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视频的类型分析与意义建构
2018-01-03李舒霓
李舒霓
摘 要 2018年是短视频异军突起之年,随着短视频领域用户群体的相对稳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用户活跃度的持续增长,丰富的视频类型和内容创新意蕴由此产生。文章通过将海量短视频依据展现方式不同分为模仿秀类、自我秀类、生活记录类和生活技巧类四大类,探讨不同类型视频内容生产的目的并解读其文化意义,以及其为内容生产所能带来的文化创新潜力。
关键词 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9-0001-04
2018年是短视频异军突起之年,短视频正逐渐成为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行业MAU增长突飞猛进。截至2018年4月,MAU达3.6亿,用户规模增长1亿仅用半年。在调查中,有88%的互联网用户会使用短视频社交,其日活跃用户增长在2018年反超综合视频。而抖音的出现更是将大批量视频用户带入流量池,作为短视频消费升级产品,从内容设置到功能革新都在拉拢用户的基础上实现了用户激活。截至2018年6月,抖音日活跃量已超1.5亿,月活跃量超3亿,领跑短视频行业。用户群体的相对稳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用户活跃度的持续增长提升了其内部视频生产和更新速度,也就创造了其中丰富的视频类型和内容创新意蕴。
1 抖音视频类型分析
通过对海量抖音短视频文本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用户使用抖音进行视频传播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展现自我,二是展现生活。
一部分用户在视频中展现自我,在个人动态影像的呈现与消费过程中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表达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想象、建构与认同。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视频内容类型主要可概括为模仿秀类和自我秀类。
另一部分用户则在视频中展现生活。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视频内容类型主要可概括为生活记录类和生活技巧类。模仿秀类、自我秀类、生活记录类、生活技巧类这四种视频类型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之间亦有交叉,并非完全隔绝,笔者在分类时不能穷尽所有视频类型,所以这些视频种类仍然有可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1.1 模仿秀类
作为“PGC音乐+UGC个人表演”属性的短视频App,抖音通常能为用户提供包括台词类、歌词类和其他用户原创音频类等在内的多种背景音选择,这种人性化的设置和便捷化的体验为进行对口型和戏仿表演奠定了基础。
其中,对口型表演即对照视频背景音所提供的台词或歌词内容,保持表演者口型与台词或歌词一致,再搭配肢体、神态模仿表演。早在抖音之前风靡网络的软件小咖秀就是倚靠用户对着一段背景音对口型的表演而走红。不同于传统表演双簧需要两个人配合互动,对口型属于一个人的表演,操作模式更为简单。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文化几乎没有拍摄限制,成为了用户极易上手的娱乐方式。而通过用户对台词的自我诠释和再度演绎所带来的表演更多与原角色形成反差,如用户“大唐宫主”利用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桶等为装扮道具,化身“紫霞仙子”“白娘子”“华妃”等经典影视角色,并用原版台词作为背景音,通过搞笑接地气的装扮和动作将一个个角色融入了草根影视文化的演绎。另外,对口型的每一个表演都相对独立,时长大多在15秒以内,符合当前碎片化的视频消费需求,也具备了在互联网空间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先天优势。除了台词类和歌词类的对口型表演,抖音为用户在他人原创音频上进行再次对口型演绎提供了可能,如用户“上海小阿姨”的一支告诫女孩子们要学会化妆的视频原声就被再次对口型模仿超20 000次。这些模仿视频利用原声进行再创造,不仅演绎内容各异,更有男性用户加入到这支原声的对口型模仿,表达他对这段原声中内容的理解和态度,幽默搞笑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多观念上的新思考。
与“对口型”模仿不同,“戏仿”不需要原有音频作为基础,而是通过用户对前文本的带幽默滑稽意味的模仿和转换以实现对该文本的形式和主题的致敬、玩味、批评等复杂矛盾的意图[1],是独立的、完整的创作表演。如,用户“辣目洋子”的短视频作品就在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基础上进行了喜剧性再创作,保留原作经典造型,在台词中融入现代化搞笑元素,在致敬、玩味原作的同时,以短视频的表现形式赋予其全新意蕴和亮点,借助原作知名度,引发一代人的回忆和共鸣。
1.2 自我秀类
“秀”作为展现自我的渠道,所涵盖的元素是多样的、多变的、文化意蕴深厚的。查尔斯·霍顿·库利曾提出“镜中之我”的看法。同理,在社会交往中,他人就是一面镜子,只有在于他人的互动中,我才有了我的自我。用户通过发布自我“秀”,展示自己的颜值、身材、才艺、声音等特质,通过这种方式将自我优势放大化,向受众建构起最佳的自我形象,并在他人的点赞和夸奖中获得自我认同感。
自我秀作为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所折射出的当代媒体用户自我形象塑造的活力与动力,在视频传播中逐渐形成新的流行文化。最基础的“秀颜值”带火了如“费启鸣”“代古拉k”等一大批抖音网红。而作为“秀颜值”所演生出的土味文化引领下的“秀丑”风潮则是另一支大军,不少用户以卸妆前后天差地别的面貌出现在镜头前,以极端的美丑对比、强烈的视觉反差激发用户观看热情,满足用户对“卸下生活伪装、直面惨淡颜值”的执念,获得多数用户的共鸣和青睐。
“秀歌技”的短视频则让“摩登兄弟”“高火火”等一众民间歌手走红网络,原创歌曲有了新的推广渠道,被更多用户所熟知、喜爱和传唱。另外,另类翻唱对原版歌曲的再诠释也为音乐带来了更多创新活力。而嘻哈文化等逐渐流行的小众文化样式给了用户更多表达态度的机会。
“秀舞技”的短视频相对而言更為普遍且类型多样。从横空出世的“手势舞”到“海草舞”“C哩C哩”等魔性舞蹈,这些风靡一时的舞蹈有着共同的特点——简单易学、时尚有趣。再加上抖音自带的慢速功能,表现难度大大下降。同时,抖音还提供“尬舞机”功能,以“体感游戏”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自我展示的机会。与前两者不同的“秀声音”短视频,利用了影像文化不仅能够展示图像元素也能够展现声音元素的特点,通过教授配音技巧、现场为影视剧配音或发出与影像形成强烈反差的声音等多种方式来展示用户声音特色与表演能力。如用户“进击のvivi”发布“萝莉音教程”,一度引发受众竞相学习模仿,也让“配音”以影像呈现的全新方式进入到大众视野。当然,除了唱歌、跳舞、配音这些常规才艺,抖音的能人们自然还有各种令人大开眼界的才艺,这也就激发着用户们不断创作出新的歌曲、编排出新的舞蹈、展示出新的技能以满足观众日益刁钻的胃口。
1.3 生活记录类
生活记录类视频是抖音中发布量最多的。生活记录类大致包括内容偏纪实的生活见闻类和风格偏向生活情景剧的生活故事类。生活见闻类短视频的素材完全来源于日常生活,没有精心编排,没有剪辑拍摄技巧,也没有演员出镜,只是用镜头真实记录下了生活中发生的小美好或是小惊喜,内容包括浪漫爱情故事、親子趣事、萌宠生活、新闻现场等,引发网友的共鸣和点赞。而生产这类视频的难处也就在于素材的不确定性,这就对拍摄者的生活观察力有了极高的要求,促使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故事类短视频通常有拍摄脚本和剧情,以表演的方式来还原生活中发生的对话和故事。如用户“小诸葛和他妈妈”发布他与妈妈、大姐、二姐的对话,通过还原戏剧化的生活日常以及幽默诙谐的方言台词设置,再借助短视频的配乐、剪辑等辅助功能,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息通过短视频展现出来。又如用户“卤人甲”利用表演和戏剧性情节等赋予办公室日常另类的记录方式,吸引观众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拍摄创意点赞。
1.4 生活技巧类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是借助抖音的影像传播方式和病毒式传播特点来快速科普生活技巧和生活经验的一种视频类型。这类视频当中出现的内容大多是猎奇实用的生活妙招,如用热水烫和马桶器修复汽车凹陷、快速剥小龙虾的方法、自制日本清酒的步骤、怎样成功抓娃娃等;又或者是传递生活经验,实现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如夜晚拍照技巧、“海底捞”网红蘸酱、网红油面筋吃法等。新奇有趣的新事物和新方法的不断更新推动用户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用影像记录下来,从而实现了信息、创意、观点以及知识的合作与分享。如用户“红鹤笔记”通过分享各式各样的穿搭技巧,发布如“腿短应该这样穿”“上身胖的女孩这样穿更显瘦”等主题的视频,为观众提供穿衣思路,在提升穿衣品味的同时获取了时尚知识与信息。而如“海底捞网红吃法”等视频的出现则间接拉动了线下实体店的“网红经济”,实现了新一轮商业变现,使“海底捞”迎来大批抖音观众前来试吃打卡。
2 视频生产目的及意义解读
E·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提到:“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2]用户发布不同类型抖音短视频,离不开受社会流行文化浪潮的影响,离不开塑造自我形象和构建自我身份的需求,更离不开用户个体的走红心态和“晒”的心理。而由种种心理动因所产生的霍桑效应,使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的时候,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从而不断尝试视频内容创新。除了基于自我表达与走红的快感之外,拍摄以上四种类型视频相对应有着不同的生产目的。“抖音短视频App”平台聚集体系内部所有主体的创意想象力,加以协调,形成规模,运用高科技功能加以强化,其本身既可以用于自我表达,也可以促进知识增长。个人通过知识的传播和增长又能推动创新[3]22。结合对视频中蕴含的意义的解读,我们可以从用户生产视频创意的动机中发掘出推进视频内容创新的原动力。
2.1 模仿秀类视频生产目的及意义解读
模仿虽然同创新对立,但在任何的社会网络市场,却和创新同样重要[3]144。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艺术不只模仿现实的东西,还包括模仿可能的东西、必然的东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的模仿就是创造[4]。无论是“对口型”还是“戏仿”,模仿秀的主要表现形式均为表演。在影视剧文化兴盛的今天,“人人皆为演员”已逐渐走入现实,“草根影像文化”的崛起满足了用户个体表达的需求。抖音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传播、丰富自我表达空间的舞台,表现形式和技术条件的完备为用户生产内容提供了更大空间。如用户“大唐宫主”,演绎“还珠格格”“华妃”“唐伯虎”等经典影视角色,通过易拉罐、方便面盒、衣架、塑料袋等废物再利用,制作富有创意的影视装扮,加以经典桥段的人物台词,以低成本的演绎方式致敬经典,同样也是对流行影视文化的一种认同。出于这一目的的抖音用户还有许多,他们大多都选择通过对影视剧台词再演绎和再传播的方式,传递出新一代对于老电影赋予时代感的全新理解和个性态度。而用户选择通过“对口型”或“戏仿”将台词或歌词进行再传播,无疑是因为与视频文本产生了共鸣,才选择进一步模仿或演绎去表达文本背后所要传递出的内涵。如用户争相模仿的《非诚勿扰》中的一句台词“你听过一见钟情吗?……咱们三见也钟不了情”,通过这句台词表达出女孩面对爱情时的独立个性和不轻易妥协的恋爱态度。这些模仿桥段经过多数用户使用和传播后会形成一股新的流行热潮,其他用户为了追随潮流热点,也会通过他们自己的表演来诠释对这句台词或歌词的理解。不同用户的表演不尽相同,为了与众不同的表演效果,他们会融入具有个人创作色彩的动作和情感。一个开放的创新网络得益于利用全民的创意能量,而不仅仅是孤立的专业精
英[3]92。模仿同样为用户提供了生产原创内容的原始助推力。从最初级的模仿开始,用户能在视频文本内容表达的同时获得人气和关注,进而不断优化的创作心态将催生用户自主生产视频文本的想法,并最终实现视频观看和生产的常态化。
2.2 自我秀类视频生产目的及意义解读
自我秀类视频使得用户实现了从“看视频”到“玩视频”的转变,是展现自我程度较高的一种视频生产方式。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当代青年人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表达了年轻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除了秀颜值、秀身材这类利用固有优势大展用户自信的自我秀方式,在这一平台上人们同样乐意去尝试新事物,大到唱歌、跳舞、弹琴、画画,小到手工制作、烘焙技术、传统手工艺,只要敢于思考尝试,人人都能成为短视频的主人。
发挥个人专长是形成用户个人特色、展现自身优势的最佳形式。大多数自我秀用户选择在账号内展示同一技艺,这也使得用户能够精于专长。为得到观众持续的关注与叫好,他们不断自发地深挖该领域中的知识与奥妙,真正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并开发出更多的新颖节目和趣味玩法,在思考中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创新“秀”的内容形式。当然,也有用户会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并不断发掘、学习、熟练新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挖掘自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通过推广个体表达与专长,以便当前从未想过的创新能够在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产生[3]123。在推广形成规模之后,受到流量刺激,用户便会自发进行内容创作与更新,并通过人际传播中的创新扩散吸引更多人加入“秀”的行列,在实现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身份的构建的同时为了不落后时代潮流,尝试新舞蹈、新歌曲、新技能并不断钻研。
自我秀使得人们对当下年轻一代的认识有了全新的标准,除了形成特有的影像文本,还有对应不同影像内容所产生的新文化。比如评价展现优良演技的用户为“戏精”,称视频中出现小猪佩奇元素的用户为“社会人”,将“秀”中站位中心的用户称为“C位”。这是人们通过影像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方式。在用户展示自身特长优势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兴趣点,从而产生新的“秀”的焦点,这也就赋予了“自我秀”类视频以大众文化的特征。
2.3 生活记录类视频生产目的及意义解读
这类视频使日常生活中点滴的投射成了流行艺术中令人瞩目的新事物,正如戈兰·索尼森所说:“当代艺术重复着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情景,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并在不断重复。”用户用短视频记录生活除了赋予生活戏剧性、生动化的呈现方式,用主观视角来展示故事现场,更为用户创造了不同于传统时代的“在场感”[5],短小精悍的视频更便于用户进行分享与传播,将生活中的乐趣传递给每一个收看短视频的观众。发布生活记录类视频不同于发布其他种类视频,视频主往往只因为一支视频的走红引来流量,这就对他们用影像记录下更多博人眼球的画面提出了要求。为了寻求与受众更多的共鸣,用户势必需要更仔细地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所蕴含反差、反转、反复的戏剧性事件,抓住网民注意力,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在记录生活的同时,这类视频也让“晒”再次流行起来,用户通过晒宠物、晒娃、晒新奇物件等自我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个人生活态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创造出了标签为“抖音同款”的文化产品,如可定制的刻字可乐易拉罐、DIY创意相册、音乐妖娆花、创意项链等多种爆款商品。以短视频为入口,实现产业融合,形成了社会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也使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丰富想象力实现了商业变现。
2.4 生活技巧类视频生产目的及意义解读
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满足被代表,我们想要的是直接的声音、直接的行动、富有创意的表达,并且我们愈发想要获得知识[3]123。生活技巧类视频完全契合用户对知识的需求,抓住实用猎奇这一特点,用户通过短视频形式分享如“番茄焖饭”做法、iPhone拍照技巧等易学易做的生活贴士,使这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却不为人所熟知的小技巧,通过年龄段广泛的受众群体,在短视频的人際传播和大众传播中得到分享。由此所带来的视频本身的“走红”,使视频内容当中的创意点成为了全民尝试的流行趋势——许多人纷纷前往门店试吃网红吃法或自己在家中动手尝试制作抖音同款美食;调节iphone设置,利用“反差色”和闪光灯在夜晚拍出清晰靓丽的网红照片等。“流行文化是知识增长的土壤”[3]161,生活技巧类视频的最大功能便是通过传递知识和信息孕育流行文化热潮,这些流行文化一度为当下青年追逐效仿。
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承担着对文化内容或形式的传输、转换、存储、检索、提取,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增值。利用影像分享生活技巧从而形成新的流行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播单向流动的性质,而且打破了少数人对文化的垄断,消除了普通人对文化的神秘感,[6]正如亨利·詹金斯多呼吁的:“繁荣的文化需要提供这样一个空间,人们可以创作水准不高的艺术作品,然后得到反馈并逐渐提高。”[7]当公众创作逐渐成为现实,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和信息的分享者,文化也将更具有广场性和“在地性”。
3 结束语
通过对海量短视频进行分类,我们能对其内容生产及所蕴含价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面对短视频App的冲击,爱奇艺影视节目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柳进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用户阅读时间的日益碎片化和抖音短视频的强参与感,是短视频较长视频而言的优势所在。”不论是展示自我还是展示生活,从PGC到UGC的转变,“抖音短视频App”让用户真正成为了内容创作者。在用户原创内容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愉悦感、创造了娱乐性,同时在提升用户参与度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了艺术化、人性化的满意度。不同种类的视频有其不同的生产目的和创意,也会产生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和观看群体,这便使得抖音的适用用户层次多样、年龄广泛、兴趣迥然,催生出无限的内容创新潜力。加之软件技术的进步,抖音在传播手段上更加综合化和立体化、表演形式上更加形象化和感性化、受众接收方式上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这样一种再度创新的文化形态,不仅改变了文化存在的方式,用影像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还拓展了文化内涵,不断实现用户内容的创新,孕育出符合时代特点和受众需求的流行文化,更提升了文化的精神价值,以UGC拉动全民加入到这场易学易做的影像文化盛宴之中。
参考文献
[1]程军.西方文艺批评领域“戏仿”概念的界定[J].南通大学学报,2013(6):45-53.
[2]E·卡茨.人际传播: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约翰·哈特利.数字时代的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22,144,92,123,161.
[4]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7.
[5]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31.
[6]孙瑞祥.大众传播动力学:理论与应用——以流行文化的传播动力阐释为例[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11):4-5.
[7]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13.