次日才能发行,而电视节目的制作也相对复杂。如此一来,突发事件的消息得不到及时的传播,造成了堵塞和不透明的问题。而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一方面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报道内的数据、场景描写均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媒体还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报道中以事实来引导大众舆论。全媒体报道则依赖于先进的传播技术,通过多媒体渠道的手段,以更加迅捷和丰富的内容,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信息。
3 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全媒体报道
1)建立联动播报机制。要做好全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则必须实现报、网、微、端等各信息渠道资源的共享互通。在采编、制作、发行中应该做到一体策划、多种生成和全网覆盖的效果。相关媒体需要设立全媒体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进行多端口的联动播报。首先,当事件发生后指挥区应当及时部署任务,策划报道的选题和角度。比如通讯稿、专题栏目等,就需要统筹采编,對一些大众迫切想了解的信息进行重点突破。其次,将媒体各部门细分为全媒体采访、编辑、技术以及运营各个部分,通过明确的分工提升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对能力。最后,还需要建立协同办公机制,生产跨媒体的新闻产品。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则有利于报纸、电视与自媒体、网络媒体多元化协作,使传播效率和覆盖面得到显著提高。
2)迅速抢占报道先机。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信息是海量的,受众在接触信息是也往往是浅尝辄止的浏览。因此,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先机。尤其是全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一旦错过良机则会被其他信息淹没。笔者建议,各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采取适当的应急手段。在获悉消息后,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及时将稿件传回指挥中心,并由编辑部进行整合生产。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先声夺人,及时把握报道的话语权。此后在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事态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性报道。
3)疏通引导大众舆论。由于事发突然并伴随有危害性,因此此类新闻事件往往也成为谣言散步的温床。尤其是网络媒体中把关人的作用难以发挥,部分信息未能辨别真伪,就已经进入传播领域。同时受众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也可能造成“三人成虎”的闹剧。笔者建议,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大众提供透明的新闻信息。一方面要及时辟谣,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另一方面也要传播正面能量,抚平社会大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创伤。比如2015年朋友圈流传一则湛江杀人直播信息,造成了当地居民的不安与恐慌。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湛江云媒则在各社交平台上澄清辟谣。不仅如此,在新闻采编环节也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核实,去伪存真。在受众领域树立起权威性,掌握突发实践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4)打造差异化的报道。随着新闻受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关乎大众利益的突发事件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传统5W+H的新闻要素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同质化的报道内容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比如2018年的台风山竹登陆事件中,公众首先关注伤亡情况。其次是在台风过境时,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如是否有消防人员因救援而牺牲,台风将持续多久以及路径等,都将牵动受众的神经。而台风结束后,重建问题、遗留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在突发事件全媒体报道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合理的选取报道角度。既要做到第一时间概况的反馈,也要兼顾后续深入的挖掘,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新闻媒体耳目喉舌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媒体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闻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多样。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积极履行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就必须做好全媒体报道。新闻媒体应该建立联动播报机制、抢占报道先机、引导大众舆论以及打造差异化报道,满足受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余霏.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应对突发新闻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77-178.
[2]张雅婷.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J].新聞研究导刊,2016,7(15):248.
[3]郭栋,吴兰兰.突发事件中的全媒体集群治理探析——以天津爆炸案中的报纸官微被关为例[J].传媒观察,2015(10):14-16.
[4]阎亮.融媒体理念下新闻广播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0):4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